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的艺术观念及礼仪

2019-01-12 02:43卞向阳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画像石礼仪题材

□何 琳 卞向阳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汉画像石作为墓葬装饰的习俗,较为完整地储存了当时社会文化所遗留的精髓,它是人们对民族精神的永恒追求,并为后人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汉画像石图像题材内容丰富、地域广泛,包括现实生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道德教条及图案装饰五类。

一、汉画像石的艺术观念

在汉画像石中,我们能清晰真实地感受到汉代人对生死的态度,死是生的极致,死又是再生的开始,生死观的观念毋庸置疑地在汉画像石中展现出来。汉画像石中展现的祠堂建筑图具有明显的“死亡”观念发展演变趋势,从一层地面祠堂建筑至二重楼阁图,再至多重楼阁图,层层递进,代表了汉代人对死后的祈愿越来越多,由最初的纯粹死亡和丧葬观,到希望死后享受生前一样的富裕生活,最后则除了享受生前所有外,还要祈求比以前更为富裕。汉画像石中关于“生”的主题通过生殖崇拜图和神仙信仰图来凸显。

汉代很重视夫妻关系,汉平帝曾认为夫妻融洽有助于父子亲近度,有助于人伦发展。汉成帝认为夫妻关系是稳固江山的重要保障。到了汉武帝时期,甚至提出“夫为妻纲”“妻合于夫体”“夫尊妻卑”的思想。在汉画像石中同样给予我们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这一系列的图像题材显示出汉代生死相随的夫妻之情,甚至反映出汉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具体可以分为三类图像,分别为秘戏图、日常夫妻之间的生活情趣图以及隐喻的男女之情图。这样的夫妻观念是令人钦佩的。

无论是神仙世界的图像题材,还是人间世界的图像题材,尊卑分明、主从有别的等级思想都牢牢地刻录在汉画像石的图像题材中。等级观在两方面尤为突出:其一,中上层阶级的奢侈生活与下层阶级的卑微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主人大酒大肉、畅快饮酒,奴婢侍从卑躬屈膝、提心吊胆,并且昼夜服务。其二,等级森严的制度体系。汉画像石中人物所佩戴的冠饰是最能体现等级差异的服饰品,还有出行的代步工具车马以及拜谒图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以上,都让我们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汉代等级观。

二、汉画像石中的汉代礼仪

在汉画像石生活类题材中,体现最多的便是嘉礼,它是一种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能广泛使用的礼仪。宾礼和嘉礼其实很难区分开。宾,是一种针对来访宾客所实施的礼仪,以示尊重。宾礼虽不及嘉礼那样普遍使用,却也逐步演变成一种通行礼。在此它与嘉礼有重合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宾礼仍旧要遵守尊卑等级的观念,汉画像石中能够体现宾礼的题材主要包括拜谒图、奴仆图、迎宾图以及出行车马图等。凶礼与吉礼其实也很难区分开,其一,汉代丧葬活动中,需要子孙答谢各方宾客,并且定时祭祀,这种祭祀之礼又被划分为吉礼。民间普通百姓的吊唁活动中,本族与亲戚的参加必不可少,人数可能不会太多。而我们从某些汉画像石中看到的却是盛大的祭祀场景。其二,汉画像石中所折射出的生死观让汉代人看清生死的本质,促进了吉礼和凶礼发展。其三,汉画像石中体现丧葬祭祀礼仪的相关题材并不多,将两者放置在一起,对了解汉代丧葬祭祀之礼会有更多的帮助。

吉礼是指祭祀之礼,古人认为对神鬼的祭祀是牵涉到国家治乱安危的头等大事,在古代血缘宗法制的社会中,生死往往牵扯到家人声誉、子孙繁衍、家族祸福兴衰等诸多问题,人们把对富贵安康、家族昌盛等愿望具象化在墓葬中,让厚葬之风逐渐兴起并重视孝道,导致人在死后需要举行丧葬礼。丧葬祭祀之礼的图像题材主要包括乐舞百戏图、庖厨图、祠主受祭图以及送葬图等。

三、汉画像石艺术观念与汉代礼仪的关系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汉代官方思想后,汉代社会也在各个领域深受它的影响,这种重仁学、重礼制的观念逐渐浸染汉画像石,自然也浸染至汉代礼仪的言行举止中。汉画像石中的图像题材在向后世的人们展示着汉代人的艺术观念,从侧面也在烘托他们深受礼仪的约束,并对道德规范的遵从,这些社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在借助汉画像石题材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汉代的礼仪特点。礼仪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念的影响,并受到观念的制约。而观念也在礼仪的完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升华。观念与礼仪自始至终就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两者相互促进并不断完善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观念的产生更容易让我们清晰地分析汉画像石中所隐含的礼仪范畴。因此,了解汉画像石中的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汉代礼仪。

猜你喜欢
画像石礼仪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筷子礼仪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礼仪篇(下)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