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业发展的 困惑 与 对策建议

2019-01-06 11:49舒娜娜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虾池潜江小龙虾

张 玮 蒋 强 舒娜娜 吴 昊 郑 慧

小龙虾,淡水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小龙虾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有很好的补肾、健胃功能,因而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与青睐。在我国消耗量极大,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小龙虾在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小龙虾产业链上共有近520万名员工,小龙虾已成为中国水产品的主要产业之一。湖北、江苏等地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龙虾的人工养殖,并探索出了虾稻连作、虾稻共作、水生蔬菜与小龙虾共生、池塘精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湖北省潜江市作为小龙虾养殖发源地,养殖技术成熟,标准体系完善,一二三产业链规模化程度高且结构完整,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党政企考察团接踵而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等不远万里来潜江学习龙虾产业成功经验,欲从事小龙虾人工养殖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1.小龙虾发展历史

小龙虾最早从国外引入中国,在国内发展迅速,繁殖较快,破坏沟渠,毁坏庄稼,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到上世纪60年代,迫于国内生活食料匮乏,人们开始捕捞小龙虾作为食品,以补充食物不足。80、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研究小龙虾烹饪方法。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潜江市餐饮店老板李代军尝试用油焖仔鸡的方法烹饪小龙虾,享誉全国的“潜江油焖大虾”由此诞生。经过不断创新和交流,全国各地推陈出新,现已研发出不同消费群体的多个品种、不同口味的小龙虾菜品,江苏盱眙的“盱眙十三香”、四川“麻辣小龙虾”、湖北潜江“蒜蓉小龙虾”“油焖大虾”等。小龙虾加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湖北潜江就有小龙虾加工企业13家,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3亿kg,由于货源紧张,潜江实际年加工1.8亿kg。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小龙虾养殖成为一个产业,迅速发展。2007年至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2.66亿kg增加到11.28亿kg,增长了324%。就目前来看,小龙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小龙虾产品红遍全国各地远销世界各国。

2.小龙虾养殖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小龙虾养殖的发展。

2.1 养殖技术标准不高

很多养殖户关键技术没有掌握,盲目跟风上马,导致养殖失败,亏本赔钱。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人为制造绿色生态系统,水草的种植管理就是很关键环节,水草模拟生态环境提供栖息场所,供应了蛋白质、粗纤维、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丰富含量的天然饵料,改善水质净化虾池里多余二氧化碳、硫化氢和其它无机盐类有害物质,然而选择正确种类水草、把握好密度不是那么简单,不赚钱的养殖户中三分之一是在水草上“栽跟头”。近年来,很多在潜江采购小龙虾种苗的养殖户,运输过程中为防止死亡,在装虾苗的箱子里放置冰块降温,虾苗放到养殖池后大量死亡,殊不知活体成虾可以这么做,虾苗折腾不起,短时间外界温度差超过5℃时虾苗容易“生病”死亡,内行的养殖户运输中不仅不会放冰,在投放到虾池前,还会先用虾池的水往虾苗泼洒几次,减小温度差后再投放。小龙虾对农药、杀虫药尤为敏感,虾稻共作田块种植水稻后,水稻使用的药一定要是对小龙虾无害的生物农药,稍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每天都有养殖户误用药物导致虾死亡事件。

2.2 养殖环境欠优

小龙虾养殖需要优质的土壤环境与水源条件。外界传言小龙虾生存力强,臭水沟都能生长,略懂小龙虾生物学习性都知道养殖密度过大、环境欠佳都容易滋生病害,所以野外恶劣环境小龙虾单位面积数量很少,规格不多,加工效益低,甚至汞、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不宜大量食用。即使是稻田进行虾稻共作环境要求也较高:天门有一养殖户,利用12亩低洼田养殖小龙虾,开始一段时间虾池小龙虾密度大、生长快,养殖户内心充满喜悦,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小龙虾数量明显在减少,最后池塘中的小龙虾寥寥无几,调查人员在小龙虾洞穴里面挖出了大量死虾,原因是养殖田块沙性太重,洞穴塌陷所致。襄阳老河口市有一养殖户承包200亩田块,专程到潜江邀请养殖能手、专家到养殖基地技术指导,虾池标准化开挖,专家发现该田块大面积是梯田,亩平高度差超过30cm,基地建设成本过高,水利设施也不达标,可想而知如果不是专家及时制止,后期会投入大量资金、时间,还得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小龙虾之乡”潜江,系古云梦泽一角,北枕汉江,南接长江,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一江清水灌虾田,且属于江汉平原地带,气候宜人,鱼米之乡,非常适宜小龙虾繁衍生息。

