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家人辛苦
——“角色变换节”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9-01-11 18:37黄桂林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肯德基爸爸妈妈情感

○黄桂林

【活动思考】

和孩子交谈,常听到孩子埋怨家人,说家里人不理解他们,给他们额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诸多的特长培训。埋怨中,总还透露出他们对大人的羡慕,在他们眼中大人自由自在,大人权力十足,对孩子可以随意调遣、任意指挥。他们的话语,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但主要问题还在于孩子们不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家人、理解家人、体谅家人,难以真正感受家人日常的辛苦、肩头的担子。为此,笔者便想通过“角色变换节”,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或其他人)交换角色,体验角色生活,感受角色情感,培养学生理解人、体谅人的美好情感。并借此机会,引导他们对“角色变换节”中的见闻进行真实的叙述、真情的表达,培养学生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的能力。

【指导过程】

一、叙述愿望,选择角色

师:同学们,每当老师感到工作紧张的时候,总希望与那些工作轻松的人换换角色,让我们享受享受他们的轻松,让他们感受感受我们老师的辛苦!你们有这样的感受吗?

生:当然有了!我作业很多的时候,就很羡慕老师。当老师真好,想叫我们做什么作业就做什么作业,要我们做多少就做多少。

生:有时我学习虽然尽力了,但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就认为我学习马虎,乱批评一顿。我当时真是难过。我就想,有一天,我当上了老师,我的老师当上我的学生,我一定要出题好好地难一难他们,让老师拿着考试不理想的试卷来认错。

生:在家里,我觉得爸爸妈妈最自由、最幸福,家中的钱都是他们支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而我要买学习用品或课外书,他们总要再三盘问。

生:我觉得爸爸妈妈为我们这个家庭吃了许多苦,我与他们换角色,是想让他们休息休息,好尽尽我的孝心。

师:好!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妈妈听到你这样的话,一定十分感动。

师:大家都想与他人交换角色,要与老师换,与爸爸妈妈换,与营业员换,与清洁工换……想一想,与他人交换角色有哪些目的呢?

生:感受他人的辛苦。

生:让他人从我们身上学一点东西。

生:让他人知道怎样理解和体谅我们。

师:看来,大家盼望与他人交换角色,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某种愿望。但仅仅有愿望还不行,还要有可能。知道为什么吗?

生:多数角色所从事的工作我们不能做,比如我爸爸在医院工作,我就不能去做,只能在双休日感受他在家中的劳动。

生:很多人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像身体素质啊,知识啊,技能啊,经验啊等。我觉得,交换角色不一定就要去代他们工作,可以和他们在一起,去看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也可以在旁边做做助手,这样也能感受他们的工作。

师:大家的主意不错,请各自根据需要与可能,利用双休日去感受某个角色的工作,感受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实现自己的愿望。

(留一两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

二、叙谈感受,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转眼间两个星期过去了,大家都进行了角色变换的体验,你们做了什么?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我是学习委员,利用自习课当了一节课的老师。仅仅是辅导辅导同学们的作业,并没有给大家上课,就忙得不可开交,乱得我不知所措。当老师太辛苦了!

生:通过变换角色,我真正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其实,我在星期天仅仅忙了一顿早饭和一顿午饭,而且是最简单不过的,妈妈和奶奶还在一边做助手。尽管这样,我还是忙得大汗淋漓。当然,看到一家人品尝我烧的饭菜时,我心里很高兴。

师:看来,通过这次体验活动,大家大开了眼界。为了让这次活动成为永恒而美好的记忆,我们想以体验活动为材料写篇作文,你想用什么为题呢?想好了告诉大家。

生:我想以《妈妈,你辛苦了》为题,因为我从角色互换中真正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

生:我准备以《当家才知柴米贵》为题。

生:我的题目是《清洁工,我向您致敬》。

三、友情提示,写法点拨

师:这次角色变换活动,可写的内容很多,你觉得要写好这篇作文,该注意些什么呢?能给同学们一个友情提示吗?

(四人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交流)

生:我们四个人认为,活动是个整体,要写好它,必须从整体考虑。如果要写一天的情况,可选两到三个重点来写,要处理好详和略的关系。

师:要抓住重点,安排好详略。很好!

