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妊娠母猪饲养经济效益的策略

2019-01-10 22:05
中国饲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仔数发情断奶

张 萌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81)

1 妊娠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

规模化养猪场的猪舍布局一般包括配怀舍、公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配怀舍的饲养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猪场的持续生产,同时也会影响母猪产仔数、空怀率和使用年限,最终影响猪场的经济收益。在配种工作中,技术员要做到精准的发情鉴定,制定准确的配种计划,并做好妊娠母猪和公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猪场生产水平。

1.1 断奶至配种 母猪断奶期是很多猪场易忽视的时期,实际上,做好母猪断奶后的科学饲养管理,可以有效缩短母猪的发情间隔,从而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提高猪场养殖效益。

猪场的配种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发情鉴定,精准的发情鉴定技术会改善母猪返情率、空怀率和产仔数。仔猪断奶后3~7 d为母猪的发情高峰期。猪场应定期对空怀母猪进行查情工作,查情工作一般早晨和下午各一次。查情可以利用种公猪进行诱导,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种公猪的气味和激素促使空怀母猪尽早发情,对不发情的母猪可以驱赶至运动场进行适当运动,以促进母猪发情。母猪发情时主要的表现是兴奋不安,在圈内不停地走动、鸣叫,并且爬跨圈内其他母猪,用双手按压母猪腰背处查情,发情时会出现“静立发应”,如后背拱起、后肢叉开、尾巴竖起、颤抖、静立不动;此时母猪表现为外阴肿胀有些消退,阴唇皮肤起皱,分泌黏液的黏稠度较高,呈白色混浊状,阴门边缘黏液开始结痂。

1.2 科学有效配种 配种是猪场非常重要的一环,配种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母猪产仔数,直接决定了养殖效益的高低。配种时应充分做好发情鉴定,在最佳的配种时机进行配种,发情前期和发情后期均不适宜配种。配种所用的精液应具有充足的精子活力,并进行科学稀释和保存。配种时应先用消毒液(高锰酸钾水等)仔细擦洗母猪外阴,将输精管小心插入阴道内,将输精瓶里的精液慢慢输送到阴道内并停留3~5 min,待精液完全进入后拔出输精管。配种应采用一定的策略,一般连配两天以保证成功率。配种母猪应当单笼饲养,一般采用限位栏限制母猪活动,防止流产,在转入产房前不要进行调栏,以免因为母猪之间冲撞或者咬架引起流产或者死胎。配种后应细心观察母猪情况,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1.3 降低返情率 母猪返情是猪场效益损失的一个关键点。母猪返情意味着配种失败,这有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精子问题,查情问题,配种问题和配种后饲养不科学等。母猪妊娠周期大约为114 d,期间有3个关键时间点要做好保胎工作,分别妊娠后第3天、第9~13天(合子附植期)和交配后60~70 d,应合理搭配营养,保证饲料原料质量,避免饲喂霉变原料,环境温湿度要稳定,室温保持在16~22℃,同时避免剧烈运动才能减少受精卵或胚胎死亡率,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如果母猪之后会长达20 d以上不发情,性情温顺,采食量增加,容易疲乏和贪睡,走路夹尾并收缩阴门,基本上配种成功,已经进入妊娠期。母猪是否授精成功可以利用B超技术进行判别,利用B超技术时,如果遇到不确定是否妊娠应多次辨别。对于猪场来说,应尽量降低母猪的返情率,以提高母猪年产仔数,提高经济效益(崔炳灿,2015)。

1.4 饲养阶段划分及科学限饲 母猪的妊娠期分为妊娠前期(1~ 28 d)、中期(29~ 84 d)和后期(85 d~产仔)3个阶段,平均妊娠周期为114 d。妊娠前期是受精卵着床的关键时期,子宫内膜开始形成胎膜胎盘,母猪代谢率提高,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增加。但仍然要控制好母猪饲喂量,日采食量不应超过2 kg。妊娠中期可以根据母猪膘情调节营养摄入,这个时期的母猪对营养需求不高,保持在中等体况即可。妊娠后期胎儿增长快速,这个时候的关键工作就是攻胎,这时饲料的营养主要用于供给胎儿生长,胎儿的70%~80%是在妊娠后期发育的,因此,妊娠后期应多喂一些饲料进行优饲。

