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酒客病辨析❋

2019-01-09 18:54黄兰莹周杨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酒客桂枝汤酒家

唐 可,黄兰莹,周杨帆,郭 静

(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75)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的注解较多,但均不离“湿热在中,得甘而呕”的解释。最早注解伤寒论的医家成无己[1]言:“酒客内热,喜辛而恶甘,桂枝汤甘,酒客得之,则中满而呕。”柯琴[2]言:“平素好酒,湿热在中,故得甘必呕。”尤在泾[3]亦言:“酒性热而善上,又忌诸甜物酒客不喜甘,而桂枝汤甘,能增满而致呕。”黄元御[4]曰:“大枣,甘草,甘味动呕也。”的确素体湿热之人,服用桂枝汤甘温之品会出现两热相搏而呕。但对于第17条的原意,笔者认为当从饮酒致病的特点和张仲景撰写《伤寒论》的体例进行分析。若原意不通,治疗方向就会有所偏颇。

1 酒客病

“酒客病”最早见于《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众所周知,古代的酒为粮食发酵而来,现代研究发现酒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酒精(即乙醇),一般亦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可以抑制大脑高级功能而出现兴奋。《灵枢·论勇》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故酒的特点为性剽悍而精纯,易于行走于血脉之中。

然而酒精的兴奋具有双向作用,所谓小饮怡情,大饮伤身。张璐《张氏医通·伤酒》[5]引喻嘉言及《张氏医通》言:“夫酒者清冽之物……喜渗入者也。渗入之区,先从胃入胆……盖胆之腑,原无疏泄,善饮者,胆之热恒移于脑,则为鼻渊。或头间多汗,脑热大泄。”《灵枢·经脉》曰:“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所以饮酒之后,酒顺势进入胃腑中,其次从胃入肠,其浊者从膀胱排出体外,其清者性纯剽悍,烈性似肝胆相火、同气相求而入肝胆。然头为诸阳之会,胆腑之热常移于脑间则头痛;脑热大泄则发热,汗出;又酒性大热而剽悍,过饮则伤卫气出现发热恶风之症,壮火食气也;伤营则易成出疹发斑之候,气烈而迫血妄行也。

故“酒客病”为饮酒后失于调护而病者,常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其病机当为酒热内盛,伤津耗气。过量饮酒,其症状由于酒性剽悍而大热,内搏胃气而致发热,热移于脑状面见头痛,伤表之卫气则汗出恶风。而“酒客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与《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的桂枝汤证症状相象,故张仲景列出第17条鉴别酒客病与桂枝汤证,提醒后世医家诊病之时当辨其是否为饮酒所出现的相似症状。

2 酒客病异酒家病

《医宗金鉴》[6]:“酒客,谓好饮之人也。酒客病,谓过饮而病也,其病之状,头痛、发热、汗出、呕吐,乃湿热熏蒸使然,非风邪也。”以吴谦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酒客病”为长期喜欢饮酒的人,湿热内盛,湿热熏蒸于上则头痛、汗出,湿热结于内,与胃气相搏则发热、呕吐。然而其症状似“酒客病”,但其实为“酒家病”,其因分析如下。

其一,“酒客病”的提出源于张仲景,后世医家遂沿用其名,但与张仲景原意已相悖。张仲景在《伤寒论》的编撰体系中常将平素有某种疾病的人称为“某家。”如第18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其“喘家”为平素气喘之人。第84条之“淋家”,第85条之“疮家”,第86条之“衄家”,第87条之“亡血家”等均是对平素患有某种疾病的惯称。故在张仲景书写《伤寒论》的体例中,对于平素长期饮酒之人应当称为“酒家”而不当为“酒客”。所以在《伤寒论》第17条所说的“酒客病”应当是饮酒之人,酒热内盛出现了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类似桂枝汤证的症状。而“酒家病”是由于长期饮酒湿热内生,湿热熏蒸而出现头痛、发热、汗出、呕吐等症状,故传统观点认为的“酒客病”实为“酒家病”。

