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牦牛的品种与分布

2019-01-12 01:58祝超智赵改名郝婉名参木友
中国畜牧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草甸牦牛高山

王 可,祝超智,赵改名*,郝婉名,田 玮,参木友

(1.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0)

牦牛起源于中国,是流淌着远古血液的珍稀物种。牦牛的发音来源于藏语发音“Yak(雅克)”,所以牦牛也被称之为“雅”牛。有关牦牛的记载最早可见于三千年前的殷商文化的金文之中,明代李时珍在其所著医书《本草纲目》中对牦牛也有所记载,在此书中犛牛指的就是生长在深山中的野牦牛,而牦牛则是已被驯化的家养牦牛。至于野牦牛的驯化则要追溯至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古羌人最终将从藏北羌塘区所捕获的野牦牛驯化。很多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南坡等地域所分布的牦牛与饲养习俗大多是古羌人随着水草迁移而后又定居于该地所遗留的分支部族文化[1]。古往今来对于牦牛的研究鲜有系统概括,多是对某个或某几个牦牛品种的报道与调查,并且信息多有不完整、不准确之处,而其中有些种群数量以及品种信息数据为数十年前研究者所提供,可靠性不高,亟待对我国的牦牛整体信息数据重新补充校对汇编。故本文根据2011 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中《牛志》的分类,着力将处在中国境内的牦牛类型及分布、体况、生产性能等信息进行整理,为今后的牦牛研究提供参考。

1 牦牛的分布及类型

牦牛一般分布在我国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东至雪域岷山,南达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北抵至阿尔泰山山麓2 000~4 500 m 的高原、高山、亚高山的半湿润寒冷气候区域,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省、四川高原和高山区、新疆中部天山、甘肃南部的祁连山和滇西北的高山区、内蒙古贺兰山区以及河北省北部寒冷山区,北京西山寒冷山区也有零星分布。2016 年底,中国的牦牛总数约为1 400 万头,占中国牛总数的1/6,仅次于黄牛、水牛,居第三位[2],其中青海约497 万头,西藏约393 万头,四川约388 万头,甘肃近106 万头,新疆约有23 万头,云南约有6 万头[3]。在中国境域以外的地区,牦牛分布在蒙古、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锡金、不丹等靠近中国青藏高原牦牛生产区的高山地区,约占全球牦牛总数的7%。

我国牦牛由于各个种群牦牛主产区的地理环境、水草类型、气候特征等一系列人为或天择条件导致了种群间的分歧和变化,根据牦牛的种群特征与分布信息将牦牛分为两大类型[4]:第一种是青藏高原型被称为高原型或草原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腹地,包括青海、西藏大部分地区、川西北高寒草原、甘肃甘南草原和祁连山区,其中西藏牦牛是引进到新疆山地草原地区的牦牛本源。第二种是横断高山型简称高山型或者谷地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横断高山脉的高山地带,还包括西藏东部的高山草原、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南部和四川西南部的高山峡谷地区,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也有所分布。

2 牦牛的品种

2.1 九龙牦牛(高山型) 20 世纪70 年代末,西南民族学院、甘孜州农牧局、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等单位主持的“四川省牦牛资源调查组”在横断山脉北段、甘孜州的九龙和康定县南部高山草地上实地调查时发现了九龙牦牛。九龙耗牛的主产区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和康定县南部的沙德区以及雅安县石棉县、绵阳市平武和北川,主产地海拔在3 500 m 以上,地形多是高山峡谷,草场为高山灌丛及高山草甸,牧草以杂类草为主。九龙牦牛是国内外牦牛种群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并且品质相当优良,属于我国横断高山型牦牛的一种,2014 年共有5.3 万头,年出栏5 000 头[5]。九龙牦牛初生体重较大,平均初生体重15.56 kg,平均6.5 岁以上成年公、母牦牛体重分别达541.32、323.42 kg。九龙牦牛以肉役兼用为主,全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240.42 kg,公牦牛、母耗牛及阉牛平均每头产毛、绒13.92、1.82、4.32 kg[6]。

