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道路名称语言文化分析

2019-01-08 18:38蒋海燕
福建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桂林命名道路

蒋海燕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城市道路名称(以下简称“路名”)属于城市地名的一种,指城区的道、路、街、巷等的总称。路名是城市无言的“向导”,是展示市容市貌,传承历史文脉之窗口。桂林既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如今,桂林正在加速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的策略,弹好“整理抢救、研究包装、保护利用”三部曲,切实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做足文化文章,讲好桂林故事[1]。路名也是承载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桂林的路名将充分挖掘其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以期为桂林的文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经查询发现,目前对桂林路名进行研究的还比较缺乏。本研究通过查阅《桂林市五城区地名录》[2]、桂林市民政局官网,以桂林市五城区(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和雁山区)登记在册的464条路名为语料,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桂林城市道路命名的语言特点,试图揭示桂林城市路名蕴含的文化现象,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桂林未来的道路命名提供参考。

1 桂林路名的语言特点

1.1 符合一般地名的命名规律

城市道路的名称由通名和专名组成。桂林路名符合一般路名的命名规律,多以“道”、“路”、“街”、“巷”、“里”为通名,少数以“园(桂花园、丽君园、刘家园、松树园)”、“脚(九华路扁山脚、西城脚)”、“塘(八角塘)”、“坳(教子坳)”、“岭(红头岭)”为通名。专名呈现一些基本的命名规律,方向、顺序和地理位置是最基本的命名方式。按方向命名的有东城路、南新路、西城路、北彩道、上关路、下关路,等等。按顺序命名的有八里一路至八里七路,莫家里一路和二路等。按地理位置命名的有园博路(园博园区主干道)、会展道(围绕国际会展中心)、英才路(英才科技园区主干道)、九娘庙路(因途经九娘庙自然村而得名)。这些路名容易查找,便于记忆。桂林还有很多其他城市都有的中山路、解放路、滨江路、胜利路、环城路,世纪路、民主路、文明路等。此外,以各种颜色命名的道路有红头岭、黄桐路、黑山路、白果巷、朱紫巷、青狮路、乌石街、叠彩路。以动物命名的有龙珠路、鹦鹉路、凤凰街等,真可谓五彩缤纷。以数字命名的道路,从“半”一直到“万”,如半塘路,三多路,三皇路,四会路,五美路,六合路,七星路,八桂路,九华路,百梓巷,万福路,万寿巷等[3]。

1.2 独具特色、极具个性

除了遵循一般的命名规律外,桂林还呈现出许多独具特色,极具个性的路名。“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山”、“江”、“湖”、“岩洞”命名的道路不少,甲山路,巾山路,骝马山北巷,骝马山南里,巫山路,西山路,燕山路,中隐路(路西端有中隐山),扁山巷,叠彩路(位于叠彩山),教子坳(位于教子山下),九华路西巷(位于九华山西侧),老人山巷,螺狮山路,清秀路(路南端有清秀山),大风山路,尧山路,鹦鹉路(位于鹦鹉山南麓),虞山路,黑山路,净瓶路(正对净瓶山),平山北路,相人山路,象山南路(象鼻山),朝阳路(东端附近有朝阳山),辰山路(路东侧有猫儿山,又名辰山),穿山小街,辅星路(北侧正对着辅星山),屏风路(东端正对屏风山),普陀路(位于普陀山东侧),铁山路,羊角山北巷,侯山道(位于侯山东侧)。以“江”命名的有桃花江路,漓江路,阳江路(因桃花江别称阳江),东江路等。以“湖”命名的有榕湖北路/南路,杉湖北路,西清路(因路东段南侧有西清湖而得名)。以岩洞命名的有芦笛路,芦笛巷,会仙路(因西北有会仙岩),龙隐路(位于龙隐岩之南)。这种命名方式利于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便于查找,发挥了路名的指示功能。

2 桂林道路命名文化分析

路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展现桂林厚重历史文化的载体。桂林的路名记录了其抗战文化,折射了其山水文化,记载了其市井文化和时代的变迁。

