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角度探讨梅核气※

2019-01-08 19:24张泽鑫黄慈辉林云鑫沈丹婷通信作者李迎春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3期
关键词:气滞咽喉情志

张泽鑫,黄慈辉,林云鑫,林 潼,沈丹婷,通信作者:李迎春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510405)

“梅核气者,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梅核气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而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机为气的运动。气的生、降、出、入是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的重要基础。梅核气的病因病机与气机失调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于气滞、气逆及气虚3个方面,涉及肝、脾、胃等脏腑。

1 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咽喉部自觉有异物梗阻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妨碍进食的一类疾病,西医多将本病称为咽部神经官能症、咽部异感症[1]。《黄帝内经》最早记载梅核气症状,如《素问·咳论》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描述症状与梅核气喉咙有异物感实则无物存在的症状相同。明·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明确提出梅核气症状,即“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

梅核气属“郁证”范畴。目前,大多数学者根据“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认为梅核气的病因是“肝郁气结”。肝气郁结,气机失调,则气机升发疏泄失常,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喉发展成梅核气[1-4]。此外,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大众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等行为增多,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湿聚痰生,土壅木郁,肝气上逆,痰气交阻,结于咽喉,导致疾病的发生。

梅核气与气机存在紧密的联系,深入了解梅核气,充分探讨梅核气在气机方面的病因病机,可以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气机

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气机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法则[5],气机升降理论也是中医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何谓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载:“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故一年之中,有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十二月,四时。时间之差,有大有小,大者大异,小者小异。一日之间,十二而分之,其气之变,与年同[6]。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自然界中天气下降,地气则上升,天地二气相互作用时,世间万事万物才能得以化生。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说明气的升降运动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则是升降出入。这些形式最终形成气机的活动形式[5]。

气机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刺禁论》云:“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张介宾注之曰“阳升于左,阴降于右”,即说明就自然界而言,左为天地之气开发之途,右为天地之气收降之路,故称左右是阳升阴降的道路。人法天地之气而生,故左右升降也是人体气机的道路[7]。遵循气机规律,更有利于加深对梅核气的理解。

气机升降是中医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高度概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中,深入探讨气机升降理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3 梅核气与气机的关系

梅核气大多因情志不畅而致。因伤于情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木横逆犯脾,脾气升降失常则导致胸脘满闷,脾虚蕴积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则出现咽中如有物阻,即称为梅核气。梅核气的基本病机在于气机失调,可见梅核气与气机关系密切。

咽喉是肺胃之门户,肺主气,宗气的形成与肺有关。《灵枢》中对宗气的论述为“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出于喉咙……行呼吸”,宗气来源于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走息道以行呼吸。黄元御《四圣心源》曰:“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气含阴阳,而分清浊之别,清气在上,浊气在下。脾主升而化清阳,胃主降而化浊阴,“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土也”。而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谓气机升降有常,则全身脏腑生理功能正常。浊阴由咽而下达,清阳自喉而上腾,若气之阴阳升降失常,邪气可结于咽喉,导致梅核气。

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对梅核气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气机失调是导致梅核气发生的重要机制,临床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气滞、气逆及气虚3个方面,其涉及肝、脾、胃等脏腑。在气滞方面,梅核气致病多因于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循经上逆,客于咽喉所致;或肝木犯脾,则脾运化失司,津液失于输布,痰浊内生,痰气互结,交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咽中时有异物感,并且随情志变化而逐渐加重。在气逆方面,肝郁气滞,情志过极化火,肝气上逆犯咽喉;或气机升降失调,中焦升降失职,脾不升清,不能运化水湿,湿聚成痰,痰浊内生,胃不降浊而反逆于上,痰气交阻于咽喉,而致异物感,咽喉不适,形成梅核气。在气虚方面,气机的运动依赖于气的充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梅核气的发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正气不足,脾气亏虚,痰浊内生,脾不升清时,则咽喉失于濡养。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外邪易乘虚而入,久治不愈,易延及血分而为瘀。当气、痰、瘀互结于咽喉,3种致病因素可互为因果,病理产物的蓄积必将会影响气机的通畅,气机升降失常则将导致痰、瘀无以去处,从而气机病更甚,加剧咽喉不适感,最终形成梅核气。

4 结语

患者自我感觉喉中介介如梗状,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称为梅核气。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五脏功能正常,气机舒畅,则人体机能正常;五脏功能失常时,影响气机升降,气机失常则病由此而生。梅核气的基本病机在于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虚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调,咽喉不适。故在临床诊治梅核气的过程中,要重视谨察气机,疏通气机,理气与行气相结合,从气机的角度更全面地看待梅核气,为临床治疗梅核气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气滞咽喉情志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