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12 02:01崔敏强
中国煤炭工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矿井模态煤炭

文/崔敏强

(作者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

(责任编辑:张瑞瑞)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是在原煤炭部直属的5家统配矿务局(建设公司)、省级涉煤企业以及3家省属煤化工企业、2家装备制造企业、1家钢铁企业基础上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集团成立后,虽然通过并购重组、改造提升发展了燃煤发电、建材水泥、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等产业,但传统产业比重仍然非常大。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换挡调速,陕煤集团走过了一段盛极而衰又浴火重生的发展历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兴产业突破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准确认识传统煤炭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坚定主业不动摇

传统产业一般都具有劳动密集、工艺技术和组织管理成熟稳定的特点,且应用广泛、价格相对低廉。以煤炭产业为例,2018年全国煤矿劳动用工总数近370万人,煤炭产、消量分别为39.53亿吨和36.8亿吨,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均近70%。当前价格水平下,相同热值煤、油、气的价格比约为1:5.4:4。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在较长时间范围内不会改变。因为难以稳定出力的可再生能源尚难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煤炭生产和消费高度的相关性,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对煤炭产业的高度依赖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3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仍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0%左右,即使2050年以后这个比例仍会在40%以上。因此,煤炭仍然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

正是由于传统煤炭产业对经济社会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我们应该准确认识传统煤炭产业提质发展的意义。面对市场起伏,企业更是应该扬长避短、坚定主业不动摇。实践证明,放弃自身长期积累的产业优势,盲目追随市场热点,大举发展自身并不熟悉的多元产业,最终多会付出沉痛的代价。2013年煤炭步入低谷后,陕煤集团也曾犹豫徘徊,最终确立了以“去杂归核”为主要内容的应对市场危机的策略。所谓“核”指的是传统主业。立足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打造的专业队伍,依托陕西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禀赋,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化智慧煤矿。通过近5年的努力,陕煤集团的14座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矿井产能达到7000余万吨,一批现代化煤矿取得国家核准并将在今明两年陆续投产,在最新的全球能源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列第103位,为国内煤炭企业第三位,一举跃升到煤炭竞争力先进行列。

第九次: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军用粮定额支票”(面粉、大米、粗粮、马料各“伍拾斤”“壹佰斤”“壹仟斤”“伍仟斤”版)。

二、客观认识传统煤炭产业发展的短板与瓶颈,自我革命不松懈

传统煤炭产业虽然在短期内难以被全面替代,但相比于新兴产业还存在许多的短板与瓶颈。传统煤炭产业企业多数因用工众多而效率较低、因门槛较低而鱼龙混杂、因无序发展而产能过剩,同时因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而受到制约。此外,传统煤炭产业不但面临激烈的同行竞争,还要不断为新兴产业让出市场份额。例如,我国煤炭产业因资源禀赋和安全条件的差异,东南地区年产量6万吨以下的煤矿大量存在,而西北地区千万吨级矿井比比皆是,行业内竞争十分激烈。基于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能源革命与变革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由于大气污染治理和国际碳排放双重压力,我国对煤炭生产和使用的管控日趋严格。同时,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技术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与应用阶段,而以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电池为代表的配套技术的发展,将快速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传统煤炭产业发展除了前述的短板与瓶颈,还普遍受到日益严苛的资源、环境约束,加上体制机制不活及历史包袱累积,各类生产要素的效率总体偏低,拖累市场竞争力。经过多年粗放式发展,传统煤炭产业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多,产能利用率低、资产负债率高,高端人才缺、低端用工多等现象非常普遍。提高行业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推进去产能提升供给效率、生产智能化提升工作效率、服务专业化盘活存量资源效率、资产轻质化提升资产效率。

一是淘汰了一大批竞争力不强的落后煤炭产能。2016年关闭退出19处生产煤矿,退出产能1830万吨,涉及职工近4.4万人,约占同期全集团煤炭产能和职工的17%和47.5%。

近年来,陕煤集团针对自身的短板开展了深刻的自我革命。

二是围绕煤炭的绿色生产和高效清洁利用开展技术攻关。在生产环节,通过智慧矿井建设、保水开采新工艺、瓦斯零排放矿区建设、无人值守技术应用等举措,不断提高生产矿井的智能化装备水平和矿区循环经济建设。在消费环节,大力发展“煤粉—高效锅炉—供热服务”产业链,实现了煤炭燃烧的超净排放。在交易环节,探索通过洗煤、电子配煤等手段,推行煤炭产品标准化,为用户定制标准化的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依托陕西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实行网上交易,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费用。

四是开办“陕煤思创学院”,大力挖掘和培养年轻后备干部。把党的建设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有力提升了管理效率。同时,严格落实末位淘汰考核,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三是按照适度相关多元的思路,重新梳理了“能材并举”的煤化工发展方向。加快了自主开发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和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

三、深入推进传统煤炭产业的全要素提效率,改革创新求突破

观察固有频率与振型,理论计算软件得到的3阶模态与6阶模态为真实模态。1阶模态与2阶模态、4阶模态与5阶模态固有频率都很接近。从图4可知,1阶振型与2阶振型相似,4阶振型与5阶振型相似,这极有可能是密集模态或重根模态。采用试验模态分析可验证上述推论。

陕煤集团通过大幅度去产能,极大提升了保留煤矿的产能利用率,所属矿井的产销量基本实现了满负荷运行。率先建成了全国首个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成功实践和再创新了110-N00采煤工法,为减员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雄厚技术力量打造了多支专业化生产服务队伍,既安置了退出矿井的富裕人员,又为新矿井输出了成建制的技术队伍,并为新矿井节省了培训成本和设备投入成本。目前,陕煤集团内部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以及面向社会的托管运营已占很大比例。尤其是近年来与商业性银行开展的数百亿债转股,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减轻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显著优化了企业的资金结构。这些改革创新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虽然辛苦,但企业为我们解决问题,还加大了奖励政策,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好好干。”甘岔子加油站员工小张说。

烫漂的本质在于控制蔬菜速冻生产的酶活性,分解纤维组织,除掉辛辣涩等味道,方便烹调处理[2]。另外,针对即食产品,杀青还应当起到杀死和减少致病菌的目标。加工环节能通过管理烫漂温度与时间,实现钝化酶、避免蔬菜变色、消灭或减少致病菌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煤炭产业升级换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机、条件均已成熟,只要煤炭企业持续用功,主管部门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在不远的将来,相关产业定能顺利实现能级跃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矿井模态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矿井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煤炭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及其作用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