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
——以鲁迅“用笔杆子打仗”的精神为例

2019-01-12 18:03梁霄
魅力中国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鲁迅文学

梁霄

(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一、引言

所谓“水能载舟”,清末时期人民堕落,民不聊生。黑暗军阀和外来侵略让中华民族在十九世纪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责怪清政府懦弱,责怪外来侵略者残暴无人性,其实不然,如若民众愿意载动中国这个大舟,我们也不至于现在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铭记家国仇恨。在当时有志之士铆足了劲要救国,黑暗社会里人才辈出,他们笔下流淌着一页页心血造就的文学作品试图唤醒国民思想。如今的中国国力强盛,离不开前线的勇士,更离不开这些一步步走进人们心里的文学艺术。

二、鲁迅的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当时很多有志之士深受鲁迅作品影响开始救国,而现在的我们用曾经的作品警示自己时刻牢记民族大义。

(一)《狂人日记》反映的社会问题

鲁迅小说主要为乡村主题,他的小说集《呐喊》中白话文《狂人日记》为大多数人所熟知。“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话出自《狂人日记》,不难看出,鲁迅先生以小见大,旨在反映当时社会的的确确存在“吃人”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吃人”不是真的在吃人,而是说当时社会的黑暗再加上长年来被封建礼教侵蚀的人民思想,所以说的确是在吃人,却不是人吃人。什么是狂人?这问题都是当时存在的。我们可以认识到此处的“狂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中国人身上存在的劣根性。鲁迅先生以狂人的视角描绘自己的视角,描绘当时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摧残,乃至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阻碍,为的是救国救民。

(二)《药》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药》里一位得了肺痨的病人听信谗言,用爱国志士的鲜血来蘸馒头吃,还以为是治疗疾病的秘方。荒唐!可他就是用这些荒唐可笑至极的作品来证明社会黑暗,惹得我们连连发笑,笑他们的愚昧无知,其实也在笑人民思想的严重扭曲。鲁迅无法像用勇士的鲜血沾馒头吃的人一般,所以他有着反抗精神,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以犀利的笔法来揭示中国人最可笑最阴冷的一面,更深一层是为了抨击社会封建思想对人的禁锢。他用笔为武器,用文学艺术反抗,带动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携起手来,给了当时社会强烈的打击。他不去批判外来侵略,只想着如何改变国民思想,实现自救。

(三)《野草》的创作目的

除此之外,他的散文集《野草》也在警示世人,主要描写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他抒发自己对革命的热情,对百姓的同情,以及自己对封建迷信思想害人之深的憎恶。“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野草,根本不深,花也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他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直至于死亡儿腐朽。”鲁迅先生看着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看着黑暗统治的军阀对社会的无情打压,不反抗的人民心理使鲁迅又焦急又气愤,他拿起笔来唤醒国民,不畏强权,只为救国救民,他认为学医只能治标,对于现在的中国拯救国民思想才是重中之重。

三、评价

鲁迅先生笔下是文学艺术,先生本人更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民族栋梁。作家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中提到:“我受影响的现代人便是鲁迅了,我敬的,是他对人对事之不妥协。”

(一)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文学界称他为“中华民族之魂”,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如若没有他以及一些有志青年的文学创作,中国无异于在自杀,是他们批判统治阶层,给了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爱戴、拥护、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的作品给当时带来了巨大影响,被誉为“插向敌人胸口的一把匕首”,他给反对势力带来的伤害不是肉体的,而是精神层面的。作家林志浩评价鲁迅:“鲁迅是巍峨的崇山,也是浩瀚的大海,要为这样一位革命的伟人立传,确非易事。”他身上肩负着民族重任,他的创作动机在于救国救民,不畏强权的揭露丑恶。他认为这是一个作家的责任。

(二)鲁迅先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鲁迅的创作目的在于救国,另一方面也是反对禁锢统治,人民拥有自由才是实现他目的的前提条件。他笔下的阿q被赵太爷打骂也不反抗,这代表了蒙昧,而他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反对蒙昧。在当时蒙昧是整个社会的现象,不是个例,鲁迅想要人民自由。

四、浅谈文学的社会责任

(一)优秀的文学对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在古代,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了巩固自己专制统治,用极其残暴的方式“焚诗书,坑术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由此可见,文学创作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思想发展程度。政治与文化相辅相成,专制政治,同时也禁锢人们思想,鲁迅用散文集、小说集等一系列作品示众,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开创白话文,极力打击封建势力。鲁迅用文学作品反映现状,暂且不论文学方面的成果好坏,只论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的确承担了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

(二)文学对后世的鼓励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撼动人心,它是有形的,却又无形的散入人们的身心。海伦凯勒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读者乐观,温斯顿用《阿甘正传》警示读者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奋力奔跑。在人民思想禁锢之际,鲁迅用无数文学作品批判,解救人民,甚至以后都足以成为时刻提醒人们民族意识的重要“食粮”。

(三)文学对人的熏陶

我们感受李白的狂放,模拟他“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游历林徽因的情感世界,学习她“人间四月天”的温暖。即使一部小说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他的创作手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鲁迅是现实主义的创作者,如今天下太平,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幽默讽刺手法和他不畏强权的创作精神也未尝不可。

五、结语

文学是人民的精神食粮,文学的社会责任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创作符合当时社会大背景的文学作品,推动人们思想发展,与时俱进。其次,对后世产生一定积极作用,无论是励志的文学还是批判的文学,对现在而言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鲁迅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鲁迅,好可爱一爹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阿迅一族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