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送外卖不去工厂,年轻人“抛弃”的究竟是什么

2019-01-12 08:47夏熊飞
时代邮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业余生活流水线工人

■夏熊飞

连续几年的招聘会现场,制造业、服务业普工或称万能工的“招工荒”问题依然存在。形成对比的是,一边是“招工荒”,大量年轻人“逃离”传统的工厂与流水线;另一边却是进入外卖行业的年轻人与日俱增,外卖行业从业者的年龄大多在26岁到30岁,35岁以下更是占比近七成。

传统的工厂与流水线,的确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但要说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工作有多轻松,恐怕未必。相比送外卖工作的日晒雨淋与不确定的业务量,工厂的工作环境与稳定性,其实更胜一筹。同为基层一线工作,工厂其实有着高于外卖行业的性价比。可为什么这一代年轻人,不像他们的父辈那代人在工厂埋头苦干,而是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是他们变了吗?

的确,这一代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接触的信息也远多于父辈,除了追求基本的温饱与物质满足,他们还有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个性也更加鲜明。在传统工厂流水线上机械式的工作,束缚与压抑了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挥。而在外卖行业,工作时间更加自由,劳动强度可以由他们自己掌控。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另外,相比于整天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工人,外卖小哥能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年轻人涌向外卖行业,这是他们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实事求是来说,外卖员是技术含量并不那么高的职业,而当下正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大量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想去工厂,势必会造成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在正常生产都岌岌可危的前提下,谈何转型与升级呢?

吸引年轻人回到工厂迫在眉睫。年轻人变了,我们的企业工厂也应跟着变,如此方能从如火如荼的外卖行业中“抢回”年轻人。

首先,当然要靠待遇来吸引年轻人。媒体上不时会见到某些工厂万元月薪依然招工难的报道,但往往噱头的成分居多。工厂要想真正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就必须改变待遇低、强度高、保障少的现状,让他们有足够的获得感,愿把目前的工作当成事业,而非暂时谋生的手段。

其次,工厂要改变把工人当“机器”看的理念。现在的年轻一代除了工作,还想要丰富的业余生活。而在很多的流水线工厂工作,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整天就是工厂、食堂、宿舍三点之间的单调重复。工厂一方面要改进生产技艺,例如用机器人从事一部分简单重复的工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应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也能有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休闲活动。

另外,过往都是开了企业工厂,等着工人千里迢迢来工作。如今很多年轻人不再愿意背井离乡,不少企业的工人也选择返乡就业,那为何老板们不能将工厂开到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去,让年轻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呢?

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想去工厂,是他们的个人职业选择,他们有着充分的自由,也理应得到尊重。但如果任由“宁送外卖不去工厂”的现象蔓延,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转型、升级都可能会面临更大困难。招不到年轻人的工厂,与其抱怨年轻人变了,倒不如好好反省下自己为何被年轻人“抛弃”,思考该如何改变才能重获他们的青睐。

猜你喜欢
业余生活流水线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Gen Z Migrant Workers Are Leaving the Assembly Line
流水线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SIMATIC IPC3000 SMART在汽车流水线领域的应用
教师应该追求幸福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