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的荣誉:列夫·隆茨悲剧《法外狂徒》中反英雄消解与英雄重构

2019-01-10 06:57赵康延
北方文学 2019年36期
关键词:列夫

赵康延

摘要:《法外狂徒》是隆茨最富战斗性和辩论性的现代主义悲剧,一经问世便备受瞩目。本文应用“英雄-反英雄”的概念,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通过分析主人公从英雄走向反英雄、反英雄消解以及重构英雄三个阶段的形象转变,揭示现代反英雄荒诞迷茫的生存状态以及滑稽荒唐言行背后蕴藏的对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历史之间尖锐矛盾的思考。

关键词:《法外狂徒》;列夫·隆茨;反英雄;重构英雄主义

一、引言

谢拉皮翁兄弟文学团体的核心——列夫·隆茨于1921年发表了悲剧《法外狂徒》,该剧是隆茨最富战斗性和辩论性的现代主义悲剧,以英雄主义为基调,讲述主人公反压迫、反权威,追求自由的故事,在情节展开过程中主人公阿隆索逐渐从一个为民除害、受人敬仰的崇高英雄堕落成一个道德败坏的无耻之徒,最终沦为个人与社会、与历史、与强权抗争的牺牲品。这种非典型的“英雄消解”、“反英雄”的故事走向中蕴含的反讽意义赋予了戏剧深刻的现实内涵,也包含了作者于变革年代对现实与个人存在问题的沉思,对于革命的冷静思考。

二、“英雄”走向“反英雄”

“反英雄”作为一类文学现象,并非“英雄”的反面形象,且其内涵源自“英雄”的定义。朗基努斯在《論崇高》一文中通过分析荷马塑造的一系列英雄形象,对英雄内涵做了大致归纳: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必须具备“伟大心灵”,必须“意志远大,敝履浮华”,必要勇气超常,“绝不乞求生命”。

但《诗学》中提出,英雄人物的性格也难免有缺陷,阿喀琉斯既勇武无双,又暴跳如雷。这种性格缺陷使得英雄走下神坛,却展现出了文学“以人为中心”的大变革,摆脱英雄神话崇拜,文学开始关注人类自身。到了现代,由于时代对人性的挤压,更多的悲剧英雄以“反英雄”的形象出现,他们藐视正统、不妥协于现实的精神体现了人类的尊严,可视为现代悲剧中的“英雄主义”。总之,“反英雄”的概念脱胎于人们对“英雄”的理解,是对英雄的衍生。

《法外狂徒》中阿隆索行侠仗义、以勇武非凡立世,落草为寇,性情暴烈、行事乖张,不过是阿隆索守护“荣誉法则”的一种独特的反应机制。是否“荣誉”、真假英雄,不能只依靠表面行为独断决定,还应从人的思想行为准则,抑或,道德准则层面考虑。纯粹限于私利的勇威,不过是动物的本能斗狠而已。阿隆索是一位秉持“荣誉法则”行事的“反英雄”。

(一)英雄主义内核

隆茨笔下不法之徒阿隆索,基于朗基努斯对“英雄”内涵的定义,是一位胸怀“英雄主义”原则,继承了英雄先辈们追求自由、无畏强权和知恩图报基因,行事乖张、特立独行的现代“反英雄”。首先,作家把阿隆索塑造成了才貌双全的形象。阿隆索逃亡时慌不择路闯进了公爵夫人的闺房,面对强权,他依然镇静自若地与公爵夫人周旋。恰是这份淡然和足智多谋使他赢得公爵夫人的欣赏,为自己夺得生机。其次,主人公勇敢追求自由。阿隆索在追求个人自由的道路上,发现统治者根本无爱民之心,且视人民为可剥削的“羊群”。他愤然向民众揭露黑暗内幕,颠覆规则——“石匠的儿子也能坐上那高位”、建立荣誉国度,与强权作斗争、打破封建等级秩序压迫,追求自由乌托邦。

早期阿隆索英勇非凡、追求自由、重情重义的品格,甚至是“异域王子”般的英俊面庞都是极其符合古典英雄人物设定的。因此,从内核看阿隆索完全符合朗基努斯的“英雄”范畴,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反英雄。

(二)特立独行的反英雄

隆茨对悲剧主人公英雄形象转变的安排——从古典英雄走向特立独行的“反英雄”,意在展现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阿隆索为民除恶,却被代表法律的统治阶层宣判驱逐,于是他干脆宣布自己不再受法律约束,“我发誓,自今日起……骑猪,吃马。……大街上睡觉,房间里游荡。站着睡觉,靠手走路。……我——不受规则约束了。”从阿隆索狂妄的宣言透视出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一切法律法规、习惯习俗、甚至自然规律,他完全按照自己的独立意愿行事。

“我们将抓住所有贵族,伯爵,侯爵,朝臣,……再也不会杀人了。……过一个小时,我们将推翻王权。……没有血腥。”阿隆索骗取侯爵情妇克拉拉的信任,同其合谋挑动侯爵罗德里戈的谋反野心。他率领众强盗伙伴,伪装成侯爵的爪牙利用其军队逼宫造反、发动没有血腥没有杀戮的变革。二十个强盗从谋划到变革成功一昼夜时间颠覆了整个王朝,建立了人人平等的乌托邦。阿隆索区别于以往雄韬伟略、坐拥百万雄师的英雄,他用巧计推翻旧统治阶级,追求没有暴力和血腥变革。因此,阿隆索英雄的形象转变为了特立独行的现代反英雄。

