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母种培养基培养复壮杏鲍菇菌种效果比较

2019-01-08 01:44李巨燕王秀芹李巨臣
食用菌 2018年4期
关键词:母种鲜菇琼脂

李巨燕 王秀芹 李巨臣

(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内蒙古牙克石022150;2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内蒙古牙克石022150)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真菌,别名为刺芹侧耳。

目前食用菌栽培户所用的菌种购自菌种厂或者科研单位,为了保证足够的接种量和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往往购置母种量多于实际用种量,且多余菌种保存再用,而长期保存的菌种会出现退化现象。因此长期保存的菌种重新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提纯复壮,才能保证菌种安全可靠。复壮培养基的选择是菌种复壮关键。为此笔者进行了杏鲍菇母种提纯复壮培养基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最适合杏鲍菇菌种复壮的培养基。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株

杏鲍菇A-2,由辽宁省微生物研究院提供,经恒温冰箱保藏两年,其间未进行转管。

1.1.2 试验原材料

配制培养基所需原料马铃薯、玉米粒、新鲜杏鲍菇,均由市场购买。锯木屑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白桦等阔叶树种,麸皮来自牙克石市胜利面粉厂。其他如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琼脂等为分析纯。

1.2 培养基配方

①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8~20 g,加水1000 mL;②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3 g,维生素B110 mg,琼脂18~20 g,加水1000 mL;③马铃薯+玉米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新鲜玉米粒30~40 g,琼脂18~20 g,加水1000 mL;④鲜菇培养基:新鲜杏鲍菇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6~18 g,加水1000 mL。培养料pH与当地水质的pH一致,不做调整。

锯木屑培养基配方:风干阔叶锯木屑78%,新鲜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料含水量125%~150%。

1.3 试验方法

1.3.1 培养基配制方法

为保证培养基的质量,PDA培养基配制同常规,其他培养基参考PDA配制方法略有变化,具体如下:

马铃薯+玉米培养基需将新鲜玉米粒与马铃薯同时煮沸20~30 min,过滤取滤液。鲜菇培养基制作时将购买的新鲜杏鲍菇切块呈黄豆粒大小,称取200 g放入容器中,加水1000 mL,加热煮沸15~30 min,过滤,取滤液,加水补足1000 mL。在煮汁中加入琼脂,小火加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至琼脂全部溶化,再加入葡萄糖稍煮几分钟,搅拌至溶化,防止糊底或溢出。分装试管、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按常规方法。

锯木屑培养基按常规方法配置,注意加水以后要静置0.5~1 h,以保证锯木屑吃透水分。装瓶(250 mL),封口膜封口,于125℃高压蒸汽灭菌2 h,利用高压锅余热焖8 h以上,出锅备用。灭菌后的锯木屑培养基空白培养一周,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用以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1.3.2 接种与培养

将保存两年的杏鲍菇母种试管外壁用75%酒精消毒,无菌水冲洗数次。接种时注意试管口用燃烧的酒精灯火焰封口。将母种切割成黄豆粒大小的菌块,分别移接到装有供试培养基试管中,每种培养基接种量不少于10支试管。

接种后的试管放置在室温22~25℃,空气相对湿度30%条件下无菌培养。观察菌丝生长状态,直至长满试管。

1.3.3 转接二级种并观察现蕾情况

将上述无菌培养的长满试管(一般16 d)的杏鲍菇母种分别接种在瓶装锯木屑培养基上,按照常规方法培养二级菌种。每种母种接种量不少于20瓶。观察不同母种菌丝吃料及生长情况。

菌丝满瓶后观察菌丝能否正常分化菇蕾,从而判断菌丝的活力,进而决定该菌种是否可以用于生产。正常现蕾的二级菌种即可投入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培养基上杏鲍菇母种生长情况

培养结果见表1、图1-图3。

表1 供试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生长情况

图1 供试培养基接种2 d后菌种萌发情况

图2 供试培养基上培养8 d菌种生长情况

图3 供试培养基上培养13 d菌种生长情况

接种培养2 d后菌种块开始萌发,其中马铃薯+玉米培养基上菌块部位出现绒毛状菌丝最明显,鲜菇培养基其次,综合马铃薯培养基上不明显,PDA培养基上菌种未萌发(图1)。菌种萌发早,抢先占领培养基表面,可降低杂菌污染率。由图2可见,培养8 d,以玉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为健壮,已生长至斜面培养基长度的1/2,鲜菇培养基上菌丝其次,PDA培养基上菌丝纤细稀疏,爬壁力弱;培养13 d(图3),菌丝都基本长满斜面,但PDA培养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上菌丝长而纤细,鲜菇培养基和马铃薯+玉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健壮,爬壁能力强。

2.2 二级种转接培养及现蕾观察结果

不同母种培养基培养杏鲍菇母种,转接锯木屑培养基。观察结果,培养3~5 d,综合马铃薯培养基的母种转接二级种全部被污染,说明该母种培养基上培养的菌种生长势弱;PDA培养基培养的母种转接后污染率达到60%以上,且菌丝吃料速度较慢,说明菌种活力弱;马铃薯+玉米培养基及鲜菇培养基培养的母种,转接后菌丝生长基本一致,吃料速度没有明显区别,且菌丝白、浓、密、粗壮,污染率低(分别为10%和5%),分别于50 d、48 d开始现蕾,而PDA培养母种转接50 d以后才现蕾。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四种供试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母种的复壮效果以马铃薯+玉米、鲜菇(杏鲍菇)培养基为好,复壮菌种菌丝生长最为健壮。建议对杏鲍菇菌种复壮时采用鲜菇(杏鲍菇)培养基或马铃薯+玉米培养基。

猜你喜欢
母种鲜菇琼脂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热处理对海鲜菇质构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