2.2 麦洼牦牛(高原型) 麦洼牦牛大都分布在阿坝州北部的阿坝、若尔盖、红原、松潘、南坪、壤塘等县的高寒地区,因为中心产地原属于麦洼部落所以命名为麦洼牦牛。麦洼牦牛是在20 世纪40 年代对其有了初步调查资料,被收进四川省地方优良畜种资料汇编,2014 年总数约为40 万头[7],主产地海拔在3 400~3 600 m,地形为丘状高原,草场为高寒草甸、沼泽草场,牧草为禾本科、莎草科为主。麦洼牦牛初生体重较小,公犊、母犊平均初生体重分别为13.42、11.92 kg,6 岁成年公牛体重324.42 kg,成年母牦牛体重221.42 kg,成年阉牛体重为378.82 kg,全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244.02 kg,成年阉牛平均屠宰率为55.32%,净肉率为42.92%,成年公、母牦牛剪毛绒量平均分别为1.43、0.35 kg[8]。

2.3 中甸牦牛(高山型) 中甸牦牛的主产区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高山草原,因产地在中甸地区所以命名为“中甸牦牛”,至2013 年存栏数在79 000 头左右,产地地形为高山间有丘原,草场为高山灌丛及高山草甸,牧草以杂草类、禾本科草为主,海拔在3 276 m 左右。6 岁成年中甸牦牛体重平均为287.00 kg,公、母牦牛的平均体重分别为321.00、198.00 kg,阉牦牛的平均体重342.00 kg;平均屠宰率达48.48%,其中公牦牛45.51%,母牦牛45.18%,阉牦牛54.76%;平均净肉率达37.17%,其中公牦牛32.32%,母牦牛34.12%,阉牦牛45.11%;产奶母牦牛全泌乳期平均泌乳量为216.00 kg;成年公、母牦牛的平均剪毛绒量分别为3.25、1.32 kg,含绒率分别为15.12%、16.31%[9]。

2.4 天祝白牦牛(高原型) 天祝白牦牛主产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大滩、永丰滩、阿沿沟草地,2013 年存栏数为19.7 万头[10],产地地形多为山原宽谷,草场为亚高山草甸阴坡多灌丛,牧草以莎草科、禾本科草为主,所处海拔在3 000 m 左右。白牦牛标志是全身白毛,皮肤为粉红色,多数有黑色素沉着斑点,被誉为“草原白牡丹”。公犊、母犊的初生重平均分别为12.00、9.50 kg,6 岁成年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272.65 kg、217.53 kg;成年牦牛平均屠宰率为52.02%,净肉率为39.94%;成年公牦牛、母耗牛、阉耗牛的平均产毛量分别为4.54、1.76、1.97 kg,产绒量分别为0.46、0.43、0.41 kg,母牦牛全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450.00 kg[11]。

2.5 甘南牦牛(高原型) 甘南牦牛属于肉乳毛兼用型的经济类型[12],主产区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寒草地,主要分布在下辖的玛曲、碌曲、夏河三县及合作市,卓尼县临潭县的部分纯牧业乡,地形多为丘原,草场为高山亚高山草甸,牧草以禾本科、莎草科为主,生活海拔在3 300~4 400 m,至2013 年共有约77.29 万头[13]。甘南牦牛公、母犊的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3.35、12.87 kg,6 岁成年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354.40、209.92 kg。成年阉牦牛的屠宰率平均为49.81%,净肉率平均为36.74%,母牦牛屠宰率46.08%,净肉率33.46%,全泌乳期产乳量约为320.00 kg,成年公牛产毛1.09 kg(其中绒毛0.34 kg),成年母牛产毛0.92 kg(其中绒毛0.27 kg)[14]。

2.6 青海高原型牦牛(高原型) 青海高原型牦牛主要分布在玉树、治多、曲马来三县六个乡镇,2010 年存栏数约为260 万头,产区多为高原地形,草场为高山草甸区,牧场以莎草和杂草为主,海拔在3700~4 000 m。4.5 岁青海高原型牦牛成年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440、260 kg[15]。全泌乳期的产奶量约为274.04 kg,成年公、母牦牛可以产毛绒1.01、0.60 kg,成年阉牦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2.96%,净肉率为42.46%[16]。

