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声像特征分析

2019-01-07 12:23孙晓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扫查锁骨肿块

孙晓

作者单位:117000 辽宁 本溪,本溪市中心医院功能科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全部致死性肿瘤死因中排第5位。乳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30.69/10万。乳腺癌好发群体为中老年人群,我国高发于45~55岁群体;而美国这一年龄则相对较晚,平均诊断年龄为62岁[1]。尽管目前乳腺癌5年生存率整体上可>85%,然而其根治性治疗手段仍依赖于早期手术切除,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后续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影响[2]。影像检查对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X线摄影和磁共振(MRI)等,不同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本研究旨在总结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声像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来我院体检或者就诊,并且经手术切除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9例的超声检查资料,全部患者均由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乳腺癌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本组患者年龄37~62岁,中位年龄48岁;病灶位于左侧49例、右侧40例;病灶长径3.7~5.2 cm,平均(4.4±0.9)cm;无症状(体检发现)者34例、有症状者(包括乳房胀痛、乳头溢液、乳房橘皮样外观等)55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29例、改良根治术37例、保乳手术23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双臂向上伸展。常规扫查双侧乳房,扫查顺序外上、内上、内下、外下象限及中央区。然后,扫查相应区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扫查为沿着腋下血管和胸大肌扫查(包括其横切面和纵切面);锁骨下淋巴结沿锁骨下缘的锁骨下静脉扫查(包括其深层及下方);内乳淋巴结沿胸骨外侧缘第1至第5肋间垂直扫查(包括肋软骨后内乳动静脉周围);锁骨上淋巴结沿锁骨上扫查[3]。观察内容包括肿块、淋巴结和血流。

1.3 血流分级 采用Adler标准:无血流信号为0级;少量血流仅可见1~2点状血流,管径<1 mm为Ⅰ级;中量血流可见1~4条主要血管,长度超过病灶半径或小血管为Ⅱ级;丰富血流可见>4条主要血管,血管相互交通成网状为Ⅲ级[4]。

1.4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89例乳腺癌患者中,经超声证实存在乳腺肿块83例,诊断准确率为93.26%(83/89)。89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52例,经超声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43例,诊断准确率为82.69%(43/52)。

2.1 肿块形态 乳腺癌肿块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呈毛刺征,超声可见“蟹足样”或“锯齿样”改变。肿块纵横比>1者49例,占59.04%(49/83);纵横比≤1者34例,占40.96%(34/83)。

2.2 肿块回声 肿块内部多见强回声,回声分布不均匀,部分患者可见钙化灶或囊性灶。肿块伴钙化灶者27例,占32.53%(27/83);伴囊性灶者19例,占22.89%(19/83)。肿块后方回声多呈衰减表现,部分声影衰减不明显。回声衰减者57例,占68.67%(57/83);回声未衰减者26例,占31.32%(26/83)。

2.3 肿块血流信号 肿块内部血流异常者较多,表现为血管细小、狭窄,走行弯曲、紊乱,静脉回流受阻及阻力增加。血流分级:0级11例,占13.25%(11/83);Ⅰ级24例,占28.92%(24/83);Ⅱ级31例,占37.35%(31/83);Ⅲ级17,占20.48%(17/8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综合诊治能力的提高以及新临床试验的开展,其5年生存率越来越高,总体情况好于其他肿瘤。然而,即便是乳腺癌早期诊断能力显著提升,仍有约40%的患者进展为晚期乳腺癌,而这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20%左右[5]。

当前,临床上乳腺癌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X线摄影和MRI等,这三种是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从诊断效能及经济价值等各方面来看,三种检查均具有不同特点。①X线:乳腺X线检查优点是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简单,获取结果方便,费用较低。从成像质量上来说,X线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乳腺内肿块和细小钙化,然而对于致密型乳腺和近胸壁处的病灶显示质量不佳,辨识度较低,尤其是局部轻度浸润是,难以辨别。②MRI:几年来,MRI成像技术和设备质量都较过去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多序列、多参数、动态增强等扫描都已逐渐在临床得到推广,因此在病灶大小、形态等方面,MRI相比于其他检查具有较大优势。然而,MRI检查相对烦琐,费用亦较高,因此很难作为筛查手段进行应用,多用于院内就诊时病灶的定性诊断。③超声:超声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之一,以其操作简单、无辐射、无创伤、重复性强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已成为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大规模的筛查还是院内诊断,超声相比于前两者都具有一定优势[6]。

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对超声下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声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肿块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呈毛刺征,超声可见“蟹足样”或“锯齿样”改变,多数肿块纵横比>1。肿块内部多见强回声,回声分布不均匀,部分患者可见钙化灶或囊性灶;肿块后方回声多呈衰减表现。肿块内部血流异常者较多,表现为血管细小、狭窄,走行弯曲、紊乱,静脉回流受阻及阻力增加。从诊断效能来说,乳腺癌肿块诊断准确率为93.26%,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82.69%。

综上所述,超声对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综合能力较佳,但仍存在着一定的漏诊情况,临床上应联合其他检查提高诊断效能。

猜你喜欢
扫查锁骨肿块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如何看
锆合金薄板材的兰姆波自动检测
海洋工程结构焊缝手动超声波检验扫查面的选择分析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呵护锁骨皮肤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