生:我们认为,在叙述中可把心理活动作为一个重点来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每个人交换角色都有自己的目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呢?可以在叙述过程中逐步交代。

生:我们认为,可以把交换角色前后的情况联系起来写。比如说,自己交换角色前想象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事实上又是怎样,这时自己的心情怎样。这样联系起来写,感受可就更真切了。

师:你们的意思是要运用联系对比的方法来写。在角色变换中,联系先前的计划,看看具体的实施过程,一定有很多真切的感受。

师:你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老师也想给大家两点友情提醒:一是选材的提醒。这次活动可写的内容较多,可写的角度也很广,如果你觉得写一天的情况太复杂,可选择写好一个片段或两个片段。二是叙述的提醒。要真实地叙述事情,真切地表达情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选择重点,交流分享

师:大家已经写好了。请你们选择自己最精彩的一个片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读的是喊妈妈起床的情景。星期六一早,妈妈还在美梦中,我就把她叫醒了。她学着我平时撒娇的口气说:“哎呀,你就让我再睡一会儿吧!”说完,就真的又钻进被窝了。我一见暴跳如雷,生气地说:“识相一点,快给我起来,要不然,有你的好看!”妈妈小声在被窝里说:“哦,知道了,我马上就起来。”“这还差不多!”离开了卧室,我赶紧跑到厨房,围上围裙,把牛奶倒进杯子,又把面包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微波炉中转了一下。干完了这些,我来到房间里一看,真要把我的肺给气炸了。我一看,妈妈竟然还没有起床!于是,我猛地来了个晴天霹雳:“起来,要不大刑伺候!”这下,妈妈才懒洋洋地起了床。现在想起这一场景,我并不觉得好笑,而是觉得妈妈实在是太苦了。因为我以往每一天起床几乎都是这样。仅仅是起床就尝到了“喊孩子”的滋味,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

生:我想把带妈妈吃肯德基的情景读一读。由于心情不错,那天傍晚,我拿出零花钱带妈妈去吃肯德基。没想到,一向疼爱我的妈妈,那天见我买的肯德基,啥也不问,全部吃了。我辛辛苦苦忙了一个上午,妈妈竟然连问都没有问我一声。她吃得津津有味,而把我冷落一旁,我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一到家,我便对妈妈说:“妈妈,我的零花钱用光了,你要还我啊!”“你是家长,这钱当然是你付了!”是啊,今天我是妈妈嘛!我只得苦笑了一下。突然,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一大包肯德基。噢,妈妈从店里出来后,马上就折回去说有事,原来是去买这个。看到眼前的肯德基,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师: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就是母亲啊,她们牵挂的始终是我们,我们是她们的掌上明珠啊!)是啊,在平时,去肯德基我总是狼吞虎咽,根本没有想到妈妈的感受。现在才知道,在享受爸爸妈妈给予的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时刻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参与角色变换,学生很感兴趣,但目的不同:有人在于体验辛苦,表达关心;有人在于拥有权力,享受自由。而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辛苦,感受他人的不易,纠正部分学生以往认识的偏差。而这样的活动,也在于让学生在角色的自由选择、目标的自由确定、生活的自主演绎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为笔下故事的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奠定基础。为此,教者注意了三个方面:

1.诱发美好愿望。为引发活动兴趣,教者通过叙述对他人的羡慕以吊起学生胃口,让学生言说希望。学生叙说,有的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感恩,我加以点赞;有的是为了消消心中的怨气,我表示赞同。因为,我表述的对他人的羡慕,一定程度上就在于给学生以暗示,让学生先前的羡慕和不满能通过角色选择找到注脚。在此前提下的角色选择,才既给予了自由,又明确了目标。这样,为感恩也好,为消气也好,就都能在角色变换中得到呼应和落实,从而为习作做好素材的、情感的积累。

2.引发真情表达。作文指导,重在事情的真实叙述和情感的真切表达。因此,活动交流中的叙谈感受,是引导整体把握事情、深刻透视内涵,形成事情与情感的自然联系。如果说从事情到情感是一种透视,从内容到题目则是一种提炼。这种透视和提炼,对自己是一种收获,对他人则是一种启发,这就放大了活动的辐射效应。而写法提示,则是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明白:叙述中该怎样整体着眼、突出重点,该如何前后联系、巧用比较……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写真事、表真情就真正有所依托。

3.重视精彩分享。本次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系列故事,而且故事肯定是多姿多彩、精彩异常的,因此,让学生朗读重点、分享精彩,能引导感受不同角色体验带给自己的启迪,从而明白:各种不同角色的协同努力,才构成了和谐、文明、幸福的社会,让自己成为文明社会的角色之一,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当然,我们无需追求认识的清晰和高端,只要学生心灵深处有一些朦胧的感觉,活动的育人功能也就有了充分的体现。而从作文指导的角度看,要求呈现的精彩是作文的重点内容,交流中教者适时、适度的点拨,对促进情感濡染和语言表达都是富有成效的。

猜你喜欢
肯德基爸爸妈妈情感
美国“找不到”肯德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情感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蒙古国肯德基致247人食物中毒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我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