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几种常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调查

2019-01-08 08:02李凤美张志军李淑芳周永斌刘连强
食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天津地区蓟县菌柄

李凤美 张志军 李淑芳 周永斌 罗 莹 刘连强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天津西青300384)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平原约占93%,天津北部蓟县山区主要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最高峰为九山顶(海拔1078.5 m),东南部渤海湾最低,海拔3.5 m。天津地处北温带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天津野生食用菌资源大多集中在北部的蓟县山区,该区域为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森林茂密,自然资源和野生资源丰富,植被大致可分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草丛等。笔者考察了天津地区的静海、西青、北辰、宁河、蓟县的北部山区等野生食用菌常见发生地,对常见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了归纳总结。

1 黄伞(Pholiota adiposa)

天津市野生黄伞分布区域比较分散,南开区、西青区、静海区、北辰区、蓟县等地均有野生黄伞采集的报道,生长量不多,主要生长于杨树、柳树活体或腐生于枯枝树干上,目前发现的黄伞均为柳树上发生,生长量比较少,往往一棵柳树上丛生着4~5株子实体。黄伞属中低温菌,变温结实,每年4-5月和9-10月,日最高气温低于26℃,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是黄伞集中发生的时间,尤其是雨雾天气,秋末临近初冬季节个别柳树上偶尔也有黄伞生长,但个头小,畸形菇偏多。刘连强[1]等人曾在天津市西青区采集了4个野生黄伞菌株,并成功进行了人工栽培驯化。

黄伞属于伞菌目球盖菇科,野生黄伞一般单生或丛生,子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黄褐色鳞片,菌盖直径5~12 cm,表面有一层黏液,菌褶直生密集,浅黄色至锈褐色,直生或近弯生,稍密。菌柄纤维质长5~15 cm,粗1~3 cm,圆柱形,有白色或褐色反卷的鳞片稍粘,下部常弯曲。菌环淡黄色,毛状,膜质,生于菌柄上部,易脱落。孢子椭圆形,光滑,锈色。

2 苇蘑(Hygrophoropsis)

苇蘑只生长于天津市宁河县七里海湿地的芦苇荡中,是一种当地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其他区域未见有采集报道。该野生菌对环境要求很特殊,一般发生于盛夏湿热季节,暴雨过后陈年堆积的腐殖化芦苇叶上,从生长到枯萎时间仅有两到三小时。苇蘑的发现比较难,只有当地有经验的渔民熟悉其发生地,生长量比较大,丛生,往往一个发生地一次就能采到近十斤的鲜苇蘑。该类野生菌味道鲜美独特,香气浓郁,当地采菇人常用来款待贵客。由于其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曾有研究人员试图进行人工驯化栽培,但均未成功,目前仍无法人工栽培。

苇蘑为蜡伞科(Hygrophoropsidaceae)、拟蜡伞属(Hygrophoropsis)蘑菇[2]。颜色黄褐色,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3.0~9.5 cm,幼时稍扁平,成熟后呈下凹状,表面柠檬黄色,中部色稍深,边缘内卷,光滑。菌肉、菌褶黄色。菌柄长2.5~6.0 cm,粗0.5~1.4 cm,圆柱形,向下稍粗,污黄色,内实。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2.6~4.3)μm×(5.1~7.7)μm。夏季群生或单生于芦苇丛中地上。

3 榛蘑(Armillaria mellea)

图1 天津常见几种野生菌

天津地区野生榛蘑主要生长在蓟县山区,八仙山、梨木台、九山顶等自然保护区均有生长,因榛蘑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蓟县当地人称为“香丁蘑”。榛蘑生长量较大,主要在云杉、冷杉、雪松等针叶树和栋、柳、桦、榆等阔叶树的根部生长,阔叶林林地以榛子、橡、栎等为主的混交原始次生林内较多,生长期为每年的8、9月,下过雨后的第二天大量发生,丛生,多雨年份出菇量较多。榛蘑滑嫩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一些发达国家列为一类食品。我国北方地区常用小鸡炖榛蘑来招待贵客。目前榛蘑仍无法人工栽培。

