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19-01-11 17:41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马蹄学校734400计建平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9年2期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教师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马蹄学校(734400) 计建平

1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释放出的能量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其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眼花缭乱的繁杂信息,往往鱼龙混珠,如若不能明辨是非,混淆视听,将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教师要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德育渗透的自觉性,寓德育于信息技术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提升思想品德。

2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2.1 为人师表,提高德育渗透的自觉性

教师的劳动是一项特殊的劳动,它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所学、所思以及自己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才有可能培育出具备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代高素质人才。教师的教学仪表、态度、语言等都应该以规范的要求来呈现。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去感化浸润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创新的求知欲望、健全的人格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等优良品质;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德育渗透的自觉性,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严谨、严格、严肃的优良品质陶冶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教授保存或另存文件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筛选出来的有价值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重新命名的文件夹下,并适时清理和删除垃圾文件,养成保持桌面洁净健康的习惯。这样,长时间地反复强调要求和持之以恒地强化训练,换来的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对学生的成长终生受益。

“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师的工作态度,处事能力和风格,甚至举手投足等言谈举止都可能是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只有树立了师道尊严,具备了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如果教师工作不够严谨,敷衍应付,生活上不拘小节,随意懒散,这样既有损教师儒雅的形象,还会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授课伊始就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比如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珍爱仪器设备,创造干净整洁的微机室环境,认真对待每一个细微环节(如开关机),这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他们向理想目标健康发展。

2.2 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去学习网络知识,引导他们健康上网,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浏览适合学生涉猎的信息资源,多关注网络道德问题的思与辨,结合身边的鲜活事例展开讨论,寓法律知识的学习于思辨和活动体验中。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咨询、借鉴和吸纳有价值的信息,自觉抵制歪理邪说,促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课堂上多播放一些祖国大好河山及家乡美景的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感受美、欣赏美,激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眷恋之情。或在计算机桌面滚动播放一些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五常、温馨寄语等弘扬传播正能量的精美画面,加深使用者的视觉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些播放内容铭记在心,并内化于行。

其次,在教学中渗透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利”与“弊”,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敏锐识别网络危害信息,文明健康上网,培养他们自觉地维护网络环境的意识。学校使用的计算机应主动加载安装“防沉迷系统”“网络净化器”等过滤不良信息的软件,为青少年学生享受绿色网络资源设置防护屏障。

2.3 案例渗透,端正学生的网络态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学习、网络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学生对计算机更是兴味盎然,常常对游戏迷恋到如痴如醉,通宵聊天乐此不疲,更有甚者劳累猝死,令人痛惜不已。可塑性强是中小学生的固有特征,他们分辨不清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世界,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常常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容易滋生和沾染上不良恶习。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就会渐行渐远,甚至会误入歧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严格管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远离不良诱惑,不法场所和不轨人群,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娱乐上,做到洁身自好,志存高远。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来阐述不良网络信息和上网习惯的危害性,以案说法、释法,以真实的事例引起学生注意,纠正他们不正确的网络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坚决摒弃不良习惯,增强自控力和免疫力。

2.4 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某项任务的制作中来,当学生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时,对团队合作精神重要性的认知会更进一步加深,从而提高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制作网页时,制作内容综合了文字、图片、表格、版面、色彩、音视频等众多知识技能,就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而言,每位学生又各有千秋。如果让学生单独制作,即使能够完成任务也很难尽善尽美,对制作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整齐划一,达到理想完美的境界。任务的完成要涉及到多种技能的运用,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共同完成这项综合性较强的任务。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将表现欲望激发到了极致,思维亢奋敏捷,灵感的火花不断闪现,涌现出不少金点子、好办法,对任务的完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每个人都有创新的上佳表现。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也最大地满足了目标完成后的快乐。

2.5 分层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个性品质

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地关照,可采用降低标准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体验、去研究,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和勇气。学生对计算机倍感兴趣,渴望主动探索揭秘计算机中的奥秘,在教学中应依据不同主题而创设学习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以此来锤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可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训练,激发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比如,让学生自制电子贺卡,把感恩教育与动手操作训练有机融合。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教师在此过程中作适当点拨和指导即可。通过分层施教,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寻找才能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倾其所能去完成目标任务,充分体验创造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德育信息技术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