2.7 西藏高山牦牛(高山型) 西藏高山牦牛主要分布在东部高山深谷地区,地形以高原高山为主,草场为高山灌丛及高山草甸,牧草以杂草类草为主,海拔在4 000 m 以上,截至2016 年共有140 余万头。其5 岁成年的公、母耗牛平均体重分别为420.62、242.81 kg,西藏高山牦牛公牦牛、母牦牛、阉牦牛的产毛量分别为1.76、0.45、1.70 kg[17]。

2.8 帕里牦牛(高山型) 亚东牦牛产于西藏南部亚东县山原区即帕里地区,所以亚东牦牛也称为帕里牦牛,帕里牦牛的主产区是亚东县的帕里镇和康布乡,是西藏自治区非常重视和保护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产地地形为高原山地,草场为高山草甸,牧草以禾本科、莎草科为主,海拔为4300 m 左右。截至2014 年,帕里牦牛存栏数为2.04 万头,帕里区有牦牛6 681 头[18]。帕里5岁成年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288.01、217.11 kg,成年牦牛平均产毛0.15~0.50 kg,产绒0.15~0.41 kg,平均屠宰率为55.63%,全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199.80 kg[19]。

2.9 娘亚牦牛(高山型) 嘉黎牦牛主产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也被称为娘亚牦牛,主要分布于嘉黎县东部以及东北部各乡,地形为高原山地,主要放牧的草场为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山草甸等,牧草以杂草类为主,其次为莎草科、禾本科草,分布区海拔为3 700~4 400 m。嘉黎牦牛2007 年存栏10.5 万头左右。嘉黎牦牛犊初生重较大,公犊、母犊牦牛的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3.71、12.81 kg,成年公、母耗牛体重平均分别为420.61、276.41 kg,阉牦牛体重平均为473.21 kg,阉牛屠宰率为55.01%,净肉率为46.8%;母牦牛屠宰率为49.52%,净肉率为43.11%[20],全泌乳期产乳量147.00 kg[21]。公、母牦牛平均每头产毛量分别为0.69、0.18 kg,嘉黎牦牛平均产绒量为0.61 kg[22]。

2.10 斯布牦牛(高山型)“斯布”为地名,原系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牧场,主产区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含念青唐古拉山南缘,中心产区是距离墨竹工卡县20 km的斯布山沟,该产区的草场多为高山草甸,牧草为多年生草本与杂草为主,海拔在3 789~4 200 m[23],在2015年存栏约3500 头。成年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375.51、211.71 kg;公牦牛的屠宰率为44.76%,母牦牛为49.18%,阉牦牛为53.10%;公牦牛的净肉率平均为34.82%,母牦牛为39.98%,阉牦牛为42.30%;全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179.70 kg;公、母牦牛年产毛量平均分别为0.81、0.16 kg,产绒量平均为0.21 kg[24]。

2.11 木里牦牛(高山型) 木里牦牛品种形成历史悠久,是由羌人带着牦牛南下进入四川定居,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与人工繁育形成的一个地方牦牛品种。木里牦牛主要分布于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部、青藏高原边缘的横断山区,地形多为高山、山原、峡谷地貌,主产地海拔在2 100~3 500 m[25],以高寒灌丛草地为主,牧草以羊茅、莎草为主,2005 年共存栏木里牦牛4.29 万头。6 岁成年公、母牛体重分别约为360.00、240.00 kg,全泌乳期产奶约400.00 kg,屠宰率为53%,木里牦牛年平均产毛量0.50 kg[26]。

