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核心段落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

2019-01-07 01:36鲍周生鲍一鲲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乐游苦旅段落

鲍周生 鲍一鲲

许多考生都注重论述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即非常重视撰写开头与结尾段,给一目十行的阅卷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但对于文章核心段落的写作却有所松懈与随意,总觉得老师不会仔细看,其实不然。因为核心段落有问题的文章,给人一种“腹中空”的感觉,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那么,怎么写好论述文的核心段落呢?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熟悉的课本,采用“读写一体化”教学,向一些典型段落学习写作技法。

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必修一中曹文轩的《前方》第十段为例,具体阐述在教学中的“苦旅”与“乐游”。

一、阅读与分析

五层联想论证法是指个段落分为五层,一般是一层一句话,共五句话,包括从中心句、事例与分析、想象联想到段落小结等相关内容,层次分明,层层深入。《前方》第十段就是采用比较典型的五层联想论证法,应该说读起来是津津有味的: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_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我们逐层进行分析:

第一層(第一句,小论点)——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第二层——先围绕材料切合小论点进行必要的想象,想象那糟糕的路况,想象那车子的行路艰难,更想象车中人们遭受到的生理上的劳顿;叙述比较具体、生动。

第三层——围绕文学作品(如钱锺书的小说《围城》与丰子恺的散文)中的事例,来说明作家们都写过“拥挤”的“老掉牙”的汽车,以此证明坐汽车的旅途是“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的,并发出感叹:真是一番苦旅。

第四层——由汽车联想到在其他交通工具(如游艇、飞机、火车)上的人们进行旅行时的感受,作者使用了反问“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显然,许多事都是相对而言的,更何况旅人劳顿除了身体因素,更有心理因素。这一层与上面的文字进行对比,属于横向联系。

以上均属于‘具象化的旅行”。

第五层——在这“具象化的旅行”基础上,作者再联想到“抽象化的人生”,点明我们都是人生的“苦旅者”。显然,文本内涵递进了一层。

这种五层联想论证法,紧紧围绕“人生是苦旅”这一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相符,论述分析能将观点与材料有效地联系起来,并能做到层层深入。这种写法很适合一般的论述文进行段落写作训练,值得学习与模仿。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好一两个核心段落,那么,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脱颖而出了。

《前方》的这段内容在层意上有推进,突出了思维的立体化,在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的同时,也增加了“思维的深度”。如果仅仅这样进行阅读与分析,那么只是将文本材料做了一次利用而已,其实我们还可进一步挖掘这段内容的效用,即进行仿写训练,完成延伸与提升的任务。

二、仿写与分析

我们知道,文章在论述时,经常采用正反对比法来增加论证的深度与说理的强度,而正反对比论证法是一种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断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一目了然的论证方法。因此,我们不妨对《前方》第十段内容再进行反向思维的仿写活动,即从‘‘人生是一场苦旅”到‘‘人生是一场乐游”的延伸训练。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生是一场悲喜剧,苦乐参半。

课上,笔者问学生:你们是否同意‘‘人生是一场苦旅”这个观点?

生:不太同意,因为并非所有的人生都是苦旅,也有快乐与喜剧的。

生:也许人生是一场乐游!

师:好!那么我们能否仿照《前方》第十段的写法来写一段与内容相反的话,来论证“人生是一场乐游”的观点呢?

显然,学习分析了经典段落的写法后,我们可以进行核心段落的仿写练习,这样就能把读写一体化教学进行下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学生写作的步骤如下:

1.列提纲。先让学生按照原来段落的行文思路,补充一个内容具体一些的“提纲”。

2.交流。写作提纲列好了,允许学习小组讨论,进行交流与点评,并做适度修改,这为仿写作业打下基础。

3.仿写过程(略)。

具体分析如下:

1.摆问题。

批阅仿写作业后,我发现了不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l)缺乏小论点(中心句)。少部分学生没养成这种习惯,总是漏了非常重要的关键句。

(2)联想没展开。在写“文学作品中的喜剧旅行”时,张语辰同学的句子是这样的:“中国古代诗人、画家等有很大一部分喜欢旅行,留下了无数形容旅行的作品”。显然,这样的事例没有具体的内容,泛泛而谈,比较空。

(3)事例选择不贴切。同样在写“文学作品中的喜剧旅行”,姜豪文同学的句子是这样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就是如这些孩子们—样欢乐地在湖南游山玩水的。”显然有问题:一是脱离了语境,是需要在某一交通工具中;二是对柳宗元游山玩水的背景理解得不准确;三是“孩子们”出现得有点突兀。

