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算管理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刍议

2019-01-11 17:40王靖孙超伟吕萍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23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公立医院途径

王靖 孙超伟 吕萍

摘 要:作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的重点单位,公立医院正在逐渐优化自身财务管理体制,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但是预算绩效管理环节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公立医院需要深入探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绩效考核薄弱点,同时结合自身现实情况探索可行的优化途径,以期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的质效能够稳步提升。

关键词:预算绩效;公立医院;途径

一、引言

伴随我国基础医疗体系逐步健全,同时公立医院作为基础医疗体系,应当发挥出对医疗行业的引领和标杆作用,但是其预算管理体系中的绩效考核环节依然有待完善。基于此,公立医院需要切实探索构建预算绩效理念,完善预算编制环节的绩效指标,深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期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益提升和成果转化。

二、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考核的薄弱点

1.预算绩效理念尚未形成

一方面,公立医院对预算绩效的重要性认识缺失。公立医院在执行预算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并未重视预算管理成果的有效转化,使得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形同虚设,最终促使医院对预算绩效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内部的预算绩效意识不强。尽管多数公立医院在政策指引下及时完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但是预算绩效意识在公立医院的确立还是不牢固、不够深入的。在公立医院内从业务科室到财务部门、从管理人员到普通职工,它们对预算绩效的认识还只是不涉及经济责任考核的绩效、分数等层面的认识,使得“支出问绩效、绩效需问责”的绩效理念认识无法确立。

2.预算编制环节的绩效考核准备不充分

作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流程的重要部分,预算编制环节对绩效考核的考虑不充分也是预算绩效考核的薄弱环节。预算编制环节的绩效考核准备不充分,是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的阻碍之一。

一是编制环节的预算绩效前期分析不完善。这是指,在预算编制环节的全过程中,医院财务人员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仅重视预算的额度、计划数目等指标,而忽视了对预算投入资金的产出效益分析,最终难以在预算编制环节就充分准备后期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

二是预算编制环节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界定模糊。由于部分医院对预算绩效存在不充分的认识,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往往盲目开展,使得预算执行指标以及预算绩效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存在方向不明的现象。

三是预算绩效考核报表的编制工作不完善。所谓预算绩效报表不完善,就是说报表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等内容存在体系性缺失,使得医院预算绩效的考核工作停留在浅层。

3.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广度和执行深度不足

预算绩效管理在医院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是部分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考核的薄弱环节之一。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广度不够。由于医院对项目预算绩效和全面预算绩效的偏重程度不同,前者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后者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还尚未健全,最终促使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不足。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深度有限。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多部门联合考评的情况,各部门的考核 执行标准存在实际应用情況的差异,继而导致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可比性不强,最终影响医院预算绩效的真实反映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实施。

4.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是预算绩效的评价流程不科学。由于公立医院应用绩效管理,需要通过制度流程来约束绩效评价的规范性,其预算绩效的评价流程通常由制度强制力保障,但是部分科室及部门执行预算绩效评价流程时存在“过于死板”的倾向,使得预算绩效的考核效果不佳,最终无法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的奖惩、激励作用。

二是预算绩效的指标评分标准不完善。由于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完善性、导向性缺失,医院内部针对预算绩效指标达成情况的评分标准也会存在差异,使得各部门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工作存在客观标准上的差异,最终阻碍医院内形成一套科学的预算绩效指标评分标准。

三是预算绩效的激励约束职能不强。医院针对预算绩效的考核工作仅仅停留在完成指标的认识层面,实际预算绩效的考核全过程中,医院绩效考核人员及财务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与科室、部门行为的关系,使得预算绩效对科室、部门行为的约束激励作用不明显,最终影响到预算管理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充分规范。

三、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途径

1.科学构建预算绩效理念

一方面,公立医院内部需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的重要性认识。这需要公立医院明确对预算绩效的认识,使得医院预算管理成果能够高效转化。公立医院需要在预算管理的全部流程当中贯穿预算绩效考核意识,使得预算编制环节、预算执行环节都是在“重结果、重过程”的氛围中运转,促使医院各级部门及人员更加重视预算绩效。

