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档案记忆项目比较研究

2019-01-09 22:26李洪洋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浙江档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成果记忆资源

李洪洋/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自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世界记忆工程”(Memory of the World)项目以来,各国、各地区纷纷响应,这一研究主题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学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档案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包括档案与社会记忆、档案与城市/乡村记忆、企业档案与记忆、国外档案与记忆;档案参与集体记忆建构的途径与局限性;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权利与档案信任等。此外,与国外档案记忆的互观层面也多为编译国外档案记忆的相关研究成果、提炼档案记忆相关理论与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等,对于中外档案记忆项目的对比研究数量比较有限。截至目前,通过设置检索关键词为“档案记忆”并含“比较”(检索时间:2019年8月15日),所检结果仅包含《比较中英档案部门社会记忆构建》[1]与《〈世界记忆名录〉中的〈安妮日记〉与〈南京大屠杀档案〉之比较》[2]两篇内容,中国与美国档案记忆项目比较研究的数量为零。本文以西方国家档案记忆项目开展最为深入、实践成果最为多样的美国为参照对象,比较中美档案记忆项目的发展差异,为我国档案记忆项目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优化建议。

1 中美档案记忆项目比较研究

1.1 中美档案记忆项目建设主体比较

我国档案记忆项目建设主体机构较为单一,机构间合作匮乏。目前除台湾地区聘请所需专长领域的相关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促进项目实施外,我国多数地区城市记忆工程项目均为当地档案部门(档案局/档案馆)或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国家科学委员会、科研院校)独立开展,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较少,建设主体机构占据绝对中心地位,公众参与力度欠佳。

美国档案记忆项目建设主体构成多样,机构间合作紧密。具体而言,美国档案记忆项目开展主体包含档案馆、图书馆、历史学会、图书机构等部门,机构之间合作较为密切,如国家图书馆与弗洛里达档案馆共同开展的“弗洛里达记忆(Florida Memory)”[3]、印第安纳州立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共同开展的“沃巴什谷视觉与声音(Wabash Valley Visions and Voices)”[4]、缅因州历史学会与缅因州州立博物馆、州立档案馆、缅因州人文历史会、缅因州历史保护委员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创建的“缅因记忆网(Maine Memory Network)”[5]等。

1.2 中美档案记忆项目研究主题比较

我国档案记忆项目研究内容主要记录城市发展变迁过程。纵观我国已有档案记忆项目的实施状况,其项目成果多为记录城市面貌的视频资料或反映城市发展变迁的文字材料。如“杭州记忆工程”的成果《杭州历史文化图说》,该书以20多万的文字、300余张图表展示了杭州从萧山跨湖桥文化至民国的七八千年历史。项目研究内容只有部分民间文化的融入,未能进行深入融合与挖掘。

美国记忆项目侧重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当地的民族特色。如弗洛里达档案馆与国家图书馆共同开展的“弗洛里达记忆”项目,其建设成果“弗洛里达记忆”网站有超过30万条的数字记录可供浏览,并依据主题的不同被划分为15个类别,如“弗洛里达历史日”“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弗洛里达”“弗洛里达历史”等反映该地区历史发展变迁的资料。此外,该网站还涵盖了如“弗洛里达民间生活收藏”“弗洛里达宽边歌与民谣”“彼时与现在的弗洛里达地图”“弗洛里达早期医学”“民间节日录音”等与民生、民俗相关的内容。用户还可通过该网站查询教育资源和捐赠家庭档案,或点击网页的相关指令链接进入博客、脸书、推特、Flickr等与工作人员联系,咨询项目相关问题或上传资源[6]。

1.3 中美档案记忆项目研究成果比较

我国档案记忆项目研究成果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我国档案记忆项目实施方式较为多样,所形成项目成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包括历史照片、系列展览、城市记忆录像、专题出版物与档案数字资源库等。其中照片与录像所占比重较大,如“青岛记忆工程”形成的2万余张照片;系列展览包括“台湾数位学习与数位典藏计划展”等;专题出版物如《京城舆图》《武汉史话丛书》《杭州历史文化图说》等;档案数字资源库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北京记忆”网站为代表的开放型网站,包含索引资源、特色专题与非遗传承等内容[7],这些内容可被公众直接获取,自由浏览;第二类是以“重庆市城市数字记忆工程”成果“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与电子档案接受移交管理系统”为代表的档案信息资源库,此类资源库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为内部局域办公应用系统。不过囿于我国记忆工程实施主体有所差异,各主体对记忆资源进行加工的方式有所区别,各个记忆项目的资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建成资源较为繁杂,尚未形成统一体系。

美国档案记忆项目成果类型呈现单一化的特点。由于实施方式仅包括数字化,美国档案记忆项目所形成的成果只有数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平台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用性与可推广性等优势。通过实际调研,美国记忆项目成果网站多由当地档案馆、历史协会、文化馆、图书馆等部门发起,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收集相关加工资源后,通过网络建立起向全球开放的数字资源库,并提供较为完整的著录信息。各级记忆网站功能均较为齐全,延展扩充性功能较多,除具有反映本地区历史变迁的记忆资料,几乎全部具有教育资源检索的功能。此外,对于形成的项目成果,采用多种方式(如网页推广、社交媒体链接等)进行推广宣传,提升了本地区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 对完善我国档案记忆项目开展的启示

2.1 联合多方,优化参与力量结构

一方面,我国要学习美国多方合作的构建模式,发动更多群体参与到档案记忆项目的构建中来。参与主体不仅要包括政府、档案机构或其他文化组织,企业、社会组织(公益机构与非公益性机构)、个人也应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记忆项目的构建之中。另一方面,各地区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方志馆等机构应开展纵深层面的合作,主体之间通过建立合作关系,确立统一标准整合相关记忆资源,拓展记忆资源开发广度与深度,为本地区特色化、立体化、多元化、全面化的记忆实现塑造展示平台。

2.2 注重特色,建立特色档案记忆资料库

目前,我国城市记忆工程项目大多是通过拍摄街区、编纂资料或对已有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等方式开展,且内容主要聚焦城市发展变迁、记录城市面貌等,对于民俗文化与教育资源等涉及甚少,这就导致建成资源内容单一且分散,无法全面反应地区特色。可借鉴美国档案记忆项目的做法,与当地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部门的合作,以统一标准对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共同挖掘有深度且多元化的记忆资源。还可广泛征集与民风建设、历史文化等内容相关的资料,以此为基础建成档案记忆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

2.3 拓展功能,提高档案记忆项目成果利用率

首先,可借鉴美国档案记忆项目的做法,通过社交媒体新技术,加强对资源成果的开发,动态跟踪并完善资源系统平台。其次,可针对特定用户提供专门档案资源服务,如提供资源检索库、教学科研数据库等。美国大部分记忆网站都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面向广大教师群体提供授课资料支持,培养核心用户群。最后,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渠道拓展服务范围。如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平台,搭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档案记忆服务网络。

2.4 塑造平台,拓宽数字增值业务应用领域

要保证档案记忆项目持续深入开展,就要保证通过商业链对记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高效转化,使数字化记忆或其他载体的记忆资源实现资产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记忆资源、交易平台与客户服务系统三者有机结合,如此方能推动档案记忆文化产业的良性运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美国档案记忆成果网站除了具有优质教育资源这一特色外,部分网站还通过相关链接,构成了相应的产业交易平台。

猜你喜欢
成果记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验收成果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