在母猪后备阶段及妊娠阶段限饲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限饲有助于母猪有充足的时间发育,控制住母猪体况的同时,提高了胚胎着床率,避免难产,增加了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其中,后备饲养策略是75 kg以前允许自由采食,75 kg以后适当限饲,为母猪提供足够的发育时间,保证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完成;配种前母猪应当进行2周优饲,可以增加排卵数;妊娠后的母猪饲养策略是妊娠前期(0~30 d)限饲,控制采食量在1.8 kg左右,能量摄入过高会影响孕酮激素分泌,妊娠中期(30~95 d)限饲,控制采食量在2~2.5 kg,防止母猪营养摄入过高而导致体况过肥,影响分娩,妊娠后期(95~112 d)需要优饲,采食量控制在3.5 kg,补给生殖营养,日粮养分主要供胎儿生长,母猪不易出现肥胖。

实际操作中很多猪场没有理解限饲工作的意义和原理,操作不合理,导致限饲的优势没有发挥,反而降低了母猪生产性能,比如不能供给充足的生殖营养,降低了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使母猪难以发情,产仔数减少;限饲不当也会导致肠道容积变小,出现便秘,或者母猪体况偏瘦。对限饲工作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限饲工作是减少母猪饲喂量。科学合理的限饲工作是后备母猪在体重达75 kg后限制能量饲喂,防止母猪过肥,导致发情困难;妊娠前期的限饲也是限制能量摄入,防止母猪摄入能量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过高而影响孕酮分泌,这样容易恶化子宫内环境,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率增加;妊娠中期限饲是为了防止母猪过于肥胖而出现难产,也是为了哺乳期采食量,降低母猪热应激敏感性。而在以上限饲环节,不能限制生殖营养的攻击,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限饲不只是减少日粮饲喂量,而是要根据母猪不同生长阶段和年龄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来调整日粮营养供给,并额外补给生殖营养、蛋白质和纤维素等物质。科学合理的限饲工作才能保持母猪体况,同时满足母猪繁殖和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李庆岗,2003)。

1.5 选用合适的日粮 由于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各个饲养阶段都很重要,特别是妊娠阶段需要严格限饲,哺乳阶段需要迅速恢复采食,保持体况,因此,选择合适的日粮尤为重要。应选择知名企业的饲料,这些饲料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对提高母猪的效益也是至关重要。

1.6 做好消毒工作 对猪场来说,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疫情发生和疾病传播,要对母猪的生活环境定期消毒,防止病源微生物和病毒滋生,同时要对猪场所有进入人员及物品进行消毒,最好每周进行2~3次彻底的消毒,最好多种消毒液交叉使用。

除了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外,这里主要指的是妊娠后期母猪进产房之前的消毒驱虫工作。母猪进产房前,首先用高压水枪把产房及一切用具表面冲洗干净,不留死角,并对产房做全面消毒。临产的母猪需要做好体表清洁工作,在转入分娩舍之前进行彻底冲洗消毒,并驱除体表寄生虫,进入产房后还要再消一次毒,杀灭从妊娠舍带来的病原体。分娩舍温度控制在22℃左右,湿度60%左右,新生仔猪需要的温度为32℃左右,因此,一定要安装好保温灯和保温箱,并且保温灯一定要固定好,防止烫伤猪。

2 仔猪的饲养管理

想要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除了母猪管理之外,仔猪的管理也至关重要。仔猪的养殖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首先要想方设法提高仔猪初生重,母猪顺利分娩后要尽快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初乳中含有许多免疫因子,可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这对后期仔猪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待仔猪稍长大之后,要及时对仔猪进行免疫和诱食,以增大仔猪断奶重。对仔猪要及时剪牙断尾和补铁保健等,只有将各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养好仔猪,给猪场带来更大的效益。

2.1 初生重 仔猪初生重对仔猪后期的生长有很大影响,我们应想尽办法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在母猪妊娠前期应科学限饲,防止母猪过肥,过肥的母猪由于过多的腹脂会压迫母猪腹腔,从而影响胎儿和胎盘的生长,若母猪膘情太差,也会影响仔猪初生重。想要提高仔猪初生重,重点在于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一定要保证,妊娠后期应优饲,以此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泌乳力,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适当喂给母猪一些青绿多汁饲料,这样会促进母猪采食,提高仔猪初生重。

2.2 仔猪的及时补铁和保健 待产母猪产前一周进入产房,产前2 d左右适当减料,防止母猪便秘,母猪分娩前有一定的征兆,如食欲减退、坐卧不安,如果后边的乳头有乳汁流出就表示母猪将很快分娩,在分娩过程中,若母猪出现难产等症状,应及时注射缩宫素或人工助产。产后小猪应在24 h内喷鼻伪狂犬疫苗和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进行补铁,并且一定要做好小猪保温工作,帮小猪固定好乳头,防止小猪因吃不上母乳而死亡。对产后母猪注射20 mL土霉素进行保健。

