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用地膜残留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9-01-06 11:41
河南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残膜农用地回收率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 主办

地膜覆盖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后,因其增温保墒、可抑制杂草、防病抗虫等功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对于农作物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地膜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对土壤结构、农作物生长发育以及环境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本文针对河南省农用地膜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残膜会抑制根系的发展,使其变得畸形,从而影响到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到地上部分的生长。有研究表明,残膜多的地块,玉米植株矮小、茎粗越细。同时,残膜对植物花蕾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农用地膜残留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用地膜使用量已达到145.5万t,覆盖面积高达0.18亿hm2,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预计到2024年,我国农用地膜使用量将达到200万t,覆盖0.22亿hm2的土地面积。河南省农用地膜覆盖面积从1998年的52.02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185.378万hm2,使用量从3.75万t增加到了16.2万t。河南省采用农用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物是棉花和花生。调查表明,河南省花生地膜覆盖厚度在0.008 mm以下的占52%,0.01 mm以上的仅占8%,残膜回收率与膜厚成正相关,最低的为17%,最高为56%。棉花地膜覆盖厚度在0.008 mm以下的占56%,0.008~0.01 mm 的 占 44%,0.01 mm以上的基本没有。地膜用量大、面积广,但厚度薄、回收率低,以致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由于地膜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环境介质中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残留的地膜可在土壤中长期存在,有研究显示残膜在土壤中停留时间在200~400年。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不同区域农田中地膜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华北地区土壤耕层地膜残留分布范围为0.2~82.2 kg/hm2, 均 值 为 26.8 kg/hm2。若地膜继续使用,预计到2021年,花生和棉田的残膜强度将超过国家限值标准。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膜残留量更是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达到 253.2 kg/hm2,是我国平均水平的 4~5 倍。河南省棉花种植地块残膜量较低,为6.8~16.7 kg/hm2;花生地块残膜量较高,在12.7~37.3 kg/hm2,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耕层残膜平均值为20.4 kg/hm2。河南省土壤地膜平均残留量与华北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比处于平均水平之下,整体水平不高,但个别地块残留量较高,可能对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农用地膜残留的情况在逐年积累中,对于土壤和农作物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也会日趋严重。

二、影响及危害

(一)对土壤的影响

由于地膜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不易分解的特性,对于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残膜使得土壤的容质量和体积质量增加,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残膜大都在土壤表层或者耕作层,阻碍了自然水和土壤毛管水的向下渗透,影响了土壤的吸湿性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年限越长,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越少,其中放线菌数量变化最为明显。另外,土壤中酶的活性也会随地膜覆盖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影响土壤的综合肥力。

(二)对农作物的危害

育苗期,农用地膜残留使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阻隔了空气和水分的运动,种子难以吸收到充分的水分萌发出芽或者难以从残膜下破土而出而出现烧苗现象,最终造成出芽率和成活率低。在作物生长期,

三、应对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的环保意识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农民既是地膜的使用者,又是残膜的主要回收者,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废旧农膜宣传月等,借由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加大农民对地膜污染的认识,让农民充分意识到残膜对土壤的危害,以及对农作物增产、增收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提高认识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逐渐培养不乱扔废旧地膜和回收地膜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二)推广麻地膜等可降解地膜,减少次生危害

地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难分解,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随着科技的发展,降解材料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用可降解地膜代替不可降解地膜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降解地膜主要有生物降解、光降解、麻地膜、纸膜等。其中麻地膜是指利用纯苎麻或苎麻的落麻等廉价的苎麻植物纤维为骨架,通过开松、梳理、 成网、浸渍、定型等一系列工艺后制成的膜状无纺型材料。苎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之首,原材料的易于取得更有利于麻地膜的生产和推广。麻地膜被称为“空调被”,具有透气保湿、减轻病害、促进增产的作用。郑丽、徐绳武等对比了普通地膜与麻地膜的防草效果以及对柑橘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证明麻地膜在抑制杂草生长和提高出苗率上更具优势。

(三)严格执行农用地膜新国标,确保回收效果

过去市面上流通的地膜厚度是0.004~0.008 mm,农民也多选用这类地膜。我国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的新标准,并于2018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新的标准将地膜最低厚度由原来的0.008 mm提高为0.010 mm。地膜的厚度对残膜的回收率影响很大,地膜越薄,拉伸能力越弱,越容易破碎,回收率也越低。0.008 mm厚度的地膜回收率仅为35%,而0.010 mm厚度的地膜回收率可达85%。地膜回收率高,残存在表层土壤中的残膜量就少,对于减少农田污染、改善土壤和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农民而言,一般地膜的支出占种地成本的1/4,花同样的钱,使用原来厚度的地膜可以铺0.21~0.33 hm2,而使用新国标的地膜只能铺0.13~0.2 hm2,出于成本考虑,农民依然愿意选用低价超薄的地膜。因此,如何能够确保新标准的实施至关重要。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把控,切实落实新标准的执行,依法查处厚度≤0.008 mm农用地膜的销售、使用行为,大力推广使用厚度≥0.010 mm的农用地膜。同时也要出台一些补贴政策,降低农民使用新标准地膜带来的成本增加。

(四)残留地膜的回收循环再利用

发达国家农用地膜主要用于覆盖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覆盖周期较短,一般使用的地膜较厚,为0.015 mm,回收主要采用收卷式回收机进行卷收,简单宜行。我国使用的地膜较薄,膜厚≤0.08 mm,覆盖周期长、强度小,容易破碎,不易回收,且多采用人工回收,但回收效率低、效果差。残膜的回收利用需要相应的产业链参与,回收过程需要开发研究适应国情的机械化回收机,就目前来说,完全依靠机械回收残膜的回收率还不理想,仍需大量的人工。同时,要有相应的回收机构,设置回收站点,收回的残膜要生产利用,用于制造再生农膜或其他塑料制品。这个过程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法律条文。

猜你喜欢
残膜农用地回收率
纾困与破局: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农用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WEEE产品总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初探
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设施农用地变化趋势
浅谈阿勒泰地区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