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方式探究

2019-01-12 00:27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中学熊桂英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心对称一元二次方程图形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中学 熊桂英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陷入数学学习的困难之中,影响了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鲜血液。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数学知识,一般采用按部就班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影响了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景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直观化的场景,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观察抽象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的时候,我为学生准备了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寻找中心对称图形。为了能让学生更准确地完成任务,我为学生讲解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即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作中心对称图形。在理解概念的情况下,学生开始寻找视频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发现,视频中的拱桥是中心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发现,视频中的埃菲尔铁塔是中心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发现,视频中的西瓜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仿佛走入了视频之中,身临其境地对中心对称图形进行探索。通过营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学生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也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潜能

自主探究一直是新课程改革所关注的问题,希望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探究性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自主探究的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其中有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一般是设计好探究步骤,让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学习。但是在本次教学中,我一改常态,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探究。刚开始,很多学生不知该如何下手,我将探究圆和圆位置关系的几个要点列在黑板上,让学生作为探索过程中的参考。渐渐地,学生找到了自主探究的感觉,能够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实现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并且能够将自己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一切以自己的发展为主来开展探究活动,从而实现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制定小组任务,实现团队合作

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而小组合作是学生取长补短、吸取精华的重要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团队的共同合作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并在互帮互助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小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使学生能够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我让学生几个人结成一个小组,共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一元二次方程,并且使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小组认为,在生活中有很多两辆车共同行驶的问题,如果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思想,将两辆车分别以x 和y 来代表,再根据其他数量关系列出等式,那么就能够通过非常简便的方法得到想要的数据。小组模拟了两车行驶的三个问题,并使用一元二次方程很快就得出了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能够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发挥,并且从其他组员中吸收优秀的思想和能力,作为自己数学知识的补充,从而使小组整体的数学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总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学中遵循的原则之一。追求教学最优化,能使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对自己个人数学教学知识能进行创造性的构建。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在教学中营造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发挥自己的能力,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心对称一元二次方程图形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解答三次函数中心对称问题的两种路径
对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深入思考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分图形
找图形
中心对称 贯穿始终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测试卷
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