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2019-01-13 03:15黄玖琴王德召董业均
魅力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课外

黄玖琴 王德召 董业均

(1&2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3.北方亚事资产评估事务所,北京 100061)

转型发展是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常态,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推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教学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在教学改革中应走在前列。如何推动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转型发展时代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提出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进而更新教学内容,继而加强实践教学,最后强化能力培养四步走,逐步深入的改革路径,能够为该门课程找到教学改革的合适路径。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改革。一是全面推行移动教学改革。运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优势,把学生和教师的手机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使手机由低头工具变为学习利器。利用学习软件构建与实体班级一致的线上班级,在线上班级里面上传丰富的学习资料,包括课程讲义,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等,学生可以在线上班级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线上布置预习通知,作业,课堂讨论话题,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实现签到,抢答,选人答题等活动,有效辅助教学。课后可以线上回答学生提问,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还可以在线批改作业。期末可以通过线上数据记录导出学生平时成绩,也可以开展线上考试。二是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所谓翻转,即改变教学形态,转变师生主体地位,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教练员,主要负责课堂教学设计,研习话题布置,课堂教学控制,话题引导等。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为运动员,是课堂教学的主角,通过提前学习,准备讨论材料,课堂上就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相互讨论明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每次课堂结束教学前进行总结,提出讨论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也对相关话题进行延伸思考。三是推行问题引导式教学改革。问题引导式教学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问题,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并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在交流中学习。通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等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参与度。[1]

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从如下几点推动。其一,及时更新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近现代历史课,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大的事件。例如,补充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最新的全国两会精神,一带一路的政策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更新的内容的选取上要凸现权威性,从官方渠道获取最新的资料,对相关解读和评论的选择也要尽量找到全国知名学者的权威解读,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其二,将中国近现代史学界最近的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也要突出学术前沿问题,教师应应广泛阅读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最新的学术专著和期刊论文,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最新的学术观点。教师对了解到的学术动态也要加以分析,找出切合课程实际的,学生易于理解的观点增加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供教学研讨使用。在教学中增加最新的研究动态的内容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术问题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三,推行专题化教学改革。专题化教学是把课程教学内容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若干教学专题的教学方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推行专题化教学,具体实行中可以把授课内容划分为八个左右的专题。具体来说,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的衰落,专题二,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专题三,对国家出路的初步探索,专题四,对国家出路的继续探索,专题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选择,专题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专题七,对国家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八,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这种专题化的内容整合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同时使授课内容逻辑性增强,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探讨,更加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当然,专题化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方面,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专题教学中做的得心应手,才能为学生带来精彩授课内容的同时,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获取知识以外的能力。

三、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重视课程实践教学,以便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契合。[2]实践教学是推动理论到实践的关键,也是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关键方式,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具体可以分为课外实践教学和课内实践教学。一方面,推动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的实践教学方式,推行的关键是建立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比如校史馆,还有部分学校拥有的地方文化展览馆,廉政文化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可以充分利用高校驻地资源来建设,比如红色文化基地,历史名人故居,纪念馆,新农村建设典型,乡村旅游开发典型等。教师应每学期带领学生至少开展一次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要有活动方案,活动中要求学生按要求参与实践,严格遵守纪律,活动结束后按时完成实践教学作业,并就实践活动展开课堂讨论。通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促进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推进课内实践教学。限于时间及场所,每学期一般仅能开展一次课外实践教学,而课内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弥补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课内实践教学就要利用上课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体组织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课上播放历史相关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对内容展开研讨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这种形式也是当前的常用形式,这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较大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引入情景式实践教学,教师通过编排历史情景剧,要学生对号入座进行角色扮演,重演历史经典剧情。这种方式是学生比较欢迎的课内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角色演绎当中,并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与理解。

四、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转型发展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开展教学。具体来说,一是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重点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转型发展时代教学中必备的人才培养任务。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从而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继续阅读文献,进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准备,学生课外通过各种媒体了解这一热点问题,并通过对各种获取的资料的初步分析,找出主要的资料,并在脑海中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前布置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互动,分析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通过教育学生辨别是非的标准,让学生在是非面前形成自身的一个评判标准,这样就可以拥有是非判断的能力。总体来说,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弘扬正能量,力挺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应适应发展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自身课程建设的需要。找出教学改革的合理的路径是转型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课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小满课外班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