崛起于黑土地上的天下第一粮仓
——关于榆树市从产粮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9-01-06 09:58省农业农村厅县域经济处
吉林农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榆树市农业

榆树市地处吉林省中北部,隶属省会长春市,幅员面积4712平方公里,总人口1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01.2万,是吉林省第一人口大县。现有耕地58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83%,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素以粮食生产闻名于世。

多年来,榆树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己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优化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途径,使这个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县级城市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悄然崛起。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70亿斤阶段水平,占全国的1/170、吉林省的1/10、长春市的1/3,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冠军。“三农”投入持续加强,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6.6亿元,年均增长32.3%。农产品加工业迈上新台阶,2018年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90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00户,规上企业达到89户,长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6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04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榆树市被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吉林省首批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试点县、中国优质玉米示范区,并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市等称号。

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榆树市始终把农业基础建设放在首位,真抓实干不放松,农业生产十几年来连续高产稳产,农业比较效益不断攀升。

(一)藏粮于地,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是农业的根本,更是农民的命根子。多年来,榆树市立足黑土地资源综合施策、种地养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有效实施黑土地保护。在土壤耕作方式上,推广深翻、深松、灭茬相结合的“三三制”整地养地模式,每年深翻1/3、深松1/3、灭茬1/3,三年轮翻一遍。这种耕作模式打破了多年秋翻地形成的硬化耕层,增强了土壤的透气透水性,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将积造农家肥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在全市388个村实施了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堆肥、统一还田的农家肥积造模式,通过科学施用农家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实施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和三北五期农防林改造等农业基础建设工程,为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筑起了生态屏障。2015年被列为吉林省首批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以来,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肥力显著增强。对比测算显示,三年多来项目区内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恩育乡高产示范园区的秸秆深埋还田技术为例,2015年~2017年,该乡共推广面积3000亩,比传统耕作方式增产5%,节约化肥10%,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二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升级改造力度。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发改、水利、国土等涉农资金,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打造,对田、水、路、林、渠、桥、涵、闸、井、滴灌、机械、信息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保证高标准农田建一处成一处。截至2018年累计打造高标准农田248万亩,实现了农田排灌、土壤培肥、农机作业、综合产出等“四个能力”提升。三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市乡村三级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制度,在全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00万亩,保护率达到85%以上,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在科学规划基础上,本着“谁开垦、谁使用、谁受益”原则,从包产到户以来累计垦荒平整造田面积达148万亩,耕地面积从439万亩发展到587万亩。

(二)藏粮于技,向科技要产量。坚持把农业科技和本地的生产条件结合起来,着力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有序落地。一是率先应用大棚盘育苗和机插秧技术。在延和、大坡等乡(镇)开展工厂化育苗试验示范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应用大棚盘育苗和机插秧技术,水稻种植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二是有效组织实施综合生产实用技术。新世纪以来,推广综合高产栽培技术8项,单项高产栽培技术16项,粮食产量从新世纪之初的162万吨跃升到目前的350万吨阶段水平。在弓棚镇建立起玉米精准作业系统全程技术试验区1000亩、核心技术示范区1万亩、关键技术辐射推广区12万亩,通过GPS、GIS、RS、ES技术和智能农机设备的有效集成,进行了玉米变量施底肥、精密播种、变量喷药、智能测产和全程机械化等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减少肥料15%以上、节约种子10%以上、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三是打造科技推广试验示范样板。建立1951亩农业科技示范园,设立9个试验示范功能区,开展选育品种、品种展示、品种对比试验、肥料试验、农药试验、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试验示范,通过品种与技术、农机与农艺、工程措施与智慧农业相结合,开展玉米、水稻高产模式攻关,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在24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建立试验示范田,推广应用新技术,推动农机农艺结合。

(三)兴修水利,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榆树市境内有第二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三大水系,64条中小河流,地表水总资源量为3.41亿立方米,为农业灌溉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但由于榆树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时间多集中在6~9月份,丰水年汛期洪灾频发,导致大片农田绝收。为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榆树市围绕水利做文章,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水利资金6亿多元,为粮食安全提供基本保障。一是筑牢水利工程防线。通过引水蓄水、修建塘坝、打机电井等措施,多渠道、多层次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集蓄水、引水、提水、排水、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于一体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1995年松花江发生50年一遇的大洪水,外水倒灌,造成大坡镇、秀水镇5000多公顷农田被淹,农民损失惨重。同样,2010年和2017年松花江发生50年一遇洪水,由于修建了老干江防洪闸和老干江排涝站,在外洪顶托,老干江水位居高不下的不利情况下,启动了老干江排涝站及时排出内涝,利用老干江防洪闸控制住了外洪,使秀水、大坡两镇老干江沿岸5000多公顷农田夺得了大丰收。二是实施以稻治涝工程。依托“一江两河”和各大中小型水库,因地制宜发展水田,走以稻治涝、以稻治旱、以稻致富的路子,水田面积由新世纪之初的50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10万亩,水稻产量由28万吨增加到58万吨,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三是推广节水灌溉。全市各类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04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农业耕作方式变革。