三、反英雄消解与英雄的构建

阿隆索风流浪荡,他的率性洒脱里甚至有一丝流氓气息,但从内心看早期仍是一位善良的英雄。他对民众怀有悲悯之心,只是在追求自由的路上不幸迷失在权力沼泽中,丢失了内心的信仰与坚持,堕落为精神分裂的“暴君”。杀死碍事的妻子,背叛朋友、抢夺其爱人,抛弃支持者,毫无愧疚的欺骗利用为他着迷的克拉拉,这些悖逆道德的行为显现的是阿隆索内心堕落的过程。

(一)反英雄消解

伴随世间一切法则崩溃失效而来的,并非期待已久的自由国度,而是主人公理想的幻灭。“我看起来像最纯血的王子!修达德首席领事,阿隆索·恩里克斯!我(阿隆索)发誓说没有领导者!但我怎么能拒绝别人……他们会杀了我。无论如何,这只是一段时间。我会放弃权力的。……没有法律永远也不会有。”阿隆索在推翻旧统治者后陷入迷茫,他试图依据誓言建立人人平等,没有等级制度、没有压迫者的国家。但暴动的人民呼唤统治者,要求血腥、要求掠夺财富,否则就要杀了阿隆索。阿隆索内心纠结痛苦,如果他顺应民心,那么,他就会像侯爵一样沦为懦弱的“驯兽师”,这完全违背了革命的初衷。这种矛盾折磨着他的内心,他面容扭曲地呐呐低语,不断重复推到、扶起王座等一系列精神分裂般的行为。

阿隆索精神分裂般的行为是一种现代反英雄的精神迷茫的表现。这有别于古典英雄揭露黑暗本质后、为社会献身的大义,也区别于俄罗斯传统文学中胸怀大志,却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他是迷茫而又清醒的现代反英雄。缺乏确切的目标、坚若磐石的信念,刚实现的理想眨眼之间幻灭,这种惶惶不可得的痛苦使得现代反英雄无法保持或再现传统的英雄品格。最终堕为权力奴隶的阿隆索,早已不是侠义的反英雄,甚至不属于“英雄”的范畴,他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矛盾斗争的牺牲品,沦为面目全非的反面角色。阿隆索面对的是何去何从的问题,他揭露社会问题的本质,却没有将困境明确化,因此他将自己困在了永远追寻却终不可得的状态,一步步走向深渊。

(二)英雄的构建

反英雄的消解,正是为了重铸英雄形象,唤醒人们心中的英雄品格。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大变革改变的不仅是政治经济领域,更多是颠覆人们固守的道德价值观和信仰,新世界的人们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修达德城(即西班牙语中的“城市”)作为时代的缩影,是作者运用陌生化的手法构建的处于变革中的城市。《法外狂徒》是隆茨对俄罗斯未来思考的一次体验性尝试,是对于革命中人的问题的思考。

1.对英雄品格的呼吁

阿隆索充当侠盗去骚扰贵族,目的是为了匡扶正义、阻止恃强凌弱的暴行。他向独裁者宣战,要建立人人公平自由的社会。阿隆索的理想虽未实现,但他作为现代英雄追求精神自由的启蒙思想却是值得崇尚的。

而隆茨对于背叛的英雄结局的安排也值得注意。背叛自己理想、背叛英雄美德的阿隆索最后只能像狗一样死于妓女之手,显然是对背叛的惩罚。这也是作家在暗示的残酷真理——背弃道德的人毫无价值可言,只能像畜生一样死去。

2.拒绝无所作为的“多余人”

阿隆索是一位行动的英雄,他并不像以往哈姆雷特那样善于思考,但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阿隆索作为底层人不再是契诃夫、高尔基笔下引人同情怜悯的弱者、无所作为的小人物,他在追求自我自由的同时,希望建立人人平等的乌托邦解救被奴役的人民。这种淳朴的善良和宏大的理想聚集在一个小人物身上时,显现的并非是荒唐滑稽,对于价值观刚经历浩劫的现实社会,实在引人反思。处于历史大变革时代的小人物与社会、与历史潮流、与强权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但也不能默默忍受或随波逐流,无结果、失败的追寻,也是一种进步,也是挣扎与反抗。只有通过失败的寻找、通过尝试思索才能不断确立自我。

参考文献:

[1] Вольская А.Б.Поэтика драматургии Льва Лунца[D].Диссертация России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им.А.И.Герцена,2014.

[2] Лунц Л.Вне Закона.Пьесы,рассказы,статьи.СПб,1994.

[3] Лунц Л.Почему мы Серапионовы братья[J].Лите ратурные записки,1922(3).

[4]大鵬,张捷.“谢拉皮翁兄弟”自传[J].苏联文学,1986(6).

[5]黄肖嘉.反英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1.

[6]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7]赖干坚.反英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角色[J].当代外国文学,1995(01):140-146.

[8]赖珂.解构崇高:论《黑暗的心》中的反英雄库尔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

[9]朗吉努斯,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美学三论:论崇高 论诗学 论诗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10]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列夫
“枪炮玫瑰”
斯丹达尔与列夫·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比较
母亲的餐桌
俄罗斯文化中的“个人自我完善”观念与列夫.托尔斯泰的戏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