2.3 仔猪及时剪牙断尾和公猪的阉割 仔猪1日龄对仔猪进行剪牙断尾,剪牙大约剪去牙齿的1/3,断尾时尾巴大概留1~2 cm,断尾时尾巴不可留的过长或过短,断尾时应利用电热钳的热量将尾巴烫断,不可以剪得过快,会造成尾巴出血。在仔猪7日龄时对公猪进行阉割,阉割时应注意将精索完全取出,否则后期仔猪可能会出现阴囊肿大等病症。

2.4 母仔猪免疫和疾病及时诊断 母猪产出仔猪后,要用毛巾擦干净仔猪口鼻中的黏液,然后涂抹爽身粉,结扎、剪断脐带,放入保温箱内,一旦仔猪能走动,要及时辅助仔猪吃上初乳(50~100 mL)。有的母猪可能难产,当母猪产仔太慢或需要帮助母猪产仔时可使用缩宫素,但使用时剂量不能太大,并且在使用缩宫素前确认母猪子宫颈已打开,不能乱用,防止造成母猪子宫破裂,母猪死亡。

对刚产完猪的母猪进行保健,帮助母猪恢复体力,可注射20 mL土霉素,对进行过人工助产的母猪进行子宫清洗,防止母猪子宫炎症。在仔猪14日龄时对仔猪免疫圆环病毒和支原体疫苗,在仔猪21 d断奶时免疫猪瘟病毒疫苗。

2.5 断奶重 仔猪断奶重是影响猪场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仔猪断奶重越大,后期仔猪长势越好,养殖效益越高。提高仔猪断奶重有很多办法,但细节非常重要。仔猪刚出生时应尽快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做好仔猪保温工作。在仔猪5~7日龄时可以适当进行补料,诱导小猪适应饲料,以免出现断奶应激,在补料时,应用适口性好的饲料(如奶粉等)诱导小猪,尽快让仔猪适应饲料,这样后期才能长得好。当母猪产仔数过少时可以考虑将产仔数多的仔猪寄养,要保证母猪的乳房干净清洁,防止仔猪腹泄。

3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母猪泌乳问题,还会影响断奶后母猪的再发情和配种的问题,进而也会影响妊娠母猪饲养效益。哺乳母猪饲养的原则是尽可能增加母猪采食量和营养摄入量,这不仅可以增加母乳分泌,也可以促进哺乳仔猪生长发育,有利于母猪保持良好的体况,保证后期正常发情,同时提高了繁殖性能。每天都应留心观察哺乳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若体温超过39.5℃,很可能是母猪发烧,要及时打针治疗。每天检查母猪吃料情况,母猪分娩当天尽量不喂料,产后7 d采食量计算方式为:(2+0.5 n)kg,n为仔猪头数,喂料量必须逐渐增加,不可以一次性饲喂过多,防止母猪消化不利,影响泌乳量,若母猪吃料量不够会影响膘情,影响断奶后母猪发情,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若母猪食欲不振可以考虑用青绿饲料诱食,同时给母猪注射维生素B以促进母猪采食。保持良好的畜舍环境,要及时打扫粪便,并且保持畜舍环境清洁干燥。特别要注意呵护母猪的乳房,仔猪吸吮会直接促进母猪乳腺发育,尤其是头胎猪,要尽可能保证每一个乳头能被利用上,避免没有吸吮的乳头发育不良,影响后期泌乳量。哺乳期母猪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饮水,这对母猪的产奶量至关重要(阎志刚等,2009)。最后,还要加强猪场的防疫和保健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等疫苗,并通过药物保健防止细菌性疾病发生。夏季注意防暑降温,适当进行输液保健可以提高母猪的健康状况。

4 小结

总体来说,养殖场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环节是否做到位,这不仅需要做好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还要重视母猪的空怀期、母猪转入产房后的护理、母猪哺乳期和仔猪的饲养工作,或者说,这些母猪阶段的饲养效益也应是妊娠母猪饲养效益的一部分,从养殖效益角度来说,应在科学饲养妊娠母猪的同时尽量提高母猪的窝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这样才能将养殖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产仔数发情断奶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Hunter—Gatherers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燕山绒山羊泌乳期诱导发情效果分析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