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执政基础的新变化与优化从产业工人①中发展党员的问题研究
——以H市Y区为研究样本

2019-01-13 05:01赵丽萍陈华杰
魅力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入党党组织

赵丽萍 陈华杰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浙江 杭州 311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同时,价值观念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社会矛盾扩大化等诸多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执政基础的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吸收产业工人中间的优秀分子入党,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为此,课题组提出优化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当前H市Y区优化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一线产业工人由于择业自主性的增强,流动性在逐步加大,这给产业工人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开展、党性锻炼、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造成了新的困扰。

(一)基层党组织思想重视有待加强。企业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到位,企业基层支部发展步伐还不够理想,一些企业更多的是注重生产,一线产业工人入党名额分配占比不够;还有的总认为发展党员是“软任务”、“虚指标”,发展也可以,不发展也可以,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认识到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而只是片面认为只要生产经营工作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导致出现发展新党员特别是产业工人新党员数量偏少的局面。此外,一些传统企业在关、停、转的过程中,无暇顾及导致影响党员的发展。总体上看,生产一线工人党员占工人总数虽然比以前有所上升,但企业机关(管理层)党员多,生产一线工人党员少,仍不能适应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二)选人育人渠道不够通畅。有的基层(企业)支部工作主动性不强,等待积极分子上门找党组织,等待自然成熟,没有重视宣传引导和培养跟踪工作,造成“入口”不畅。部分优秀私营企业产业工人青年因流动性大等因素,入党积极性不高;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递交申请书的比较多,但名额有限;传统产业中产业工人因素质不够等原因,党员数量占比不高;高学历(研究生以上)的企业员工倾向加入民主党派。甚至有的企业因为非党员人数少,又多年没有年轻人进入本企业中,致使近年来发展党员的数量有所减少,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了断档现象。

(三)责任追究机制尚需完善。一些基层党组织(企业)的党务工作者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境界不高,导致源头把关不够严格、培养审核不够全面、发展程序不够规范等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基层党组织、培养联系人没有切实负起培养、教育和考察的责任,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记录本上时,发现培养人记录差别不大,每个季度考核意见甚至基本趋于一致。此外,还有的年轻党务工作者知识欠缺,业务操作不规范,时效性不强等问题。

(四)信息化水平亟待全面提升。企业党组织专职党务干部少,一些还是兼职的,难以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教育方法单一,内容空泛、手段呆板、大家疲于应付,没有或者很少运用体验式、案例式、模拟式的教学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别是把青年党员的党性教育与提高工作技能结合起来等方面显得尤为不足。此外,在推动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的运用,建立网上党校,开展产业工人党员集中轮训工作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主要原因分析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个体原因、环境因素、制度设计以及管理层面等方面因素。

(一)从个体层面因素分析。一是主观认识不到位。个别产业工人入党动机不纯,存在功利化倾向,认为理想信念虚无缥缈、遥不可及,从而产生入不入党是无所谓的事情。二是主观改造不自觉。一些产业工人党员平时不重视学习,加上工作繁忙等原因,放松了自身的学习,先锋模范作用差,使一些产业工人宁肯在党外,也不愿意同这样的党员在一起,影响了部分产业工人入党的积极性。三是“淡化论”影响。个别企业忽视了党的建设,淡化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个别工人甚至认为,党组织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甚至觉得入了党更受约束,因而不积极靠拢党组织。

(二)从环境层面因素分析。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加入产业工人队伍,使产业工人整体思想觉悟有所变化。一是市场经济(或多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在座谈会中,不少年轻产业工人认为,市场经济(或多元价值观)的负面效应是影响他们理想信念的主要外部因素,特别是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形成社会地位鸿沟,容易导致个人心理失衡。二是腐败现象的负面效应。个别年轻产业工人表示,党内腐败现象容易让大家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怀疑,削弱了大家对党的认同及入党的积极性。三是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不够。普遍反映,现在各类非主流媒体上宣传党员正面典型的太少,这可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