(4)最后一句忘记了联想‘‘人生之旅”。这与忘记了开头的中心句一样,说明学生思维的完整性有欠缺。

2.析原因。

与一些学生进行交流时,得知他们的困难:一是缺乏“乐游”的好事例,这说明他们平时在这方面的阅读积累明显不够,或者阅读比较粗线条,不太注意细节;二是有的学生没乘坐过飞机与动车,没有直接的感受——其实,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也正常,那就依靠自己的想象,或者选择别的交通工具,如自驾游的私家车等。当然,出现这种表达上的偏差,一方面是学生本身的思维习惯没养成,理解能力偏低;另—方面是我们的课堂可能缺少必要的训练与指导。

3.优秀例文展评。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再进行优秀例文的展示与具体点评,让学生明确该如何进行仿写练习。

现在人们觉得,人生实质上是一场乐游。

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其乐融融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欢叫着,在平整宽大的路面上行驶,把一车人乐得满脸笑容,使人一路享受着身心的愉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舒心旅程的人所拥有的兴奋与期待。

网友袁先生的《“自驾游”小记》中出现过这种刺激与有成就感的汽车。网友“云深不知处”的散文《一天的自驾游》,也是专写这种快乐的汽车的。路上我们的一辆宝来和另外一辆奥迪超车,比谁快,呵呵,还谈不上飙车哦。两个车上的人微信语音,听我们喜欢的歌,听他们男人们用家乡话聊天,感觉到空前绝后的好听,真是一番乐游。

当然,在这世界上,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快速的动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們的心情与坐在高大的旅游大巴、舒适的私家车里的人们一样开心甜蜜。

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乐游者。因为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处处风景、处处欢笑的旅行呢?

——吴丽芸

这个片段写得有板有眼,内容比较完整,达到了这次训练的基本要求,只是第三句文学作品中的事例没有用,有点遗憾,不过选择了网友散文中的新鲜事例——自驾游,写得很真实,很活泼,很生动。

其实人生不仅是一场苦旅,更是一次乐游。

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带着各自的美丽心情奔向前方。那个年轻人,看着窗外远处人家的炊烟袅袅飘远,告别了家乡,即将迎来无比憧憬的求学生活。他的旁边,坐着正在逗孩子的年轻母亲,孩子的眼睛里满满是即将与父亲团聚的欣喜。因为身边的人,或是即将出现在身边的人,让这场单调的旅程充满了温馨的色彩。

同样是以汽车为载体的旅行,三毛与荷西在游览拉芭玛岛时,汽车在山区里爬上爬下,经过村落时,满山遍野的白色杏花绽放出这个小岛无尽的优雅和高尚。相对于车,古人的船更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苏轼在游赤壁的那条船上,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时分,与自己和解,与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共醉,岂不乐乎?张岱的那叶独往湖心亭的小舟,栽了一个痴相公,载了一份清雅不俗,“天与云与山与水”构成了一幅古代文人的精神画卷。

当然,船,对于现代人而言,实在是太慢了。高铁与飞机才是现代人出远门的“正确打开方式”。试想,在急速飞驰的高铁上,喝一杯刚泡的咖啡,听一段悦耳的音乐,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之中偷闲两小时,不也是快乐的事吗?

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何须区分,我们都是乐游人。

——陶内

这个片段写得非常好。作者显然读过不少书,积累很多,不但事例新鲜多样,而且语言表达很有功力,侃侃而谈,有韵味;句子之间注重衔接,有逻辑性,体现了较强的仿写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

三、小结与启示

1.教学小结。

《前方》第十段是“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我们的仿写作业是“人生是一场乐游”,两者组成了_一个‘人生之旅”的话题,组成了正反对比论证段落,丰富了教学内容。

现总结一下核心段落的行文思路:

(正反对比论证)

分论点——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生实质上是一次乐游

围绕材料想象艰难的旅程(苦旅)——想象车内喜剧的一幕(乐游)

小说散文中写的老掉牙的汽车(苦旅)——散文中写到的自驾游、拼车族的快乐(乐游)

由汽车想象到游艇、飞机、火车等(苦旅)——由汽车想到的飞机、动车、船等(乐游)

(具象化的人生旅行)

人生苦旅—-人生乐游

(呼应首句,总结升华)

2.活动启示。

根据《前方》第十段进行的“读写一体化”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面对议论性的核心段落学习,我们既要深度研读,分析到位,更要做到读写融合,进行仿写训练。这样既挖掘了文本的使用价值,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既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更丰富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挖掘出教材的最大价值。

(鲍周生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314031

鲍一鲲浙江省嘉兴外国语学校;314000)

猜你喜欢
乐游苦旅段落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心理小测试
跟着米乐游伦敦⑤
跟着米乐游伦敦④
艰着米乐游伦敦③
快来看!今夏必备的乐游宝典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