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精神在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2019-01-13 05:01汪爱平蹇晓艳罗树维肖小芳
魅力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示范区贵州绿色

汪爱平 蹇晓艳 罗树维 肖小芳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一、后发赶超精神的内涵

后发赶超,指较后出发的个体通过努力超过先前出发个体的现象和行为。后发赶超精神,是指后者敢于正视劣势、敢于采取行动、敢于超载前者的认知状态、心理准备或情感选择。如果一个地区将后发赶超精神作为施政理念,该地区一般是指落后地区,该地区必须存在后发优势,该地区必须通过学习、借鉴和吸收先发展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决策,选择更好更快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依靠各界力量形成强大建设合力,且该地区必须在奋起直追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以实现在短时期内实现超越式发展。

二、后发赶超精神在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一)深刻认识后发赶超的本质有利于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找到科学快速发展道路

“后发赶超”的本质就是高速度、高效率、高收益。后发赶超,必须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要求、有速度、促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在追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重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同步设计、和谐运行。后发赶超精神追求速度与效率、政府绩效与百姓受益并重。因此,“后发赶超”的本质要求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必须找到一条符合时代发展与本地特色的科学快速发展道路,强调在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更快,经济社会运行质量更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二)把握后发赶超的核心要义有利于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找准后发优势

后发赶超的核心要义,就是指导落后地区必须扬长避短,敢于面对发展劣势,找准后发优势,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全面快速高效发展态势。后发优势中多元的,即包括资源优势,也包括生态优势,包括人文优势或文化优势。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必须认真查找自身优势,这是后发赶超的核心。

三、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如何践行后发赶超精神

先进的思想观念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指南,落后地区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当后发赶超精神成为了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精神旗帜,我们接着要采取综合措施将精神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一)敢于面对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改造世界的障碍。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面对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决定着该地区、该民族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面对矛盾,才能启动新思维,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发现新情况,才能解决老问题和新问题。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更新思路,明确目标,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形成合力,在改革创新中发展破解难题。这是后发赶超的必要前提。比如,当前贵州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是资源环境,我们必须自纠自查,分析资源缺乏、环境恶劣的原因;贵州最大的优势是绿色,我们仍要分析怎样才能打好绿色牌。只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发展才是符合本地情况、符合本地实际的模式。比如,我们要发挥立体型、多样化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抓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工作;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水利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打造茶叶、马铃薯、蔬菜、辣椒、肉类、果品等产业链,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集中力量打造白酒、两烟、茶叶、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必须看到问题,看到瓶颈。打破瓶颈制约,要多招并用,比如实施高速公路建设“大会战”,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协调、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相统一、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速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一批能够引领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后备人才;采取特殊灵活,实现人才资源总量实现质量齐升等。

(二)建设精神高地,敢教日月换新天

任何地区都可能曾经贫困过、落后过。但有些地区能够脱颖而出,这最不开人们的精神力量的。“经济洼地”的面貌可能是人们“精神高地”建设缺乏的恶果。精神高地是指至真至纯至美至强的思想品质、价值追求、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体现着崇高的信仰与不屈的梦想,是一个地区及其人们精神所达到的高度。贵州精神曾经令人瞩目,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大关精神、三线建设精神、抗旱中彰显的贵州精神和“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这些精神就是新时代我们建设贵州人民精神高地的基础和依靠。在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我们要以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激励自我,以伟大的贵州精神建设好精神高地。只有打好精神旗帜,才能为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后发赶超之路提供航向和动力支持,才能为我们的奋斗赋予价值和意义,才能团结贵州各族人民同心同力向前进。

(三)具备世界眼光

当今世界,暗流涌动,各种力量此消彼长;放眼全球,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化学污染、总悬浮微粒超标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发展的质量及其对社会的意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没有美好的家园,没有可靠的食品,没有越来越长的寿命预期,经济发展又有何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后发赶超必须是科学的、卫生的、健康的、美好的。第二,世界上也有一些地区通过快速发展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人民幸福感的,这是我们后发赶超过程中要学习借鉴的地方;第三,世界上有些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也是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要学习的地方。比如,可以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资源禀赋的互补性,规划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重点面向东南亚和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省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加快口岸和大通关体系建设,推进加工贸易承接基地、出口基地建设,建立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持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和东南亚等各国各地区保持全面接触、交流合作;

(四)用好国家政策

本地党委、政府应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准确把握贵州重要战略地位和重要历史使命,提出实现绿色发展示范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即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家园。坚持“科学发展、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发扬后发赶超精神,不能仅凭蛮干,既要重视自力更生,也要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投资抓手、讲究投资效益。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保障、城镇建设等领域,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以此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同时,要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实施倍增计划,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既要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建立健全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就业培训、创业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促进在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产业多极发展的局面,积极面对存在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性产业比重大、产业层次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在扩大经济总量中调结构,以增量扩张带动存量调整,走调整型发展路子。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思路,推进农业现代化;调整工业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进资金和适用技术,增加工业的就业规模、资本规模和产值规模,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主导产业链延伸,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大企业带动、发展中小企业来激发工业活力;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资源加工产业一体化,重点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以航空航天为依托的装备制造业和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大批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开发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抓好旅游景区建设,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金融、会展、研发设计、动漫创意、软件产业、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基地,引进企业总部、地区总部,发展总部经济。

(五)挖掘自我潜力

经济发展是基础。但是,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一直以来,贵州各族群众“敬天畏地、顺应自然”的生态情怀,隐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深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为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提供民众基础和情感基础;“绿色健康、生态文明”的理性思维,是当前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来源,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在坚守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朴素智慧引领下实现经济社会的理性发展;“美美与共、团结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让绿色发展示范区内各民族多元共存、互促互助、协力争先、同舟共济。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实现生态更加优美,就要把“天人合一”理念作为地区自信的逻辑起点,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和谐、不以人灭天”的生态道德和“尚和合、求大同”、“和谐共处”的文化基因,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之幸福。

猜你喜欢
示范区贵州绿色
绿色低碳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