二、因地制宜转思路转方式,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榆树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一)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榆树市在宏观上把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前提下,让农民面向市场安排生产,自主选择种植品种。组建了以指导发展园艺特产业为重要职责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做为结构调整的朝阳产业来抓。目前,以棚膜经济为主的园艺特产业发展到35万亩,产值实现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全市已形成烤烟、圆葱、珠葱、两瓜、月见草、肉葫芦、食用菌、马铃薯、林果和保护地蔬菜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圆葱、珠葱、两瓜都进行了白菜、红萝卜和秋茬豆角复种套种,变一年一秋为两秋,让当地农民实现了天天有活干、天天有钱赚的梦想。

(二)棚膜经济鼓起农民钱袋子。目前,全市温室、大棚面积发展到7.2万亩,棚膜园区发展到104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0个,省级园区29个。五棵树镇进步村是以蔬菜大棚生产为主的棚膜蔬菜专业村,已成为东北农村地区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年蔬菜交易量达到60万吨,销售额实现2.4亿元,带动农户2000多户,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多人,拉动副业收入600多万元。进步村550户农民建有蔬菜大棚1090栋,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居民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94户村民购买了小轿车,成为当地致富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八号镇北沟村设施蔬菜年产值近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被列入第三批全国“一品村”名录。北沟村在本世纪初期时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7年开始大规模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曾经创下44天建起56栋蔬菜大棚的记录。目前,全村5个自然屯770户农民,共发展蔬菜大棚803栋,基本实现了屯屯有园区、户户有大棚。

(三)过腹转化变粮食包袱为财富。榆树市把发展畜牧经济作为产粮大县实现粮食就地转化、过腹增值的有效途径,拓展了从“五谷丰登”到“六畜兴旺”的富民强市之路。截至2018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7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3%。为把生猪产业做大做强,榆树市通过品种改良、修建标准化猪舍、科学配比饲料、疫病防控等措施,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弓棚镇建设了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年交易量120万头、东北地区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搭起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生猪销售通道。截至2018年,榆树市连续11年获得生猪调出大县称号,生猪数量发展到285万头。五棵树镇养牛产业形成规模,年出栏肉牛在4万头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肉牛之乡”。以正大集团一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为引领,打造了现代畜牧业的“榆树样板”。正大集团一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48.6亿元,以农民合作社作为项目的立项主体,在饲料厂及养殖场周边布局50万亩饲料玉米生产基地,统一采购生产资料、集约化种植,实现了种养加全产业链融合式发展,为农业大县加快向农业强县转变创出了一条新路。

三、铸链强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

榆树市立足产粮大县的资源优势,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举全市之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基地,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探索出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一)筑巢引凤,开发区配套日臻完善。榆树市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孵化器”,在榆陶公路两侧高标准打造了长春五棵树经济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两个省级开发区。长春五棵树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3.55平方公里,已引进企业260户,其中等规模以上企业24户,形成了玉米化工、生物制药、白酒酿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环城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引进企业170户,其中等规模以上企业23户,正在建设的中泰食品产业园区、酒类产业示范园区、榆树航空产业园区、生物质产业园区、民营经济创业园区等“五大园区”创新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

(二)强化服务,亲商安商合作共赢。榆树市把创建优良的投资软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各乡(镇、街)、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制定软环境建设考评、企业评议、第三方评议、举报督办、电视问政、警示通报告诫、追责问责等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跟踪服务,集中精力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融资难、降成本、办事难等问题。先后出台了《鼓励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财政扶持、土地供应、规费减免、市场准入、引资鼓励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挑商选商,战略性投资者纷至沓来。榆树市依托丰富农产品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磁场”,全力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着力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战略投资者,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玉米化工、生物制药、白酒酿造、稻米加工、畜禽加工、生物质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集群。目前,以榆树钱酒业为龙头,全市酿酒企业达到50家,年转化粮食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拉动就业1600人。榆树钱有限公司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现有员工400人,是融生产、科研、服务于一体的中国北方酒业基地龙头企业,拥有“榆树钱”和“榆树”两大吉林省著名商标,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以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年加工转化玉米150万吨,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2200人,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榆树市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旗下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注册资金7.9亿元,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年可加工转化玉米72万吨,2017年投资新建了年产12万吨有机酸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加工转化和营收能力,同时也奠定了公司从淀粉加工企业向食品添加剂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步伐。

四、实施要素联动,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榆树市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农机装备,推动耕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农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一延续数千年的生产方式,让农民从田地上解脱出来。

