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鱼幼鱼音响驯化研究

2019-01-08 08:38王羿宁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24期
关键词:游动投饵鱼群

王羿宁

麦穗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麦穗鱼属,东亚地区土著物种,现已遍布于世界各地,其主要分布于淡水中,常栖息在水流较缓的水域或水草密集的浅水区域。由于麦穗鱼入侵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利用麦穗鱼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其入侵防御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本研究通过声音结合投饵对麦穗鱼幼鱼进行驯化,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麦穗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入侵防治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鱼采用天津鑫达鱼苗繁育基地人工孵化的麦穗鱼幼鱼,共503尾,全长35.9±3.3mm,体重为5.8±1.7g。提前半个月将试验鱼放入实验水槽内暂养,以便其适应实验环境从而提高实验准确性。

1.2 实验装置

实验水槽为大小2.5m×1m×0.7m的玻璃钢树脂矩形水槽,水深0.39m,底面中心位置设有0.62m×0.62m的标志框。声音刺激采用低频信号发生器(AFG-3022B,美国)输出,通过放大器(PRO-SO,中国)进行振幅增大或衰减,再通过固定在水下标志框中心距离水面0.31m位置的水下扬声器(UW-30,中国)放声,声音信号为400 Hz正弦波连续音。水下声压为131.38~143.57 dB(0 dB re 1μPa)。为避免近距离人影对鱼群聚集的影响,采用直径为2.75cm,总长为379cm的硬质塑料管与软胶管连接使用。水槽侧上方设有单反相机进行摄像记录,投喂饵料为观赏鱼细颗粒饵料,试验中水温16~20℃。

1.3 实验方法

实验参照本间智晴的方法设定驯化时间,主要测定放声后鱼群的聚集率(标志框内鱼尾数与总鱼尾数的百分比)。以及放声后鱼群的反应时间和聚集时间。实验驯化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放声60s,停止放声60s,接着再放声30s后投饵120s,总时间为270s;第二阶段为先放声90s,停止放声60s,再放声30s后投饵120s,总时间为300s。实验天数为12d,每日驯化4次。投饵量参照佐藤靖的研究报告,1次投饵量为15.7g。

2 实验结果

音响驯化第1天,首次放声时鱼群对声音产生惊愕反应,身体有显著窜动,随后向四处游散;第2天驯化时,有一小部分鱼向声源附近投饵口处游动,大部分鱼群仍远离声源;第3天时,有近50%的鱼群向声源处游动;第7天时,鱼群听到声音后迅速的集群向声源附近投饵口处游动,标志框内的聚集率可达80%左右,说明鱼群已从对声音无反应到有明显反应,鱼群聚集率见表1。

表1 投饵前放声30s鱼群聚集率

鱼群对放声后的反应时间如表2所示,第1天的反应时间较长,由于鱼群先是惊吓后再缓慢的向声源处靠近,第1~6天为驯化第一阶段,投饵前放声60s,部分鱼群向声源处游动,反应时间为5~18s,第7~12天为驯化第二阶段,投饵前放声90s,大部分鱼群向声源处游动,反应时间为4~11s,相比上午,下午驯化时的反应时间略长,总体反应时间在4~18s之间。见表2。

鱼群对放声后的聚集时间如表3所示,在第一阶段时,声源处的聚集时间为15~66s,第二阶段鱼群在声源处的聚集时间为24~125s,主要在50s以下。见表3。

3 讨论

表2 鱼群的反应时间

鱼类的听觉特性因鱼种不同而有差异。牙鲆、黄盖鲽等无鳔类的听觉能力较差,真鲷、鳕等非骨鳔类的听觉能力比无鳔类要好,而在鱼类中听觉最敏感的是金鱼等骨鳔类。骨鳔类的可听声音频率范围为16~15000Hz,最敏感区间为100~1500Hz。麦穗鱼与鲤、鲫、鲢、鳙等同属于淡水骨鳔类,具有相近的听觉特性,最敏感频率范围为200~600Hz。本实验放声频率选择400Hz,可避免低频环境噪声对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穗鱼对400Hz正弦波连续音反应敏感,为正趋声性。在实验中发现,麦穗鱼为底栖型鱼类,属于负趋光性,因此,在水下扬声器下方也会囤积部分鱼群,给实验数据带来一定的误差。

表3 鱼群的聚集时间

真鲷音响驯化第4天开始对声音产生反应,超过10d放声后几乎全部上浮,在声源区做回旋状群游,并摄饵旺盛;牙鲆放声后全部上浮需要音响驯化20d以上。鲫音响驯化第2天对声音就开始产生反应,5d后几乎全部上浮并向声源聚集,说明骨鳔类比非骨鳔类及无鳔类鱼对声音敏感,由本实验结果可知,对同为骨鳔类鱼类的麦穗鱼进行音响驯化10~15d即可完成。结合投饵对鱼类进行音响驯化,投饵前放声的时间长短对鱼群的聚集效果有很大影响。张国胜等通过结合饵料对鲫进行音响驯化发现,投饵前声音刺激在30~60s间比较适合。由于麦穗鱼与鲫鱼同为淡水骨鳔类,由本实验得知投饵前刺激声选择以60s为佳。

此外随着实验的进行,个别实验鱼出现死亡情况,但由于样本基数大,对试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并且鱼体也需要不断生长,因此每日的投饵量不变。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时间在冬季,考虑到淡水鱼在冬季的摄食量以及活动量减少,实验中采用加热棒提升水温,从而使实验鱼保持活力,实验中发现,随着水温的不断上升,实验鱼的摄食量也随之提高。由于本实验选用1日投喂4次,使得试验鱼偶尔出现饱食状态而摄食减少,若将投喂次数改为3次声诱效果会更明显。

猜你喜欢
游动投饵鱼群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球轴承用浪型保持架径向游动量的测量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把手放进袋子里
人工鱼群算法在雷达探测器射频端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鱼群漩涡
朱梦琪??《鱼群》
具功能反应食饵捕食模型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