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大字本”

2019-01-09 07:06陈思
晚晴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级干部大字古籍

陈思

在毛泽东生命的最后几年,主要的读物是加大字体印刷的历史、文学类古籍资料,工作人员把它们统称为“大字本”。大字本被制作成一种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线装书,部分文字用繁体,字号用特制的三十六磅长宋字体,全部用60克米色道林纸印刷。毛泽东的晚年阅读了大量的大字本古籍资料,在其中作出批示,并多次推荐给中央政治局委员们阅读。

抒情与喻政的灵感源泉

在有很多现代书籍可读的情况下,毛泽东特意印出大字本有许多内在的原因。首先,这与他当时眼睛不好有关。在中央苏区和陕北期间,毛泽东经常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通宵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每天用于读书和阅读文件的时间也相当长。长期大量的读书损伤了他的视力,到了晚年则日趋严重。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患上了白内障,视力更是每况愈下,发展到后期,戴老花镜也不解决问题了,还要加上放大镜才能勉强阅读。

毛泽东要求搞大字本,还与他晚年的情懷有关。读书是毛泽东自少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法舍弃。一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毛泽东,壮怀激烈。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感、一个人民领袖的爱国主义情怀尤为强烈。这一时期,在为毛泽东制作的大字本中,收录了许多豪放、慷慨、雄厚的宋词,比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同时,毛泽东还让党内高级干部从阅读古籍入手,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并通过古文的原意、隐喻,以及他在大字本上的批示,让党内高层更充分地了解他如何思考国际国内大局及相关对策。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毛泽东不仅把大字本当作阅读工具,也注重研究、考证与修订,阅读十分认真。有一次,毛泽东在阅读《晋书》中的《刘牢之传》时,发现了一个错字——“濉溪”的“溪”错印成了“漢”。毛泽东随手标了出来。两字形似,是印刷厂工作人员排错的,校对人员也没有发现,后来层层把关的人也都没有看出来,却被毛泽东看了出来。

毛泽东这样看重大字本,阅读又是如此仔细,使参与大字本注释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更加认真地工作。因此,当年注释的大字本,考证之细、注释之精当,都是无可挑剔的,为我国古籍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毛泽东对党内高级干部的学习历来十分重视,但当时中央有不少高级干部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甚至根本不学习。毛泽东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一次,他阅读大字本《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其中有一段记述了吕蒙在孙权激励下发奋学习的内容:“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毛泽东立即将这段文字批给中央政治局全体人员阅读,以此激励高级干部重视学习,认真学习。

“九字方针”的出处

毛泽东拿到新印制好的大字本,先自己看,然后批给全体政治局委员阅读。他期望通过大字本中的典故来喻政,让高级干部能够汲取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智慧,指导当时中国带有全局性的工作。

当年的国际形势是苏美争霸,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毛泽东设想了中国当时应对国际局势应该采取的大政方针。他阅读大字本《明史·朱升传》后,特别注意到朱升向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并在这九个字下重重地画上线。毛泽东受到这九个字的启发,提出了著名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九字方针。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这一方针,使之在当时成为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几乎各行各业都围绕于此调整了工作重点,从而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更为具体化。(来源:《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高级干部大字古籍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列宁《怎么办?》对当前党的理论建设几点启示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没开灯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什么要从高级干部做起?
端正“上梁”的深意
容易吗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