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课程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019-01-09 07:07张琬峻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德育

张琬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講话,肯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探索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儿童插画》课程为例,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价值内涵、丰富红色育人文化资源,从教学内容、机制构建等方面探索融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湖湘红色文化;德育;儿童插画

中图分类号:J2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194-02

一、引言

湖南作为典型的革命老区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事迹典型深刻。在这片红色故土上,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无数具有革命性、先进性的歌谣、故事以及红色根据地,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类,深度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探寻红色文化与艺术创作以及美术教育的契合点,对高校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当代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在罗湘科院长提出的“新美育”理念下,多门艺术课程均展开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思考。艺术并非独立的个体,需要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但艺术教育又有其特殊的要求和规律。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课堂大多提倡观念超前、态度开放、文化多元,学生对于艺术的追求自由、自信且大胆,因此,红色文化要在思维活跃、态度开放的创作式教学方式中如何进行两者平衡,与课程内容找到完美契合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红色艺术审美,实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专业教师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儿童插画》是本院根据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简洁直观的应用视觉传达艺术方式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能力,然后创作出适合儿童阅读的插画艺术作品。儿童插画与身俱来的育人属性是不可忽略的,孩提时代获得对外界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儿童读物,从小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在儿童插画中贯穿红色元素、提高文化内涵进行德育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儿童插画》课程势在必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德育教育的沃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政治信仰和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建设、精神指引,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信仰与政治方向。

(二)促进革命文化传承,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湖湘红色文化进高校可实现湖湘红色文化的弘扬。深度挖掘和有效运用湖湘红色文化中坚持不懈、勇于前行等文化内容,传递更多的湖湘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三)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创作主题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中饱含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知识,将其转换为艺术语言和视觉元素形式运用在儿童插画课程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拓宽创作主题达到思政育人目的。传统的儿童插画课程主要以课内理论讲解、技法实践与创作为主,创作主题一般为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红色文化资源的输入可以丰富创作题材类型,例如在课程中具体会涉及到以湖湘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儿童插画设计、长沙县革命英雄事迹为主题的儿童绘本创作以及其他本土红色题材。

四、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与《儿童插画》课程协同创新的方法

(一)基于局域价值认同的本土资源挖掘

地方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学校作为主体对学校所处地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应作出积极筛选与分类,依托地理位置的先天优势对地方红色资源开发切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内容,能够展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与自主性的同时还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其次,学生通过课程的接触对本地域内的红色文化认识越具体越深入,对当地的情感就会越真挚越浓厚,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亲近优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加真实的体会红色文化的精神与品格。

长沙师范学院为毛主席的老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教育事业奠基人徐特立先生于1912年创办。在百年发展历程中,汇聚了杨昌济、柳直荀、田汉、许光达等学者名流、革命先烈等大批栋梁之材。这些红色资源在校师生平时都已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之前的《儿童插画》课程中已经做出尝试,将学校本身以及周边区域的红色资源进行课程渗透,并对长沙县历史名人进行主题绘本创作。地理优势,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文献资料的搜集、调查走访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加之学生在熟知本地红色文化的基础之上开展实践活动,更容易对本地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同时也会成为一个持续的创作热点,激活心中的爱国热忱,启迪莘莘后辈的道德认知。

(二)基于专业课程特色的内容开发与创新

首先,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课程的价值认同大体一致,但是教师在内容选择、精神解读以及表现形式与创作态度上仍然因个人的理解与引导而形成千差万别的状态。高校应积极引导教师深入考察红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深入感受、理解并掌握红色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深度思考、升华理解,然后对其进行艺术性提取加工。

其次,专业教师需详细分析各专业课程的性质与特色,理论与实践占比等问题,以《儿童插画》课程与其他版画、油画、水彩等课程进行比较为例,插画的界限较为模糊,在技法、媒材、形式上与其他画种并无太大区别,但不代表他们之间完全相同。

其一,插画与之根本区别在于其本质属性二叙事性。它基于文本又高与文本,因此在主题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却又不失主观创造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却又不失自由选择权力。因此,湖湘红色资源的融入无疑是丰富了儿童插画创作的题材来源,让画面有更多故事可讲;

其二,插画最早被称作“插图”,指附在文字中起解释说明或艺术赏析作用,虽发展至今插画已经从诞生它的母体“书籍”中跳脱出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艺术个体,但“解释说明”、“宣传力等本质作用并未改变,因此,插画具有一定的传播育人属性,怎样让儿童插画中贯穿红色元素、提高文化内涵进行德育渗透便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应避免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两者的结合创新需要充分考虑高校艺术生的性格特质与需求,设计出适合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学生的感性思维通常强于逻辑思维,他们依赖灵感顿悟启迪艺术思维,思想活跃。因此相较于说教、研讨的理性教学,参与、互动式的创作式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基于红色主题教育的校外实践与创作

首先,在课程开展之前,适当的课前走访与体验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学习地方历史名人、英雄事迹、道德品质等红色精神来实现对湖湘红色文化的立体认知,从而更加然生动的接受湖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自发性主动创作,用兴趣助力探寻红色基因与艺术创作的融合创新路径:

其次,高校应结合自身办校历史主动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相关的校园艺术活动,例如,定期举办以湖湘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宣讲、征文、艺术比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红色资源的搜集、提取与查阅,从而加深对湖湘红色精神的感悟与理解。

最后,学校应积极拓展与地方红色基地的社会实践,通过红色文创、红色艺术作品、红色景观群等实践项目让学生更实际的参与其中掀起红色文化艺术创作热潮,通过创作将红色文化元素在学生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过去的四年中已经成功开展暑期“主旋律创作班”,并推出一系列红色艺术精品。

五、对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课程的思考

国内对红色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融入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与经验,但由于地域环境、师资力量、课程内容、学生艺术素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湖湘红色文化在高校《儿童插画》课程中的融入研究并不能完全照搬他人模式。50年代的連环画是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题材插画,但却在后期发展中逐渐衰退被西方泊来文化迅速占领市场,其中有其自发的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的影响。

当前,我院对红色精神如何融入高校艺术课程已经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会将此前的经验不断运用至其他各门专业课程中,从教学原则、机制构建探索融合的教学策略,发挥艺术教育资源的德育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和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引领。

基金项目:长沙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视阈下湖湘红色文化在儿童插画课程中的德育渗透路径研究”,项目编号:50。

参考文献:

[1]张宇璇,易春平、大学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与艺术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2]尚会芳.红色经典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美与时代,2019.

[3]孔令霞.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9.

[4]艾琛.“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科教导刊,2018.

猜你喜欢
德育
德育动感操,一举两得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德育之花在节日文化中盛开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节渗透德育的语文课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