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应当低龄化发展

2019-01-11 06:19范景艳黑龙江哈尔滨市宾县宾西一中
教书育人 2019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范景艳 (黑龙江哈尔滨市宾县宾西一中)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发展背景

1.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自上世纪末以来开始逐步攀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较高水平。青少年涉案类型范围广泛,以暴力犯罪为主。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因而健康的心理发育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社会对于下一代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开始接受教育的年龄越来越低,接受的课外培训也越来越多。当学习负担过重,“特长爱好”并非由兴趣引导,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在过度增长。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智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也较弱,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形成畸形和不健康心理。此外,中小学生是非观念差,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容易使小学生被误导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走上歪路。

2.社会关注度逐步提高

我国留守儿童和山区、城镇的单亲家庭逐渐增多,缺乏约束和教育指导的青少年犯罪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对此,我国教育部在2002 发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在2012年推出修订版,强调全国各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心理教育的不到位,亡羊补牢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虽然自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至今,我国各省市区中小学对于心理教育都予以了高度重视,有些学校还撰写了相关教材并组织了专业的教师培训活动,但是仍存在较大问题。

第一,当前我国中小学配备的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升。部分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强大,心理教育教师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培训,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心理教师还只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对青少年的心理指导还停留在理论水平。而三四线城市乃至落后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生活教师等兼任,很难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第二,目前我国学校实施的心理教育还处于事后弥补的阶段。大学生或成年人可以接触到的心理治疗和引导路径要丰富得多,但年幼时的阴影和不正确的思维模式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却可能是终身的。若能在初期阶段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心理教育不应当按照现今的趋势继续将重心放在青少年心理教育,而是应当下移。

三、低龄化心理教育推进手段

1.引起重视,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应当在学生观念形成初期,这需要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形成有一定的认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能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才能实现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目标。因此各方必须认识到低龄化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直接对学生施加影响,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非重蹈“亡羊补牢”的覆辙。

2.联合家校,强化中小学心理教育

学生是个综合的个体,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在校学习和家庭生活。因此联合家校两个节点尤为重要。家庭心理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最显著,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是更直接的指导。两者充分意识到早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联合发挥心理教育角色的重要作用,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抵抗暴力、不健康信息,在成长过程中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指导。

3.完善学校心理课程制度体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较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没有科学的规划,无法有效发挥课程的作用,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也没有教学和引导体系。学校落实了配备心理教师的指导思想但没有设置奖励机制,教师缺乏积极性,工作也难以顺利开展。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和业界人士提供帮助,健全课程设置,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