(三)从制度层面因素分析。首先,党员发展程序存在入口不严、出口不畅的情况。一些企业或多或少存在发展党员优亲厚友、考察培养程序不严格、党员老龄化现象等情况,同时由于党员出口不畅又导致了党员队伍质量难以提高。其次,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不够重视思想教育,对党员的理想信念考核激励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机制方法,使青年工人对党的历史、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缺乏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最后,“论资排辈”现象依然存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先培养发展知名人士和带“长”的,严重挫伤了他们入党的积极性。

(四)从管理层面因素分析。首先,党员权利与义务处理不当。在一些企业基层党组织中,对党员讲义务多,给予的权利少,只强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政治上帮助不够,生活上解决实际问题少。党内的事情党员了解不多,反映问题不受重视,削弱了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这也影响了部分工人要求入党的积极性。其次,党员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不够重视党员学习、教育、管理,仍习惯于命令式、运动式的教育管理方法,应对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时代的方式不多。不够关注“80后”、“90后”工人党员的思想动态。最后,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缺乏。个别企业内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管理存在形式主义做法,内容和形式陈旧单调、缺乏新意,效果不明显。

三、在党执政基础出现新变化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建议与思考

要优化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探索与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相适应的有效举措,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产业工人党员队伍。

(一)切实增强各类主体的思想政治意识,实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历史使命。一是增强企业出资人党建的主体意识。要着重研究解决企业出资人入党的问题,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发挥他们在产业工人群体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从根本上实现充分而有效地保障产业工人党员的权利,做到重点培育带动、加强宣传鼓动、表彰奖励促动。二是落实党组织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在优化产业工人入党的问题上,组织部门、街道(乡镇)党(工)委以及企业党组织,要各司其职,切实履行好党建主体责任,加强沟通联系,消除思想误区,增强思想认同,提升政治觉悟。三是激发产业工人向党组织靠拢的内生动力。要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引导技术骨干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引导优秀职工向党组织看齐。

(二)建立健全优化产业工人党员队伍结构的工作机制,拓宽外延调控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道路。一是建立“开源”机制。针对产业工人群体入党积极性偏低问题,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变被动,建立一个跨区域、全方位、内外结合的“挖掘”入党积极分子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建立优秀产业工人“种子”库、党员联系职工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动态信息库。二是建立“培源”机制。制定多方培养、接续培养的有效管理机制与办法,构建“双培养”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实施将优秀党员培养为党务工作者制度。三是建立“固源”机制。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严把“入口关”,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增强发展党员的灵活性。

(三)完善引导产业工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运行机制,提高党在产业工人中的影响力,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是建立体制协同、区域协同、上下联动的组织模式,搭建资源整合平台,组建红色宣讲团,拓展区域综合阵地,在开发区(园区)、镇街企业集中区域,构建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站),为发挥产业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设施。二是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带动作用,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凝聚企业职工合力,团结凝聚企业党员群众,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要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满足产业工人党员的组织生活需求,有效提高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的经常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组织生活网上阵地,建立“智慧党建”公共党建平台,不断拓展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空间。

(四)强化发展产业工人党员工作的保障机制,以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一是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由各级党委牵头抓总,建立区、街道(乡镇)各级“两新”工委上下联动协作工作机制、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以区域性党组织为核心,各类区域性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为外围的企业党建责任互联体。二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要注重信息化手段运用,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层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坚持在发展新党员中保证生产一线工人有相当的比例,明确新入党的产业工人党员在党员中的占比,同时要求产业工人入党的年龄和学历等不能一刀切。三是注重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导向功能和动力机制作用,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考核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奖励机制。

注释:

①本课题所指的“产业工人”的基本定义:综合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提法,并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认为,当前产业工人应包括在所有企业(一产、二产、三产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非公企业等)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同时,还应包括公办生产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中从事劳动生产的普通员工、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入党党组织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清华党组织公开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新时代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憨娃入党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