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2019-01-11 19:10张应文
教师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业初中生心理

张应文

(鹰潭市实验中学,江西 鹰潭 335000)

初中生遇到挫折后容易产生极端的归因想法。由于知识、阅历、体质等方面的欠缺,再加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学生初中阶段的教育引导不到位,家庭关爱不够,个人意志不坚强,自信心不足,就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学生们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波动,并且及时作出干预。

一、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外在表现

及时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动态,摸清学生厌学心理的具体特点,可以为后续的教育干预打下基础。

1.对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学业受挫后经常会用心理防御机制安慰自己。自己成绩不佳,为了消除内心的焦虑,他们可能会说学习好也没有什么用,读再多的书不如早点工作挣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得到安慰,这样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也直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业方面动力不足,个人未来的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给教师教学效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没有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很多厌学的初中生提到学习,首先感到的是恐惧,没有积极的态度。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并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学生在父母老师的压力之下被动学习,久而久之,产生较为严重的倦怠心理,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3.学生注意力没有集中到学习方面。有少数的学生注意力被网络或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务所吸引,从而导致在学业方面精力投入不足,成绩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在学业上没有获得感,而更多地从其他方面得以满足。这样的学生现实感比较差,教师也要引起重视,及时让学生改变错误想法,调整不合理的行为。

二、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影响因素

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具有一些共性的特征。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因素。很多学生之所以厌学,家庭的影响很大。有些家长存在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向孩子灌输“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还有的家长认为学生读书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没有任何责任。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业表现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评价,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就是过于严苛。家教方法简单粗暴,积极评价少,消极评价多,或强迫孩子学习,或因学习上的问题打骂孩子,或只管物质供给,不管感情投入。很多孩子的父母没有做好榜样,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孩子做到。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手机上网兴趣很高,然而很多家长只是简单地不让孩子用手机,自己却整天抱着手机不放。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很多学生无心学习,导致其学业成绩下降。

2.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上一些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初中生的影响非常大,他们年龄相对小,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影响,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更易接受社会上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当他们追求这些东西时,注意力当然就不会放在学习上了。另外,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生很容易接触到很多多元的价值观信息,这些多元的信息干扰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散着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容易在学业上受挫,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

3.学校环境影响。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厌学的心理,与学校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到升学率的影响,很多教师和管理者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没有对学生的一些异常心理波动给予足够的关注。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材,不研究教法、学法,他们把教育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没有当作永恒的事业,教学效率低,情感交流不到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自我心理特质的影响。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也可以发现,容易厌学的学生在意志力方面比较薄弱,自控力差。而且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未来人生的方向等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认识,注意力容易被其他无关事务所分散,对学习没有产生正确的态度和认识。他们的一些过激行为容易使得家长和老师对他们采取一些不合理的管教方式,从而使得厌学的问题行为表现越来越突出。

三、初中生厌学心理的防治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厌学的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然而他们与生俱来的获取知识的渴望并没有消失。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内心中渴望被关注、被需要的基本心理需求,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从主动的学习行为中,让学生有所收获,提高学生内在的掌控感,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摆脱厌学的心理和行为。

2.积极联合家庭做好厌学心理的干预工作。很多学生之所以厌学,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了解家长的教育特点。例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给了孩子较大的心理压力,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还是需要引导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上出现的问题,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在父母充足的爱的陪伴之下,勇敢地挑战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教师也要引导家长与孩子悉心交流,给孩子做好生活和学习中的榜样。自觉约束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娱乐行为,合理使用电视和手机,有节制地上网,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注重亲子情感关系的构建,理性认识孩子的未来发展,对孩子的学业表现要有长远的认识和评价,注重对孩子进行鼓励,要相信孩子,避免给孩子的一些学业不良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归因。

3.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学生因为不得其法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有更高的效率,从而及时地从学习的努力中得到回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和引导,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成绩暂时落下来,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时赶上去。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掌握好个人学习的基本节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摆脱厌学心理。教师尤其要特别关注学生们在时间分配、学习和娱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压力太大,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结果导致自己过度疲劳,产生较强的厌学心理。要让学生科学认识学习和放松,树立劳逸结合的生活态度和理念。

总而言之,初中生厌学心理所导致的厌学行为和各种问题行为给初中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挫折。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厌学心理的构成原因,分析学生的厌学表现,提出科学的富有针对性的厌学心理干预计划,并且采取行动,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业,能够以合理的态度认识学习任务,建立对自我学习能力的合理认知,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的学习行为。

猜你喜欢
学业初中生心理
艰苦的学业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心理小测试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