另一方面,需要切实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的预算绩效意识。这需要公立医院及时关注前沿政策及信息,确保预算绩效考核工作与时俱进,同时将预算绩效引导到“重经济责任、重结果转化”的导向中去,从而促使医院各级科室到财务部门、上一级管理部门到部门成员都形成“支出问绩效、绩效需问责”的认识,最终确保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和开展。

2.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为确保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推进,公立医院需要形成绩效指标体系,从而确保预算绩效水平的稳步提升。具体而言,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进一步构建全面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这需要公立医院依据自身现实情况设计分级指标,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预算绩效指标。一级预算绩效指标包括收支绩效指标、财务预算绩效指标、总体耗材预算绩效指标等。二级预算绩效指标包括预算管理效率指标、预算执行的投入产出指标等。三级预算绩效指标包括具体到科室、部门的预算绩效指标。

二是优化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由于各级预算绩效指标的职能不同,分级预算绩效指标的信息呈现需要以记分权重不同的形式展示。也就是说,一级、二级、三级预算绩效指标的评分占比不同。

三是完善专门化的项目预算绩效指标。针对公立医院专项预算的绩效考核,医院可以专门设计项目预算绩效指标。专项预算一般都是基础建设项目、维修修缮项目等对医院正常运转影响较大的项目预算,它们需要切实设计相应的产出指标、满意度指标等一级指标,同时还需要设计相应的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及成本效益指标等二级指标。通过两级绩效指标的构建,使得医院专项预算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最终充分体现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

3.增大预算绩效考核办法的执行力度

科學的预算绩效考核办法如果不能够充分执行,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势必难以体现。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增大预算绩效考核办法的执行力度。

一方面,需要完善科室部门联合考评机制。由于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方多的内部管理活动,它需要医院内各科室及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沟通。因此,在预算绩效考核过程中,医院不单单需要统一的考核执行标准,还需要医院内各部门针对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使得各部门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同方向、同趋势进行,最终确保整体预算绩效考核结果是具备可比性和参考性的。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定性考核的执行力度。这需要医院切实借助内部、外部专业绩效考核力量的帮助,以实现预算绩效考核工作的定性分析。医院预算绩效的问题和弊病需要定性分析来明确和指出。就外部专业绩效考核力量而言,需要第三方专业预算绩效考核的评审团队参与,促使预算绩效的考核结果实现“量的体现”到“质的体现”,继而挖掘出医院预算管理不足的成因所在,最终确保医院能够有针对性地完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就内部专业绩效考核力量而言,需要医院资深财务人员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参与,从而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成果能够高效融合转化。

4.引入管理会计理念,提升预算绩效水平

为确保医院预算绩效水平的充分提升,公立医院可以引入管理会计理念来提升预算绩效水平,从而确保医院成本管理活动、内控活动能够得到优化和提升。

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会计对成本管理活动的规划和控制。这需要医院进一步完善科室全成本核算体系,同时通过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及诊次成本核算等成本管理活动,促使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精细化、规范化。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会计对内控活动的作用。这需要公立医院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以内控制度、政府会计制度为基础,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来实现医院预算绩效提升,继而促使医院内部形成良性的预算执行、考核理念,最终确保预算绩效管理为医院内控实施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

四、结语

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过程是一项涉及经济业务范围广、影响较大的内部管理工作,它不仅需要分析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还需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途径,包括形成绩效指标体系、增大预算绩效考核办法的执行力度。由于各公立医院现实情况不一,希望以上探讨能对从业者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忠信,焦燕.浅谈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基于内控的视角.经济师,2019(05).

2.王东.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经贸实践,2018(04).

3.庄娟.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及其完善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6).(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公立医院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适应航天型号项目特点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管理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