(一)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榆树市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机械化整地、机械深施肥、精量播种、机械收获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动农业耕作方式变革。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契机,落实普惠制敞开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截至2018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10万千瓦,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2695台,580多万亩耕地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4%。农机作业涵盖了春种、夏管、秋收、冬储等关键生产环节,原来8个人一天才能种完的1公顷地,现在使用农机播种,仅需1个小时。全市春季播种只需5~7天时间即可全部完成,农民全年在粮食生产上投入的劳动时间不超过25天,不仅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经济实现二次飞跃。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先决条件。榆树市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规范引导等措施,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农资合作社、冷链仓储物流合作社,推动了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实现了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经济发展的二次飞跃。截至2018年,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583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016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5家、省级228家。规模经营面积270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6.1%。五棵树镇田丰农业联合社入社农户398户,托管土地765公顷,现有农机具110台套,范围覆盖五棵树、刘家、先锋三个乡(镇)的十几个村,同时实现到内蒙古翁牛特旗大兴等外省市跨区作业,是全国农机创业合作社示范点、全国供销合作专业示范社、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田丰农业联合社施行土地托管收益保障模式是使其发展壮大的根源所在,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整合起来,实行集中管理,连片种植,统一供应、统一作业、统一销售。通过对比算账,社员在一分钱不投,一份力不出的情况下,能拿到自己经营土地90%的收入,有效解决了“有钱没钱都能种地、没有劳动能力能种地、外出打工挣钱能种地”的三个难题。

(三)促进转移就业,劳动力红利持续释放。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土地规模经营面积的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榆树市瞄准域外人力市场,紧紧抓住劳务经济这根主线,全面实施组织化输出、社会化培训、信息化管理、网络化服务、基地化转移、市场化就业、整体化增收的“七化”战略,着力打造劳务经济航母。目前,全市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8.3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0亿元以上。延和朝鲜族乡2866人中共输出劳动力1800多人,其中出国劳务人员1239人,年劳务经济总收入9800多万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2%。随着“春风行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推动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中具有一定文化或专业技能的人越来越多,已形成榆树保安、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建筑工人、车间工人等多个在全国各地都有较大名望的劳务品牌。

五、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榆树市以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加快构建了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实施以质兴农,擦亮农业金字招牌。榆树市将绿色食品和品牌建设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抓认证、扩总量、建基地、强监管,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专门设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制定了涉及粮、菜、园艺、林果、畜牧等各个生产领域的17项生产标准、规程和要点,被国家确定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市),创建12.1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榆树大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截至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1件、吉林省著名商标22件、长春市著名商标25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7家,认证产品数量45个,总面积132.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2.65%。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23.6万亩,榆树玉米被评为“中国好粮油”,榆树大米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榆树市被评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推动农旅融合,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榆树市以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深入挖掘农业产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自然景区结合在一起的“小乡红色旅游区”先后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市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国家2A级景区。五棵树滨江旅游区每年庙会和端午节、国庆节等节假日之时,每天都有数万人观光游览,是榆树市最有开发潜力的旅游区之一。霸家湖休闲湿地公园、秀水镇富岭乐园、延和乡朝鲜族民俗博物馆等景点以乡土特色吸引八方来客。据统计,全市有重点景区(点)16个,农家乐旅游点7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冰雪乐园5家,长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旅游业年收入实现2.7亿元,拉动就业9000人,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引导产品“触电”,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榆树市挖掘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让产品与消费者“触电”衔接。积极引进知名电商入驻民营经济创业园区,打造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实施“金土地店店通”工程,开展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示范,鼓励和引导群众网上创业,全市返乡就业大学生2000余人,现有网民60多万,培育了坤泰农产品展销中心、郭老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青岳精品编织有限公司等7家长春市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在阿里巴巴、京东均建立了“榆树特色旗舰店”,在苏宁易购建立了“中华特色馆之榆树馆”,销售榆树大米、特色干鲜蔬菜制品、速冻黏玉米等优质农产品,2018年实现网上销售额2000多万元。本地最大的电商企业坤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立的坤泰电子产业园,建有坤泰米业、坤泰农产品加工车间和1.2万平方米的物流储存库、52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目前,京东、岩石、淘宝、环宇等12家电商企业已经入驻。曾经在土里“刨食”的农民,也成为手握鼠标的电商骨干,让互联网经济点亮草根创业致富之路。

面向未来,榆树市委市政府对标高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吉林样板。一是打造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充分利用松花江、卡岔河、拉林河三大水系,通过引水排水蓄水等工程建设,以打造松花江流域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延青灌区稻田文化田园综合体、卡中灌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区为重点,建设高产高效高质水稻生产基地。二是打造中国北方蔬菜生产基地。沿国道102沿线建设哈长城市群“菜篮子”基地,打造北方四省“北菜南运”核心区。三是打造哈长城市群区域性物流中心。在五棵树镇与弓棚镇之间建立辐射周边多个县(市)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四是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重点培育玉米化工、白酒酿造、稻米加工、畜禽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优势产业集群。五是构建产镇一体、农旅双链、多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小城镇和经济强村。以秀水镇、延和乡为重点,建设三生同步、三产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和朝鲜族特色风情乡。提升村庄面貌和品质,打造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培育一批经济强村。

猜你喜欢
榆树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关于榆树市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的研究
玉米价格下跌对榆树市农民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榆树市玉米收获机质量情况跟踪调查分析
榆树市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