其二,《灵枢·营卫生会》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认为酒之为物,其性剽悍而精纯,善于流行体内。然而后世医家对于酒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如以方有执[7]为代表的医家认为:“酒客者,酒性湿热,所谓胃家湿热甚者”,认为酒性湿热。从《内经》到后世医家对于酒性的变化分析可以得出,在《内经》中,酒性剽悍而精纯,过量饮酒后当会出现头痛、发热、汗出等“酒客病”症状,其病机是酒热内盛,伤津耗气。对于后世医家的理解来看,酒性湿热,过饮则酒气与胃气相争,两热相合日久胃气日衰,邪热渐盛,煎熬津液,聚湿生痰,而致湿热熏蒸的“酒家病”。

通过以上对“酒客病”与“酒家病”的区别可以知道,“酒客病”为过量饮酒之人,调护不当,酒热内盛,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类桂枝汤证疾病;而“酒家病”是由于长期饮酒,胃气渐虚,邪热日盛,煎熬津液,聚湿生痰,渐成胃家湿热,症见头重痛、发热、汗出等疾病。“酒客病”与“酒家病”虽症状相似,但病机各异,进行区别后对于临床辨证论治“酒客病”尤为重要。

3 对酒客病的治疗

酒为辛散之物,少量饮酒能舒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兴奋精神,解除疲劳,刺激胃壁,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过量饮酒则伤津耗气,故“酒客病”常见类桂枝汤证之头痛、发热、汗出等症状,又常见口干舌燥、时时欲呕等阳热内盛之症状。

3.1 酒热壅盛治以苦辛寒佐以淡渗

叶天士[8]治一俞姓人酒热郁伤,脘中食阻而痛,治以苦辛寒。方用小川连、半夏、香豉、枳实、茯苓、姜汁,服药而愈。笔者认为,叶天士以“苦辛寒法”对“酒客病”的论治精妙。酒性大热,热伤胃气则脘中疼痛,故用黄连苦寒以清酒之毒热为其主;姜汁、半夏同用以降逆止呕,除时时欲呕之症;“酒客病”常夹食积,故用枳实苦辛温、破气除痞、化痰消积;豆豉性凉味辛,透发郁热,避免热郁其中不得透散,更伤元气。酒热聚于中焦,水气必结,是以茯苓淡渗以通下焦,使酒从下而出,但其为治法次之又次,恐愈渗愈伤元气也。

3.2 酒伤胃气治当健脾强胃

张璐[5]曾治周氏一人,大饮过后头痛、面热、口渴,酒气行于阳明肌肉之分,多渴知热伤胃气,石顽予四君子汤加减,健脾强胃而愈。此中焦健运酒难伤人。

《灵枢·百病始生》言:“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过饮酒伤脾胃,中土不化,元气渐亏易生痰聚湿,湿愈重气愈虚,故李东垣制枳术丸以消积强胃。《脾胃论·论饮酒过伤》[9]曰:“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故治“酒客病”必当健脾强胃,治“酒客病”必当以苦寒以清酒热,辛以开郁结、健脾强胃不复伤。

4 结语

“酒客病”的症状与桂枝汤证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张仲景列出第17条本是与太阳病桂枝汤证进行鉴别,而传统观点未条文互参,前后对应,误将“酒家病”当作“酒客病”,此失张仲景之心传也,理不同治亦殊。当然对于“酒客病”的治疗,笔者认为当以苦寒清热为主,透散郁热,降逆止呕,健脾强胃消食,微渗其下为辅。笔者通过对酒客病的辨析与治疗的探究,旨在为《伤寒论》研究与“酒客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若有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

猜你喜欢
酒客桂枝汤酒家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宋·王安石《咏竹》
《清明》外一首
是谁害死了孔乙己
《孔乙己》人物的言说方式及思考
梅信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
装钱的褡裢
从脾胃论治慢性失眠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