2.1 突出桂林抗战文化

抗日战争期间,桂林成为著名的抗战“文化城”。抗战文化在一些街道的命名中得以体现。比如,很明显,抗战路融入了抗战元素。抗战期间的桂林,书店和出版社有200多家,出版报纸杂志289种,各类图书1000多种[4]。抗战时期,桂林文化人多,书店出版社多,外省籍人多,此“三多”乃桂林文化城之重要标志。据说“三多路”因此而得名。乐群路与抗战时期的桂林乐群社有某种地缘关系。灵剑路,1945年更名为祝胜里,取庆祝八年抗战之意。1986年因该路紧邻灵剑溪,更名为灵剑路[5]。如今桂林已建成以抗战文化为内容的历史文化标识19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抗战史都是永恒的。路名作为一种载体,让市民及游客了解悲壮的“桂林保卫战”,随时提醒后人不忘国耻,以史为鉴。

2.2 突出桂林山水文化

桂林碧水青山,河流密布,除了漓江、湘江外,另有支流几十条。桂林的水以清澈著称,其中漓江为桂林山水之魂,最具代表性。“两江”和“四湖”相互贯通,形成环城水系。桂林的山以秀美闻名。市区千峰环立,“两江”抱城。有象鼻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等。青山倒映,城在景中,如诗如画。桂林的文化,与以漓江为纽带的山水自然互生。桂林很多路名以“山”、“江”、“湖”命名,折射出桂林的山水文化。例如,叠彩路,因叠彩山而得名。叠彩山旧称桂山,位于漓江之畔,与独秀峰、伏波山鼎足而立。漓江路,跟会展中心相辉映,成为漓江东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滨江路因沿漓江边上而得名,沿路有象鼻山、杉湖、漓江剧院、正阳步行街等旅游景点,是桂林最美的道路。桃花江是漓江的支流。桃花江路因此而得名。桃花江山水画廊线路的开通,游客可以从象鼻山乘船直达芦笛岩。榕湖路和杉湖路分别以紧密相连的榕湖和杉湖而得名,它们是桂林古城的护城河。桂林山水丰富了其自然景观,也影响了桂林的道路命名。从宽阔的大道名称到狭窄的街巷名称都可以窥见桂林山水的痕迹。

2.3 突出桂林的市井文化

坐落于市中心王城脚下的正阳东西巷,记录了老桂林的市井生活,见证了1000多年桂林的兴衰。驿前街包括驿前横里、复兴里、驿前直里。驿前街的“驿”即邮驿之驿。中国古代官府的通讯结构。秦始皇在桂林兴安县开辟灵渠。灵渠成为岭南和岭北的主要驿道。几乎同一时期,桂林建立了当时广西最早的“望秦驿”。驿前街因此而得名。驿前街的面条至今在桂林依然小有名气。

老盐街,一条贯穿千年的古街道。生意最兴旺时,曾经聚集几十家盐铺,老盐街因此而得名。除了盐铺,老盐街还有木炭铺、木柴铺、毛竹铺,以及客栈。作为重要的商业街道,老盐街曾红极一时。如今,虽然没能在老盐街旧址重建这条千年老街,但新建的商业街区,集休闲美食购物于一体,多少保留了一些老盐街古老的文化。在这里依然可以品尝到最具代表性的老盐街特色米粉。

2.4 凝聚了桂林的历史变迁

路名具有稳定性,桂林保留了很多古老的路名和街巷名,如宁远路,万寿巷等。这些老街老巷历经时代风雨,感受着岁月沧桑。老街老巷记录着桂林的骄傲,同时也记录了这座城市的遗憾,蕴含着地方文化的底蕴。正阳东西巷,已成为“老桂林街巷标本”。尽管几经改造,但他的名字承载桂林的风雨记忆,让人回味百年历史。但路名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路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新中国建立后,“解放”、“和平”、“胜利”等具有新时代气息。民主路、胜利路、人民路、解放东/西路、和平巷、群众路、福旺路等,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改革开放以后,道路的命名受到新时代的影响,反映经济发展和美好愿望的词在路名中脱颖而出。如育才路,意为“培育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桂林市建成了第一个国家高新开发园区,其主干道冠名为“骖鸾路”,寓意高新区汇聚群英,驾驭时代快车。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路名富含深刻的寓意,如星光路寓意玉圭园似冉冉升起的“新星”。信息路、创新道、创业一道至创业五道、园博路、会展路均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色。园博路为园博园园区主干道而得名。新命名的长兴道,寓意兴旺。长定路,取长久安定之意而得名。正可谓一个路名,赋予一个愿望。

