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2019-01-10 03:29张路遥卫晓怡
农产品加工 2018年23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管理学质量

宫 霞,张路遥,韩 梅,卫晓怡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上海 200235)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国经济增添活力,中国经济正在走上以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为主导的强国之路[1]。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就是鼓励把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培养国家人才的每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观念和形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是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与保障[2]。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更是其他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化的教学内容。“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创新教育和专业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为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型食品质量管理人才而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很多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更应注重加强该课程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有机融合。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为食品科学专业的其余管理类课程提供借鉴。

1 “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2014年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属于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学校的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也由选修课进入了必修课行列,通过2013-2018年的连续7年教学过程的实践,特别是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合上“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目前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中,“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的相关教材的编写是依据质量管理学中相关理论直接嫁接到食品质量管理上,教材不能全面反映现代食品企业中真正的质量管理的现状,教材中食品案例与基础理论不能很好地贴合,而且现在食品管理中发生的案例不能及时进入教材中;教材内容中文字多、图表少,某些语句直接翻译国外文献,造成晦涩难懂、内容较枯燥,缺乏食品科学应有的生动有趣的一面;通过这些教材只能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不能深入学习到食品质量管理的实际方法和真实情况,如果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就会造成学生对“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学习枯燥无味,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受到影响。

其次,按照教职委对“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指导内容要求,教学内容的主要课时都安排在质量管理理论的学习,而进入食品质量内容体系的学习课时相对减少,这就造成学生感得的基础理论学的太多,而实用知识学的太少,而且教材中反应食品安全和企业管理的案例很少,不能反映当前社会对食品质量管理的现实情况,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无论在教材内容还是教学体系上,都需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好教学基础。2 “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优化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准绳,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指向和教学进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要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和构建教学体系提供最直接的依据。“食品质量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其教学目标的调整,应充分考虑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食品质量管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职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多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于“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把食品及管理学两大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食品质量管理人才。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食品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将质量管理学应用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学科,主要研究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原理,以及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并向整个食品供应链延伸。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技术和原理、食品质量成本管理、QC管理、全面质量控制、产品质量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5S管理和市场调研。由于国内高校开设该课程时间短,可供有限参考的教材在内容、结构体系和案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而且该课程为综合性专业课,内容较多学时较短(32学时)特点,认真梳理分析课程内容,划分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学时。同时,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执委的要求和学校坚持“以商立校 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制定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际情况的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与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分类。

课程内容体系见图1。

图1 课程内容体系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支撑,将食品质量管理实验教学计划纳入教学活动中,经过整合后使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目标,不仅注重理论与方法的结合,而且更加注重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有机融合。例如,PDCA循环、ISO22000和5S管理等内容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企业考察这些管理方式的起到巨大作用及经济价值。

3 “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创新人才,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兼顾前沿性、先进性和学术性。“食品质量管理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设计,应根据内容不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常用的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等之外,还十分注重多媒体教学在“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而且尽可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师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环节中。特别是以下2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进步。

3.1 学生企业实践和食品质量管理案例并用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校大学生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缺乏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知识,“食品质量管理学”是为学生介绍现代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虽然教材中有案列介绍,但是学生没有亲身对企业的体验,感到理论晦涩难懂,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安排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与二年级到食品企业参观和实习,而且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到食品相关企业见习和社会活动,并撰写实习报告,同时为“食品质量管理学”的教学打下实践基础。同时,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聘请食品企业管理专家进入课堂进行有的放矢地分享质量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和运行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对于未来的就业和深造都要重要启示。

例如,在学习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时,带领学生参观了益海嘉里(上海)有限公司和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并查看管理文件,学生对企业管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是食品企业实施GMP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讲解GMP的内容和我国GMP应用进展及其与SSOP的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教学,使比较枯燥的规范和程序文件生动起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进行食品的创业创新打好基础。

再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认识,利用网络课堂把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与每年“3.15晚会”相关节目视频,这些视频也是“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优秀的教学资源,并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2 PDCA教学方法在“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PDCA质量管理系统是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其核心理念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近些年也应用在其他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PDCA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亦适用于课程的教学工作过程[4-5]。

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因此又称戴明循环。PDCA循环管理法是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TQC&TQM)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内涵是通过质量管理活动中4个环节的循环运动,即计划(Plan),指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执行(Do),指执行实施过程;检查(Check) 指根据方针、目标的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处理(Action),指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6]。

目前的专业教育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教育的新观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实质是更加注重人的主体精神,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以人的发展为本。

在“食品质量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理解和记忆“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内容非常困难,致使一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对“食品质量管理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课堂信息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PDCA模式帮助师生共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Plan),然后有目的地执行(Do),之后进行检查(Check),在检查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Action)。例如,在进行“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的第1次课,教师就明确告知学生“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的每一章的学时分配,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等总体情况,然后根据班级的学生基础和学期课程安排等,教师与学生一起商讨教学计划,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感到学习毫无头绪。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然后通过检查,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自然就会兴趣十足地全身心投入,把出现的问题弄明白,通过PDCA方法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 “食品质量管理学”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2011年学校开设“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以来,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化,考试成绩的评分方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至2013年“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作为选修课,总评成绩的比例分配是平时成绩10%,闭卷期中成绩30%,闭卷期末成绩60%,重点考核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第二阶段,2014年至2015年按照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国家标准要求,“食品质量管理学”成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中增加了通过查找资料和市场调研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为了更好体现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施了综合多元考核办法。在此考核中,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基础概念、基本原则和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增加团队协同形式作业。例如,质量控制的支持方法中的因果图的制作,学生6~8人一组,共同完成作业,并进行点评,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再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考核,通过到企业考察和交流,企业专家进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学生再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实践情况撰写论文,然后分批答辩汇报,成为期中考核的重要部分。

综合多元考核总成绩的比例分配是平时成绩20%(一般作业和团体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期中成绩30%(企业交流、实践报告、论文级答辩汇报),期末成绩50%(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方法的运用等)。经过综合多元考核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又锻炼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基于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下,“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体系也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食品科技的进步不断完善和进步。食品质量管理的理论、标准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亦丰富多彩,将单调晦涩难懂的理论转变成有趣的知识获取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出高质量创新人才,为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管理学质量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质量”知识巩固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