2.12 巴州牦牛(高山型) 巴州牦牛主产区在天山中部山区,分布在和静、和硕、博湖、且末、若羌等县,其中和静县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为中心产区,地形以山地为主,草场多为亚高山草甸,牧草以禾本科草为主,海拔在2 400~2 700 m,2013 年底巴州牦牛存栏大约为11.6 万头[27]。巴州成年公、母牦牛体重分别为367.00、264.00 kg,初生公犊、母犊分别重15.44、14.16 kg,母牦牛年均产乳量260.00 kg,公、母牦牛年产绒量分别为2.91、2.81 kg,成年公牦牛屠宰率平均为48.61%,净肉率平均为31.97%[28]。

2.13 大通牦牛(培育新种) 大通牦牛被收录进本文算是一个特殊的牦牛品种,它并不是由原始的牦牛祖先慢慢演化而来,而是经由人工杂交培育出的优良新品种。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牦牛培育新品种,“大通牦牛”的育种父本是野牦牛,母本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的优良个体[29]。大通牦牛主产地多为高原,草地类型主要以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为主,牧草以冷地早熟禾为主,海拔3 000 m 以上,截至2010 年存栏数为2 万头,初生重公牦牛平均为18.19 kg,母牦牛平均为17.98 kg,屠宰率平均为47.35%,净肉率平均为37.46%[30]。大通成年的公、母牦牛产毛总量平均分别是1.99、1.52 kg,平均产绒总量分别是0.85、0.63 kg,成年母牦牛全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262.00 kg[31]。

3 结论与建议

1983 年我国牦牛在1 292 万头左右[32],截至2016年底,中国牦牛约有1 400 万头,可见这30 年间我国牦牛种群数量并没有太大起伏,这也得益于我国对牦牛的保护与发展,而牦牛种群的优质性在选育中逐年增强,并且人工培育出了生产性能高的全新优良品种。牦牛是我国珍贵的畜牧资源,牦牛肉具有肉质鲜美、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等优点,国家农业部还将其定义为“绿色食品”[33]。在我国牛肉供给严重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合理利用和开发牦牛资源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不过随着牛肉加工业的发展,牦牛的局限性也早已暴露出来,如主产区集中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运输成本较高,一般牦牛屠宰年龄较大,肉质偏老,加工技术跟不上,特别是牦牛副产品的类型非常少,能够销售的更加稀有等等[34];此外,在产肉性能、肉质及工业化批量生产加工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于以上牦牛产业所显露出的局限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3.1 利用科学手段改善品种特质与饲养条件 从根本上打破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等天择因素所导致的牦牛缺陷,选取优良种群培育更多品质优良的牦牛新品种,以改善对环境的耐受性、繁殖能力、产肉性能、肉的口感与质量等,并根据季节进行科学补饲,发挥牦牛生产潜力,淘汰年老低产个体,提高牦牛生产的质量与效益,缩短饲养期,加快周期循环,以减少草场负载量。

3.2 加快拓展牦牛加工渠道与综合利用 通过与现代化产业结合,逐渐替代传统的牧区牦牛加工,并加强皮毛骨血角蹄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高牦牛的整体利用价值,由粗放管理转型到集约型生产加工,遏制牦牛在牧民手中夏肥冬杀的不良循环,以减少资源浪费,集中育肥、适龄屠宰并相邻屠宰场批量化加工,方便牦牛产品的对外输出,提升效益减少环境交叉污染,并降低成本。

3.3 开发新的牦牛制品打入市场 集中技术开发适宜牦牛肉质的独特产品,并通过科学技术来改善牦牛肉的缺陷,在保证传统牦牛产品风味的同时,提升贮藏期与产品质量,达到高档化、安全化、多样化的三化合一体标准,建立多个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头发展,改善运输手段,使更多的牦牛新产品进入市场,并进一步拓宽国内与国际市场,形成一条自养殖到销售的牦牛产业一条龙,带动牦牛产区经济发展,稳定我国的牦牛产业。

总的来说,在进行资源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强繁育,将繁殖了万年之久的牦牛发扬光大,开发更多的产品,运用更多的技术手段改善其肉质,创造更多的价值,不仅是为牧民更是为我国的牛肉产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草甸牦牛高山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山地草甸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馒头草甸
跟着牦牛去巡山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高山从何而来?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