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里 朱红梅

2019-01-10 03:42
苏州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稻香太湖油菜花

一路向北。

当北太湖的风裹着花香、草香以及各种春天的声色扑面而来,我对于稻香小镇望亭终于有了具体而微的认识和体验。

满眼的金黄,无边无际地盛放……蓝天下的油菜花地是我曾经的童趣乐园,如今则近乎乡愁;而对于很少亲近土地的城市中人来说,它几乎就是诗和远方的替代品了。

“到处是盛开的油菜花,在油菜花田里天亮,在油菜花田里天黑。”1939年的春天和油菜花,对于正在经历战乱的小津安二郎来说,是美与暴力并存的。油菜花,成为艺术家眼中美与生命的象征。而如今我眼前的这一片片油菜花,是温暖而热烈,张开怀抱的——走近她,便立刻被它裹挟和淹没。

乱花迷人眼,我分不出这迎湖村的油菜花和我小时候看过的油菜花有什么区别,一样的鲜艳,一样的香气袭人。如果要认真分说,前者似乎更恣意和跳脱些,它只与美丽有关,与颜色和香气有关,却与“油”和“菜”无关。童年的油菜花是与民生直接挂钩的,踩踏了菜花就是糟蹋了油粮,小孩儿们轻易不敢造次。父母甚至告诉我们,油菜的花叶茎都是辣的,不要尝。

后来读了书才知道,油菜在古时名为“芸薹”,《淮南子·王说》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个聪慧可人的江南女子,名叫芸香的。摘取新鲜带有花蕾的油菜嫩苗,洗净、炒食,不仅味美,而且还治愈了自己的疖疮顽疾。由此,用芸薹治疮疖、乳痈的方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故事真不真无从考证,但油菜的确可食。湖南人平常就是将油菜薹当蔬菜吃,并不辣,只是略苦。时至今日,我也不知道油菜花的确切滋味,想来应该不会是辣的;而迎湖村的菜花,则一定是甜而水灵的。一切源自这片被金黄色覆盖的神奇土地:望亭地处太湖之滨,古运河畔,地势平坦,河流如织。——想象中“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不外如此。

从北太湖(望亭)旅游风景区的游客中心出发,半天时间,只能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北太湖(望亭)旅游风景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核心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稻香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食味南河港”农家乐主题街区、稻香公园、红色步道、长洲苑湿地公园等各类旅游载体,自启幕以来已成功举办大小活动10余场,接待参观120余批次,游客总量100万余人次。——北太湖已经热闹起来了。

就在昨天,2019北太湖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从3月到6月,油菜花季过后还有稻香文化季。望亭这地方,是值得一步三回头,常来常望的。

油菜花开幸福来 陶文瑜

北太湖畔迎湖村,油菜花开幸福来。

苏州人有文化的,梅花桃花开了,说是去赏花;油菜花开了,说是去看油菜花。梅花桃花似乎是电影女演员,是用来演戏给你看的,所以说是赏;油菜花是平常人家街头巷尾的女孩,这个女孩可能会和你谈恋爱的,是相夫教子过日子的,所以说是看。

春天后不久,油菜花开了,我要去北太湖迎湖村看油菜花。

《油菜花开了》,其实是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本上一篇课文的题目。不久之前,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新闻,说是为了讲述好这篇课文,一位三十出头的小学女教师,利用双休日带着老公孩子去到乡下,摘了几朵油菜花。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女教师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油菜花,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女教师上完课之后,还发表了自己的教案。女教师说,通过这样形象的认识,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根什么是叶什么是花什么是茎。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还没有这篇课文,只是最近好几年了,春天没多久,我就约了朋友,或者自己一个人,去看油菜花。也可以说《油菜花开了》这一课小学课文,我补习了大半辈子了。

我每年去北太湖的迎湖村看油菜花,我喜欢看到油菜花和清澈水面上的倒影,有一点春风吹过来,那是一派金色的波光粼粼。

我欢喜看油菜花在春天的表情,体会油菜花和土地的关系,每一回都是很有收获。但我到现在还不能说清楚什么是油菜花的根,什么是叶什么是花什么是茎,因为我小时候,没有读过这篇课文。我想这位女教师要是带着她的学生到迎湖村北太湖边来上这一课,那该有多好啊,她一样能对孩子们说明白油菜花的结构,一方面我终于可以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另一方面我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说一说。当然我更希望遇上苏州的孩子,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和外地孩子交流,多少有点别扭,要是用方言表达,油菜花仿佛就是大家熟悉的一个邻家女孩或者乡里乡亲。

小说和电影看过之后,很少再有第二遍第三遍的,景色就不一样,年年看春天,年年看油菜花,只觉得是常看常新。小说和电影是置身事外,看油菜花自己就是当事人,是身在其中,好多时候我就在迎湖村的油菜花田里,看到的是一年一年老去的自己,而油菜花却一直是同一个样子,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生命啊。

猜你喜欢
稻香太湖油菜花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菜花谣
油菜花
闻稻香,赏科景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油菜花开
“稻香春”商标纠纷案终审判决 仍归东来顺
稻香,稻香
太湖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