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花开”德育主题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19-01-12 07:18山东青岛市李沧区永宁路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彩虹习惯德育

山东青岛市李沧区永宁路小学 于 飞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立德修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他反复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公民的发展与进步何其重要,所以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无法规避的义务和良知,是每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2017年,伴随学校“道永心宁”内生文化的提出,学校制定了“培养‘道永心宁’的花样少年”的育人目标,确定了“勇担当、会学习、善创造、爱生活、健体魄”五个核心素养,围绕“勇担当”素养的养成制定了“自我担当、同伴担当、学校担当、社会担当、中华担当”的德育目标体系,以期培养自我管理的示范者、同伴成长的陪伴者、学校精神的代言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对应该目标体系,学校构建了五个单元的德育课程,分别是:第一单元“习惯养成”、第二单元“仪式体验”、第三单元“学校文化”、第四单元“研学旅行”、第五单元“缤纷节日”,命名为“彩虹花开”德育主题课程。目前,德育课程正在有序实施,并向着达成目标进发。

下面,请跟随笔者一探我们课程研究团队对每个单元德育课程的实施路径和课程内容的设计究竟,并通过一组微镜头呈现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精彩画面。

一、习惯养成,培养自我管理的示范者

经过课程研究团队的思考与论证,这样设计了第一单元“习惯养成”的实施路径:按照学校“好习惯手册”的要求,分年级、分时段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培养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示范者。

课程内容设计为年级课程和集体课程两个部分:年级课程的内容是,不同年级的学生熟记并掌握学校“好习惯手册”中不同的好习惯;而黄线秩序我遵守、好习惯养成卡、彩练部落自治管理、劳动小达人等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课程。

微镜头——录制“黄线秩序我遵守”微课:我们学校的走廊特别窄,楼道拐角的位置经常发生碰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模仿交通标线,用黄虚线和黄实线把走廊一分为二,要求师生均靠右行且不能踩到或跃过黄线等。学校录制了介绍黄线秩序的微课作为课程教材,由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并练习。学校配有彩练部落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并纳入班级评选。在实施黄线秩序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面对学生,一味地说教是无用的,必须明确标准,而且要为学生营造让他能够接纳又容易养成习惯的环境,再加上练习与评价,才能逐步养成好习惯。目前,结合学校的“好习惯手册”,我们正在录制所有好习惯的微课,让好习惯的学习与练习更便捷、标准更明确。

二、仪式体验,培养同伴成长的陪伴者

第二单元“仪式体验”的实施路径我们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入学、入队、毕业等仪式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进入学校小伙伴就在身边,大家在相互的陪伴与帮助中成长,从而增加同学友谊,培养学生成为同伴成长的陪伴者、助力者。

课程内容同样分为年级课程和集体课程两个部分: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间或关键事件设计的年级课程有:“入学课程”“入队课程”“十岁成长礼”“毕业课程”等;而每个学期全体学生都要经历的开学典礼、休业式、升旗仪式、建队日等则设计成了集体课程。

微镜头——编写“入学课程”的课程纲要:确定开发“入学课程”后,课程研究团队首先着手编写课程纲要,来顶层设计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请教,我们知道一个好的课程纲要应该有:课程简介、背景分析、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学习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六个部分。于是我们从这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其中,“入学课程”的学习主题我们设计了四个,分别是:“初见永宁”——师生初见、分班仪式、手拉手交朋友、参观校园和处室;“亲子培训”——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爸妈是我的好榜样;“入学好习惯”——听彩虹花故事、熟知彩虹花语、我要做这样的朵朵(好习惯训练);“开笔礼”——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祈福祝愿。做课程我们是专业的、认真的,“彩虹花开”德育主题课程图谱上的所有课程的课程纲要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的编写和科学的论证,为有序、有效的实施提供保障。

三、领略文化,培养学校精神的代言者

第三单元“学校文化”的实施路径是:挖掘学校文化资源,通过听、讲、演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认同活动,让学生感受、理解“道永心宁”永宁精神的内涵,熏染永宁气质,培养学生成为“道永心宁”精神的代言者。

