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大棚育苗试验总结

2019-01-06 11:55严维辉唐建清许志强李佳佳
水产养殖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克氏亲本苗种

严维辉,唐建清,许志强,李佳佳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克氏原螯虾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现已广泛分布于江苏、湖北、安徽、江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克氏原螯虾养殖面积已近1 330 000 hm2,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目前稻虾综合种养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稻虾连作的模式,存在问题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早春温度低,小龙虾生长缓慢;二是自繁苗种,较难有效、准确控制存塘虾的数量;三是产量不稳定、商品虾规格小,效益偏低;四是水稻收割前放养亲虾易出现亲本虾死亡;五是4月下旬后易发生病害。也有采用春季放养苗种养殖的,同样存在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早期因气温低,苗种捕捞难度大;二是一次性完成苗种放养有难度;三是饲料品质和投饲量不足影响商品虾规格;四是早期水温低,肥水有难度;五是商品虾集中上市时价格较低。如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苗种问题,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去研究。

该试验通过搭建塑料大棚,提高冬季水温,同时营造一个适合克氏原螯虾繁育的优良生态环境,迫使克氏原螯虾提前繁育,达到2月底3月初就可以批量性出池苗种、满足克氏原螯虾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的目的。

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克氏原螯虾种质创新与苗种繁育创新团队就此进行了克氏原螯虾大棚繁育苗种试验性探索,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惠民家庭农场试验示范基地。

1.2 试验塘口条件

试验池4口,大小、形状一致,均是长75 m、宽8 m、深1 m,池埂坡比为1∶1,相互间水可以通过带不锈钢网罩的涵管流通,但虾不可串通。池塘内配备了微孔增氧及气推水增氧设备。试验池上面搭建有钢架连栋大棚,大棚占地面积2 660 m2,大棚上覆盖双层高强度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可以人工打开或关闭。

每只池塘内放置10套隐蔽设施。隐蔽设施共分5层,是用50根直径6 cm、长40~60 cm的灰色PVC管焊接而成,每一层PVC管数量分别为8(长40 cm)、9(长 45 cm)、10(长 50 cm)、11(长 55 cm)、12(长60 cm)根,一端封住只留微孔、一端敞开,虾可以自由出入。

1.3 放养前准备

8月下旬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清池,10 d后进水移植伊乐藻,伊乐藻移植行距、株距均为80 cm,呈棋盘状,每隔8 m距离留有一条2 m宽的通道;沿池塘四周,移植了1 m宽的水花生带;池塘两端增设了2 m宽的水葫芦带(用绳索拦住,防止扩散)。

1.4 亲本放养

亲本来源于本地周边地区,9月10日开始投放,一周内投放结束,共投放平均规格30 g/尾左右的亲本 750 kg(雌雄比为 10∶7),平均放养208.3 kg/667 m2。

1.5 饲料投喂

日投喂2次,7:00之前和17:00之后。饲料品种为有效蛋白含量36%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颗粒料,颗粒直径1.0 mm。采用全池撒喂的方法,每次投喂量以投喂后2 h略有剩余为准(放置饵料检查台检查),并根据天气、水温、摄食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1.6 水质调控

苗种放养后每隔5 d加水1次,每次加水10 cm左右,至10月底加至最高水位,以后每15 d换水1次,每次换水10 cm左右,遇特殊情况,及时进行加或换水。同时,24 h保持气推水增氧;严格按照养虾规定,开关微孔增氧设施。

1.7 病害预防

整个试验过程中,共投喂功能性饲料(中草药饲料)2次,主要是2月中旬与3月上旬,每次连续投喂5 d,次与次间隔20 d;共使用生物制剂3次,每次间隔30 d。由于水质调节较好,整个试验周期内没有发生病害。

1.8 巡池

每日进行多次巡池,观察水质变化、虾类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9 捕捞

3月10日开始用地笼捕捞,通过地笼笼稍的网眼大小控制捕捞规格,捕大留小,至4月20日停止捕捞。

2 试验结果

3月10日—4月20日40 d时间,共捕捞克氏原螯虾苗种1 630 kg,平均单产452.8 kg/667 m2,前期规格240尾/kg左右,随着时间推移,后期规格达140尾/kg左右。

3 小结

通过搭建塑料大棚,提高冬季池塘水温,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克氏原螯虾繁育的生态环境、投喂优质的颗粒料等措施,进行克氏原螯虾大棚苗种繁育是可行的,对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可以解决目前稻虾综合种养中的苗种问题。

大棚繁育克氏原螯虾苗种比自然条件下繁育苗种可提前40 d左右时间出池,每667 m2产量增大近一倍。

2018年整个冬季雨水偏多,光照时间少,影响了池塘水温的提升,从而影响了苗种生长及出池时间,正常情况下,2月底苗种就可以出池,可提前10 d左右时间。

通过对整个试验过程的观察,每667 m2放208.3 kg克氏原螯虾亲本,并没有达到密度的最大极限,但放养密度上升的空间有多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克氏亲本苗种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30 个常用甘蔗亲本资源初步评价分析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