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减少甚至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2019-01-12 18:03黄敏
魅力中国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心理

黄敏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文昌街道第一小学,湖南 邵阳 422300)

校园欺凌多发于青少年群体,小学生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小学校园欺凌背后的原因不仅包括家庭因素与社会外界因素,还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心理因素。欺凌不仅仅会给被欺凌者带来伤害,欺凌者和旁观者的心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有效预防小学校园欺凌的关键。

一、欺凌行为的表现

校园欺凌是指青少年学生之间发生的欺负弱小、言语羞辱、敲诈勒索甚至暴力殴打的行为,分为单人、少数人和多数人实施的暴力,常常发生于校园周边或者人少偏僻的地方。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语言攻击。称呼受欺凌者侮辱性的绰号,发生矛盾时使用粗言秽语诋毁谩骂,传播关于受欺凌者的谣言或闲话。

强迫做事。要求对方为自己跑腿买东西、做卫生、写作业等。

肢体冲突。对受欺凌者进行重复的物理攻击,例如拳打脚踢、掌掴、拍打等,纠集同伙对被欺凌者使用器具群殴等。

掠夺财物。如抢夺东西、敲诈勒索等。

当众羞辱对方人格,恐吓讽刺。损坏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或衣物,甚至要求对方当众脱掉衣服、鞠躬道歉、写保证书等。恐吓、强迫对方做不愿意做的事。

拉帮结派,孤立、排挤受害者。

网上欺凌。在社交软件或网站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的言论或图片。

二、欺凌者的心理特征

小学校园欺凌者常常打扮得较为夸张,与其他学生不合群,言语中带脏话,说话粗鲁,攻击性明显,喜欢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伤害他人之上,遇事极易冲动,不计后果。

性格缺陷。小学欺凌者大多是因为家庭、性格等原因导致自身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具有攻击性,容易冲动,缺少同情心。其性格有的自卑且狂妄,有的过于自信自大,自控能力弱但支配欲很强,报复心极强。

认知偏差。相对于书本上的说教,影视和网络游戏更能左右小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喜欢模仿影视和游戏中的人物,认为拉帮结派惹是生非是江湖道义,无视法律法规,随意践踏他人尊严。在使用暴力侵害他人的同时,欺凌者的心理将会严重扭曲,对自身乃至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三、被欺凌者的心理特征

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身材瘦小,家庭条件不好,从小自卑,缺乏反抗意识;有些学生亲情缺失、不善交往,缺乏应变能力;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

自责心理。个别受害者在受到欺凌后会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懊恼,加以自责,助长了欺凌者的威风,为再次被欺凌埋下了隐患。

胆小恐惧。遭到他人的欺凌后,有些学生情绪一落千丈,萎靡不振,甚至神经高度紧绷、抑郁,谨慎敏感,不敢将事情告知家长与老师。

报复心理。有些受害者在遭到凌辱后,产生了极强的报复心理,并寻找时间与机会报复。

四、杜绝校园欺凌的策略

小学校园欺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小学欺凌事件频发现象,建议采用以下策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心理建设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但其自我认知能力仍有待提升。学校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例如,在课堂中呈现校园欺凌的真实案件,与学生一起讨论案件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以及正确应对类似事件的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建设。

(二)家庭教育促进性格塑造

家庭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家庭氛围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帮助家长明白其角色和责任,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应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随时关注孩子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多与孩子平等真诚地沟通,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不和谐是导致小学校园欺凌的一个因素,学会交往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学业压力,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等,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加强班风校风建设。

(四)安全与法制教育

学校要引导小学生转换思维,既要预防犯罪,也要预防被伤害,增强自身防范意识,掌握校园欺凌的预防及应对策略。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擅自离开学校或到安全隐患大的地方去。如果不幸遭受到校园欺凌,应主动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或者法律救助,或接受他人的保护,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另外,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欺凌造成的危害以及欺凌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司法部门应完善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制度,构建和谐的社会风气。对欺凌者的行为作出相关界定,制定法律条文,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打击向青少年传播恶意信息的闲杂人员。让学生认识到,年龄小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对于造成他人身心重创,甚至危害他人生命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惩罚,必要时应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学校园欺凌是学生间不平衡的攻击性行为,也是违背社会规范的表现,严重侵害了受欺凌者的合法权益,背离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宗旨。欺凌行为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难以估计的。对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有效地预防校园欺凌,为校园安全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校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