我们将与学校文化相关的听讲故事“彩虹色的花”(学校版)、初识美丽校园、学唱《少先队队歌》、学唱校歌、认识校园五景并做解说员、熟记“永宁赋”、创意彩虹花、“女孩课程”“男孩课程”等分布在不同年级,作为年级课程有序推进。

微镜头——挖掘校园文化资源雕塑“成长”:学校不断挖掘校园里的景和物的文化价值,用更加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学校的精神和文化。例如,校园里有一尊2001年由青岛汽车车辆改装厂捐建的雕塑,在“道永心宁”文化下,我们将其命名为“成长”,并集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解读了它的寓意:拥有智慧星和心钥匙的历代永宁师长,执着研道、潜心品学、助力花样少年绽放自我,芬芳世界,长成栋梁英才。学校将“争做雕塑‘成长’解说员”课程安排在三年级,期望通过课程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学校文化的魅力,做学校文化的代言人。目前我们已经挖掘了“校园五景”——雕塑“成长”、榉树下的回忆、五福图、彩虹花园、消防栓“守望”的文化价值,并通过年级课程再落地。

四、研学旅行,培养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第四单元“研学旅行”的实施路径是:挖掘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领略自然风光、感受社会发展、了解世界变化,锻炼合作、勇毅品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结合目前学校开发的校内外资源设计了年级课程——一年级开笔启蒙、二年级职业初体验、三年级踏青远足、四年级应急体验、五年级生存拓展、六年级户外露营,以及集体课程——“一带一路”游园会、踏春秋吟主题研学、行走的亲子课堂(寒暑假游学、周末玩趣)等。

微镜头1——三年级“踏青远足”课程:踏青远足前,课程研究团队赴实地进行选点,确定以毛公地河边的大广场为起点,到达合川路桥返回至起点,一共4.1公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距离足够长。怎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坚持走下来,并快乐地去体验这个过程呢?我们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在这段路中间有很多桥,还有很多标志性建筑,我们从中选取了6个打卡地点,并在任务卡上标注了具体的路线和打卡地点,在每个打卡地点安排有家长志愿者在等候,给到达的学生的任务卡上加盖打卡章,完成全部任务的学生会获得“能量袋”补充能量。缘于贴近童心的课程设计,所有参与的学生们累并快乐着,让我们也感悟到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一定要有学生喜欢的模样。

微镜头2——组织“一带一路”游园:为响应国家“丝路精神从娃娃抓起”的号召,学校进行了“一带一路”课程构建。要求每个班研究一个“一带一路”相应国,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了解该国的风土人情、合作项目等,并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研究。在课程成果展示环节,师生、家长一起把本班的教室装扮一新,一个国家一个馆,学生们分组由家长志愿者带队,根据设定的路线进行游学、盖章。在游园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差异,学习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丝路精神。

五、共度节日,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第五单元“缤纷节日”的实施路径是:以缤纷节日为切点,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妙,培养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节假日众多,课程团队进行了选择和课程编排,其中设计为年级课程的节日有:一、二年级共度中秋节和母亲节;三、四年级共度清明节和节约日;五、六年级共度重阳节、端午节和法制日。同时,将元旦、元宵节、学雷锋、教师节、国庆节、建队日、消防日设计为全体学生都参与的集体课程。

微镜头——共度母亲节:这个课程的参与群体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们。按课程要求,一年级的学生要回家给妈妈洗脚;二年级的学生则回去给自己洗校服。其中,洗校服的课程设计源于课程研究团队发现,课间在操场上打滚的低年级学生不在少数,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洗衣的要领、了解洗衣服的辛苦、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我们便开发了这门课程,具体流程如下:一是向妈妈请教洗衣服的方法,二是洗干净自己的校服,三是班主任组织交流,谈谈洗衣服的感受。这些课程在节日的时候启动,但不会在节日结束而随之结束,我们在课程设计时还建立了长效机制,延长节日体验。

“彩虹花开”德育主题课程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学校会根据学生道德养成的需求、学校精神锻造的需求,以及国家对德育的新要求不断地调研、调整、完善,真正让“彩虹花开”德育主题课程从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措施制定都贴着地面行走,让学生们的品格塑造与道德养成大道至简、大象无形。♪

猜你喜欢
彩虹习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上课好习惯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