榛蘑属于伞菌目白蘑科蜜环菌类,子实体中等大,呈伞形、直径4~14 cm,肉质,伞面呈浅土黄色,覆有暗色细鳞;菌柄细长,圆柱形,基部稍粗,柄多弯,高5~13 cm,有纵条纹,内部松软至空心;菌褶直生,近白色,后期变深色;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榛蘑不仅食用,还可药用,经常食用可预防视力减退、夜盲症、皮肤干燥,并增强对呼吸、消化道传染病的抵抗力。

4 松蘑(Boletus fries)

松蘑在天津地区生长量、采摘量较大,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集中在蓟县北部山区下营镇的黄崖关、八仙山、梨木台等地,常有当地村民出售大量干制的松蘑。松蘑通常与松树根共生,在海拔500~700 m阴坡或半阴坡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松蘑生长时间一般集中在8-10月,温度20~24℃,空气相对湿度85%,多雨年份出菇可达到4~5潮,单位面积产量高。松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风味极佳、香味诱人。目前尚不能人工栽培。

松蘑属伞菌目牛肝菌科,松蘑菌盖直径5~10 cm,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壮,长8~13.5 cm,粗2~2.6 cm,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有时稍膨大。

5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裂褶菌在天津地区又称鸡毛菌,是木腐菌类香菇、木耳、灵芝栽培中常见“杂菌”,其繁殖生长快,数量多,可使木质部产生白色腐朽。裂褶菌属于中温型菌类,自然生长多在春、秋季节,发生地比较多,天津各区县均有采集报道,菇农栽培木腐菌大棚里常有裂褶菌的侵染(如香菇、木耳、灵芝的椴木或菌棒)。

裂褶菌属伞菌目裂褶菌科,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6~4.2 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裂褶菌是食药兼用的珍稀菌,目前已能人工栽培。裂褶菌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裂褶菌深层发酵时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和促生长素吲哚乙酸,均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化学和医药卫生等领域。

6 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

天津地区野生毛头鬼伞的分布区域广泛,数量多,市区内的公园绿地、草丛、林道,郊区的田野、树林、果园里的草丛等地均有野生毛头鬼伞的发生,是天津地区的主要野生食用菌之一。一般在春末及夏秋雨后生于腐殖质肥沃绿地上,生长基质多为腐熟的农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畜粪等,是一种土生草腐菌,多单生,少丛生。目前毛头鬼伞已广泛人工栽培,因该菌成熟快,容易出现菌褶液化,必须掌握采摘时间。

毛头鬼伞属伞菌目、鬼伞科,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菌盖直径3~5 cm,高9~11 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形鳞片,鳞片白色,顶端棕色,鱼鳞状。开伞后40 min内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同时菌柄变得细长。因其子实体未开伞时形似火鸡腿,肉质肉味似鸡丝故称鸡腿蘑,而因菌盖具反卷鳞片如肉刺,民间又有“刺蘑菇”之称谓。

7 红蘑(Gomphidius viscidus)

红蘑学名血红铆钉菇,主要生长在天津蓟县山区,当地人又名血蘑,是天津地区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天津每年8月底到9月初是红蘑生长繁殖的旺盛期,常与松蘑相伴而生,单位面积产量仅次于松蘑,当地有经验的农民会大量采摘出售。红蘑主要生于松树林中,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群生、散生或单生,要求土壤为松林土壤腐殖层,在海拔400~1100 m的油松混交林地内多有发生。红蘑肉厚,味道较好,在健胃、防病、抗癌、治糖尿病方面有辅助治疗作用,还有防止过早衰老的功效。目前红蘑仍无法人工栽培。

红蘑在真菌分类上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铆钉菇科、铆钉菇属,子实体散生、群生或单生。子实体一般较小,初期钟形或近圆锥形,后平展,中部凸起,浅咖啡色,菌肉带红色,干后淡紫红色,近菌柄基部带黄色。菌褶延生,菌柄长圆柱形且向下渐细,实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环。

以上仅是笔者对天津地区常见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初步调查,随着未来考察次数的增多和深入,必定会有更多的野生食用菌被发现。

猜你喜欢
天津地区蓟县菌柄
天津地区进入水上交通全要素管控新时代
羊肚菌菌柄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河北雄安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沉积特征分析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天津地区适宜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
市地走办领导到蓟县调研地方走工作
天津酿酒葡萄产区土壤条件分析
天津地区气候条件与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