3 建议

桂林城市路名特色颇多,希望在今后的道路命名时继续发扬。此外,还可以更多地考虑体现“桂林元素”,将桂林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历史事情完美地嵌入城市道路命名中,这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用心细心考证和考究。同时道路命名还要考虑其交流性和传播性。

3.1 更多地挖掘“桂林元素”

桂林的道路是专属于桂林的名片,应最大限度展示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从地域文化中吸取精华部分,突显地方特色。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命名的道路才具有不可复制性。比如,漫步于龙隐路边,这里有包含了几十幅书法绘画、牌坊、碑刻等内容的桂林石刻。细细品味它们,可以加深游客对桂林历史文化的认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建议桂林命名更多有故事有品位的道路街巷。通过一个路名,串起一段历史,讲述一个故事。尽管根据《地名管理条例》,一般不以人名做地名。但是,桂林历来是文人墨客集聚之地,他们在桂林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的居住地应彰显应有的文化效应,可以考虑用他们名字命名道路。桂林以著名人士人名命名的道路不多,现有以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山路,以英烈蒋翊武名字命名的翊武路。用名人名字命名道路,有助于后辈铭记一段历史。每当人们行走在这些路上,即便不了解这段历史,也会主动去了解它。

3.2 更多体现旅游背后的文化印记

人们通常将“桂林”与“旅游”联系在一起,说明桂林的旅游业已有目共睹。在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同时,还应更多地关注它的文化印记。可喜的是,桂林市政府已经意识到,“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业是低层次的、没有灵魂的”,正在将历史文化中的“散珠碎玉”串成“葡萄串”,做足“文化+旅游”的大文章[6]。因此,在道路的命名上,在充分考虑其指示功能的基础上,也应带上当地旅游特色以及深挖旅游背后的文化印迹。桂林通过恢复老街区,凸显古城风貌。围绕靖江王城遗址,在王城附近、中华路、伏波山一带环街巷恢复和建设桂林历史文化街。在市区环城水系周边的解放西路、翊武路一带进行立面改革,建设民族文化艺术街,展示广西主要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在龙隐路附近建设以桂海碑林为核心的山水石刻街。在解放东路——太平路——榕荫路——古南门一线,建设以抗战文化为主线的抗战文化街,聚集当年救亡日报旧址、广西艺术馆、西南剧展遗址[7]。桂林市阳朔西街,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它融入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街以其浓厚的英语语言氛围成为小有名气的“洋人街”。几十年来,西街的名字没变,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假如桂林的每一条街道都能体现其独特的文化,或者蕴含独特的故事和传说,每一个游客自落脚桂林的道路开始,便可以通过手机了解自己脚下的街巷趣闻、名人故事,那么游客就会对桂林产生亲近感,从而愿意从内心里认同桂林这座城市。

3.3 更多考虑路名的交流性和传播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道路的命名如果命名得当,其传播功能就会得以最大彰显。有利于信息准确传播的路名向人们传递明确的、特殊的信息。因此,在道路的命名时,在充分考虑其指示功能的基础上,还要易于交流、易于传播。如,芦笛路通往景区芦笛岩;穿山路通向穿山景区;叠彩路通向叠彩山;榕湖北路通向榕湖。这些路名具有旅游胜地特色,游客通过路名可以捕捉到旅游资源的信息。相反,不好的路名会给外地游客造成误导、迷惑。《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的县市以上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道名称,不能重名,并避免同音。桂林的道路基本符合道路命名政策的要求。但是桂林的路名有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如民族路、民族里和民主路,外地游客难以区分,也会增加大众的记忆负担,不利于交际需要。桂林有东江二路,但没有东江一路,外地游客难以分辨。因此,建议各级各部门在街道命名、更名、复名时,多加强论证听证工作,不仅要听专家的意见,还要注意听取市民和游客的意见。道路命名应超前于城市建设。在临桂新区道路命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增加市民的认同感,使得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这一做法值得赞赏。

4 结语

路名作为道路的代码,它尽管仅代表某一条道路,但通过深入仔细地分析,便会发现一些的命名规律和特点。此外,桂林的一条条道路街巷名称代表了桂林悠久的文化。桂林的路名向人们诠释了其蕴含的抗战文化、山水文化、市井文化和历史变迁。希望今后桂林道路的命名既符合通俗性、延续性、时代性和唯一性等原则,又能体现“桂林元素”,还能易于交际。

猜你喜欢
桂林命名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桂林行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乐!乘动车,看桂林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