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邱园看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影响

2019-01-06 18:00张晓颖黄心言
现代园艺 2019年12期
关键词:钱伯斯造园中国式

张晓颖 黄心言 顾 骧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1 背景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的主要的园林体系之一,早在商朝就已产生雏形,至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极盛,且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追求诗画的情趣。(4)强调意境的蕴含。

1.2 18世纪前英国园林的发展

英国在公园5世纪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萌芽的园庭脱离不了罗马殖民方式。欧洲黑暗时代,首见载籍的12世纪英国修道院寺院,到13世纪演变为装饰性园庭后才出现贵族私园。由于外租入侵与内战威胁逐渐减少,乡村安全到可以园居时,园林就由村野发展到城市,如伦敦的御苑以及各地封建统治者园庭。文艺复兴早期仍然模仿意大利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园林水景和绿色雕刻的应用。17世纪下半叶英国受勒诺特尔式造园的巨大冲击,不久就被本土古拙纯朴的风格所冲淡;18世纪再改成荷兰风格绿化。英国园林的发展,完全跟随欧洲大陆园林的演进,虽然也作出一些调整,但是未能形成自己的造园风格。直到18世纪前,英国园林仍是以法国规则式园林为主。

2 从邱园看钱伯斯和他的中国园林观

18世纪上半叶,英国资产阶级牢固地掌握了政权,在思想方面,培根经验主义哲学兴起;在绘画方面,风景画兴起;在文学方面,对自然的憧憬萌生了田园文学。思想界、文学与绘画对自然的倾向与热衷为18世纪英国风景画园林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一股“中国风”在西方掀起,跟随这股热潮,还有中国的园林艺术。威廉·钱伯斯(1723~1796)是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在这股热潮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园林理论著作和实践创作激起了西方人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兴趣,邱园就是其代表作品,可说是实现其造园理想的唯一代表。

2.1 邱园

1757年,钱伯斯开始着手进行邱园的改造。一直到1763年,其在邱园中设计了许多古典风格的构造物,点缀了一些中东、东亚风格的建筑,使邱园成为一座拥有许多奇特景观的皇家园林。

钱伯斯邱园的改造中,以中国塔、中国凉亭、孔子之屋最具有名气,对后世产生不小影响,中国塔的外观是当时最接近中国建筑的设计作品。除了中国建筑,园内使用了许多中国的造园手法,在原本平坦的地形中辟湖、叠山、筑洞,点缀曲桥。钱伯斯的实践创作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掀起了一阵仿造中国式园林的高潮,德国美学教授赫什菲尔德在《造园学》中说:“现在人建造花园,不是依照他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据先前的比较高雅的趣味,而只问是不是中国式的、英中式的。”

2.2 钱伯斯的中国园林观

威廉·钱伯斯认为中国园林是对自然的不规则美的模仿,其在书中将自己游历经验与形成的各种感官效果进行描述,以借景、框景、抑景等方式引导,达成“步移景异”的效果。

2.2.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钱伯斯首先强调的是中国园林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特点。开篇就称“自然是他们的原型”,并在相对的环节表现出对原场地的尊重与顺从:“首先考虑的是场地形态……根据地势地形而选择配置。”

与钱伯斯同时期的学者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一特征已普遍有所认识。例如,1743年,法国传教士王致诚给住在巴黎的达索写了一封信,信中描写了圆明园的景象,称中国的园林都仿佛是“自然的作品”。这与《园冶》中强调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不谋而合。此外,中国传统园林中“相地”是造园之始,而钱伯斯所表达的造园应尊重与顺从场地,与《园冶》中“相地”部分的主旨相似。

2.2.2 多样变化的园林景观。多样变化是钱伯斯对中国园林描述和理解最多的特点之一。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创造此种效果的处理手法。有自然时空变化,“植物的生长,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幻”等;有层次的掩映,“把园林的某一部分隐藏起来,挑逗起游客的好奇心”,有空间尺度和色调的变化,“用这种方法,那些很小的、局促的园林就显得好像很大、很宽阔了”。此外,避免重复和单一也可以体现多样,“如果场地受限……通过安置一个观赏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都能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2.2.3 富有特色的山水、植物、建筑理法。山水、植物、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中3个重要元素:①钱伯斯对山水的理解深刻,看到中国园林叠石理水是为了合乎自然之法、天然之趣,并给人“高于自然”的艺术感受。除此之外,还总结了叠石理水的其他功能和特点,如水体能调节小气候,使景观愉悦并创造变化,山石水景可以虚实相生等。②中国园林的植物景观与西方古典主义园林明显不同,有独特的理念和理法。钱伯斯看到的主要是植物与水体等元素的组合所呈现的景观效果,在著作中列举大量植物种类,如此描写和列举反映了园林中对植物种类的重视,并且通过观察,极力倡导运用本土植物,使之呈现其应有的美感。③中国园林的建筑独具特色,往往成为园林景物的中心。钱伯斯理解了亭、阁、桥、塔等园林建筑的点景作用,认为建筑物的情调同景的情调一致,并描写了许多中国园林中的园林建筑,称大多数园林建筑用在令人喜悦的景观中。

3 影响

钱伯斯所处的时代,正值西方各国兴起浪漫主义的文艺运动,文人们描述的理想园林带有了讴歌自然美的浓厚浪漫主义色彩。钱伯斯著作的出版,恰恰迎合了那个时代的浪漫主义潮流。顺应这股风潮而建起的园林,英国人称之为图画式园林。后来,法国的园林也受到了这种影响,将英国的园林叫做“中国式园林”,或者“英中式园林”。这2个名称的起源,与钱伯斯的中国风建筑、园林著作流行于欧陆有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当时西方所谓的英中式园林,不过是单纯地模仿中国园林的外形特征,用地形、水体、植物和道路的处理将园林布局自然化,并在园中布置假山、水体、桥梁和山洞,最主要的则是中国式建筑。由于当时英国人对中国建筑和园林的了解还很肤浅,加上中国民众对外国人的抵触心理,使得测量中国建筑在当时并不可行,园中兴建的中国式景物与中国的传统做法都有很大出入。那些中国式建筑的造型和色彩,因满足了英国人的审美习惯而显得古怪。而这些小建筑又因为缺乏实用功能,遭到了人们的抵制。赫希菲尔德指责中式小建筑为毫无意义的幻觉:“一座宝塔、小桥或小船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亚洲,但周围的风景、树木和天空却时时提醒我们,让我们确信自己仍站在德国的土地上,这种错位无疑使人陷入混乱。”

邱园是钱伯斯理论下的产物,集中体现了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理解。而中国的园林艺术,正如钱伯斯所说,十分深奥精妙,用文字与绘画描述已不容易,而要靠这些描述来模仿就更困难了。邱园对中国园林的模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整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成熟是一种刺激和启蒙,促进人们去探索。经由中国的影响,西方人按照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趣味,其自成一派的风格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钱伯斯造园中国式
中国式民主
壹 造园·纳瑞集祥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
钱伯斯携接班人罗卓克访华思科诠释鼎新布局蓄力转型
中国式性感
“思科”勇超“微软”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