2.3 产业化程度不高

江苏省盱眙县、湖北省潜江市、监利县、洪湖市等地,小龙虾不仅在数量上形成规模化,在操作上也形成了产业化。从苗种选育繁育、生态养殖、技术服务、加工出口、餐饮旅游、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精深加工、节会文化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收购和运输环节,像潜江、监利每天都有专门的物流车将鲜活成品虾运往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大中城市,在48小时内保证了98%的成活率,经济收益快。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一产业养殖发展较快,二、三产业处于零发展状态,一家一户的原始养殖模式。一方面没有大型小龙虾交易市场,中间环节多,运输成本高,同规格每公斤售价一般比潜江、盱眙低8~10元,极大影响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大型加工企业,当虾池准备放水插秧前,大量不足20g规格的“库虾”没有加工企业消耗,要么处理价格低廉,要么密度过大得病死亡,如同钞票烂在田里。

3.发展小龙虾养殖的对策

3.1 领导重视

小龙虾虾稻共作、池塘精养、与蔬菜共生等模式是湖北、江苏等成功经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也是一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建议市、县、镇政府把这项举措作为惠民工程列入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专班,在学习湖北潜江等地成功做法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正确引导本辖区农业农村工作者有计划开展虾稻共作基地开发工作,并立项上报争取上级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与帮助。笔者在潜江水产行业从事多年,不仅感受到现任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对龙虾产业的重视,也了解到19年来历任领导班子都为潜江龙虾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2 部门配合

相关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为发展小龙虾创造良好条件。渔业部门要合理规划养殖基地,指导基地建设,做好养殖技术服务,定期开展培训;自然资源局要为养殖户开沟筑堤开绿灯,简化手续流程;农业部门要为养殖户提供水稻良种,为稻米企业申报绿色字号等认证,并做好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对不合格的药品严肃查处;水务局做好水利设施,保证沟渠贯通、排灌方便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做好小龙虾检验抽检工作,保证成品虾良好的营销市场环境。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利用国家资源,为当地虾-稻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3.3 因地制宜

养殖小龙虾要根据当地环境条件,能养则养,切不可盲目跟风,土壤沙质过量,水源条件不佳、污水源、水源工业污染、难以蓄水、地势过低容易淹没等地方不能养殖小龙虾。具有养殖条件,也必须在学习掌握关键技术措施后从事,养殖技术因各地气候、水质、土壤、生物结构有异而不同,养殖户要善于思考区别,首先在小面积尝试,再大面积扩产,避免出现失误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3.4 改善条件

有些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但有些条件是可以人为调节的。“二深二浅”(夏冬深,春秋浅)管好水,夏季在围沟边适当栽种水花生,沟内水面铺放浮水藻调节水温。由于沟内水质通常较差,建议根据养殖面积的大小,选用一定面积(养殖区域中的池塘或最低洼处)作储水池,在沟渠水质较好时段将蓄水池灌满,作为调节水源。蓄水池内可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作为养殖田块的草源,一举多得。一年之中,可以由政府出面协调,在适当时候从外河内沟渠引水2~5次,改善沟渠内的水质。

3.5 形成产业

由各级政府及部门协调,组建小龙虾一二三产业相关链条。以乡镇为点建立技术创新团队,配备一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发展规划制定、试验示范、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定期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培训,经验交流;鼓励养殖户基地连片,建立专业合作社,统一整治基地、统一供应生资和种子种苗、统一生产管理和机械化服务、统一收购产品,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制,提高生产效率;每个乡镇建立物流网和销售收购点,保证鲜活成品虾的时效性;市域内扶持多家规模加工企业,调节销售结构,规避一定市场风险,开阔销售渠道;招引潜江、盱眙知名餐饮企业入驻本地,自主创新龙虾餐饮菜品,打造龙虾餐饮集群地,扩大销售层面;打造龙虾品牌,将地方文化融入龙虾产业,扩大影响,提升竞争力。

笔者相信,政府重视、部门协作、企业创新、农户勤劳,就能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虾池潜江小龙虾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2亩虾池,一年赚80万!造造成功,这个养虾人震惊了业界
小龙虾
利用虾池培育花蛤苗试验分析
潜江小龙虾盛装出国了
大集团坐阵,潜江汇联将携手4家基地公司,重点发展华中小龙虾料
小龙虾成为国际新“网红”
南美白对虾淡化及养殖技术试验的思考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