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血液健康谨防五大危情

2019-01-12 21:06王荣华
养生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铁质酸性血液

◎王荣华

医学专家说得好:“保护血液就是保护生命。”道理很简单,血液承担着灌溉滋养全身组织与器官的重任,如果出现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中老年人想要少患疾病、益寿延年,在日常生活中养护好血液至关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血液呢?

一防血液变“贫”

贫血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种血液病,究其病因多与营养不良,造成铁质、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缺乏有关,通常归于贫困病一类。奇怪的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餐桌食品无论花色或质量都已有显著改观的今天,贫血不仅未见减少,反而有所蔓延,成了一种“富贵病”。其实,稍加反思就不难发现,不健康的饮食模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偏爱洋快餐而疏远蔬果(导致叶酸等摄入量大幅度减低),盲目追求素食(素食大多贫铁),嗜烟贪酒饮浓茶而招惹营养“窃贼”上身(如烟中尼古丁、酒类饮料中的酒精“偷走”体内的维生素,浓茶中的鞣酸会阻碍食物中铁质的吸收)等。而一旦贫血临身,诸如头晕气短、面色苍白或苍黄、困倦乏力等病况就会缠上你,进而累及你的工作与生活。应对策略:①合理膳食是预防贫血最基本、简单的方法。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应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蛋类、豆类及其制品等。并尽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因为脂肪可抑制人体的造血功能。当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天热大量出汗时,不要喝大量的白开水,而应喝些淡盐水,预防低钠血症的发生。B 族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等)是红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饮食中以动物肝脏和瘦肉中含量较多。绿叶蔬菜等也含有叶酸,但应注意烹调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可预防缺铁性贫血。铁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内脏(如肝和肾脏)、牛肉、鸡肉、海鲜、干的青豆、水果干、深绿叶蔬菜等。另外,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如番茄、花椰菜、马铃薯等都会增加人体对铁质的吸收。此外,还要戒烟少酒、不饮浓茶等。②积极治疗某些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肺结核等。这些疾病会影响铁质的吸收,或增加铁质的消耗,导致造血原料的不足,诱发贫血。至于施行了胃切除手术的病人,可适当口服些稀盐酸,以促进铁的吸收。③慎用药物。如氯霉素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磺胺类可能引起溶血反应,避孕药增加维生素的消耗。故用药一定要请医生开处方,尽量趋利避害,不宜盲目自购自服,以保护血液。

二防血液变“粘”

正常的血液在血管中流淌,浓淡均匀,流畅自然,色呈鲜红。如果血液因某种原因聚集而浓,变得粘稠,则流动速度缓慢,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减少,医学上称为“高粘血症”,血色随之变得暗红。黏滞的血液流动速度减慢,有形成血栓的危险。而血栓一旦形成,可能阻塞血管,进而导致悲剧发生。如堵塞脑内血管,可引起昏迷、半身不遂,谓之中风;堵塞冠状动脉,则心脏供血中断,诱发心肌梗死。这些都是要命的疾病。换句话说,若要心、脑平安,务必防止血液变“黏”。

应对策略:①调整三餐,控制荤食,少食肥腻厚味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多的清淡素食。可通过食用豆制品、适量的鱼肉、鸡肉等来补充蛋白质,食用油可采用豆油、菜油、麻油等植物油。同时还应提倡“淡食”,菜肴不要太咸。②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特别是晚上睡前与清晨起床后喝上一杯(约200 毫升)温开水很有价值,可及时稀释血液,防止血液过粘,具有“立杆见影”效果。③如有必要,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三七、绞股蓝、丹参、川芎、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的中药以及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西药。如已出现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应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不可因为没有自觉症状而拒绝治疗。

三防血液变“酸”

人的血液中既有碱性成分,又有酸性成分,正常情况下两类成分处于相对平衡而略偏碱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如果你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了过多的酸性食物,便会使你血液中的酸性成分增多,使你形成“酸性体质”,这就为多种疾病提供了“温床”。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如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水肿、偏头痛等。

应对策略:食物的酸性或碱性不是根据其味道的酸甜而定的,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的性质来区分的。例如,各种肉食、蛋类、大米、面粉等食物,虽然味道不酸,但其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酸性,因此属于酸性食物,其特点是含硫、磷、氯等非金属离子多。蔬菜、水果、牛奶等食物则相反,虽然其中不少品种的味道是酸的(如水果中的苹果、杨梅、樱桃等),但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呈碱性,故属于碱性食物,其特点是含钾、钙、镁等金属元素多,可中和血液中过多的酸性成分。由此可见,为防止血液变“酸”,有效的办法是适当控制荤食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以7∶3 为好。

四防血液变“脏”

血液为何会变“脏”呢?一是因为外界污染物,如农药、杀虫剂,以及重金属铅、汞、镉,空气中飘浮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吃入)、皮肤(接触)等途径侵入血液;二是因为三餐的食物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了一些废物,这些废物如肠道中的硫化氢、粪臭素等进入血液。健康的人体,对微量的这些物质是可以排泄出去的,但是如果长期接触或者接触量过大,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应对策略:①尽量远离工业污染。②减少血液的“暴露”。包括远离毒品(共用针头),不到非法采血点卖血,减少不规范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生食瓜果蔬菜要反复清洗,尤其要改变赤足下地劳动的不良习惯。生、熟食品要分开,火锅里的菜品一定要熟透了再吃,不吃或尽量少吃生的、半生的海鲜、肉类。④利用蔬果排污。胡萝卜蕴藏大量果胶,可与重金属汞结合,生成新物质排出体外;大蒜的特殊成分可使人体内的铅浓度下降;青绿色蔬菜富含碱性成分,可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毒素重新溶解,随尿液排出,被誉为体内的最佳“清洁剂”,生吃或榨汁饮用效果最好;海带富含胶质,可促使侵入血液的放射性物质从尿中排泄;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血管的“清道夫”,可预防血栓形成,其特殊成分可以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木瓜富含蛋白酶,可分解体内的废物和积累的脂肪。⑤定时入厕,坚持每天定时大便,以减少有害物从肠道侵入血液的机会。⑥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抵抗污染物侵袭的能力。

五防血液变“质”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血细胞的分化、增殖都受到特定机制的调控,一旦这种调控“失灵”,造血系统将发生严重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此时的血液,已经“变质”。

应对策略:①不要过多地接触X 射线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线。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妇女在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过多的放射线,否则胎儿的白血病发病率会增高。不过,偶尔的X 线检查,放射剂量较小,基本上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②不要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滥用。③减少苯的接触,以苯为化工原料进行生产的工人一定要注意加强劳动保护。④家庭装修时尽量简单,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建材,以避免甲醛、氡气等诱发疾病。

猜你喜欢
铁质酸性血液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出土铁质文物的现场保护探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甜甜的柿子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