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019-01-13 05:01戴启香
魅力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乡风村民人才

戴启香

(中共独山县委党校,贵州 独山 558200)

一、人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打工潮促使乡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多年来各大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就是促进就业,而四十年来的社会就业热点是在城市。中央提出农村优先发展,部分就业热点将转移至乡村,这类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如今比较稀缺。

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的建议:一是招聘,吸引城市人才流入乡村。招聘人才,就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给与人才满意的报酬,搭建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满足其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二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培养人才,鼓励乡村人口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带领村民发展乡村事业。三是搭建招聘平台,完善人才安置体制机制,既要招得来,还要留得住;四是用好人才,农业技术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乡村建设人才、乡村带头致富能手等要做到人尽其才。

二、产业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了特色产品,围绕着这些农产品会形成很多条产业链,这个产业链联结的利益共同体越多,这个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会越好。建议:规模化的生产才能满足市场对这个农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品类商品的需求;为这个农产品设计多条深加工方式,发展与此农产品相关联的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包装,将产品按品牌规格打造好;发挥各种渠道的宣传作用,将品类商品宣传好,优质的产品、一流的服务,尽可能催生人们的购买愿望。

发展旅游业的建议:一是做好每个景点的包装设计,将最好的展示给游客才能赢得市场;二是做好宣传,发动文人墨客写游记、拍图片、抖音、纪录片发朋友圈、微博、QQ等做好旅游产品的宣传;三是优化服务,吃玩购住游每个细节尽可能细致周到,用一流贴心的服务打动游客。四是旅游行业是乡村人人参与的行业,提升本土旅游服务水平,要增强所有村民的服务意识、主人翁意识、文化素质。

旅游业带动下,未来乡村人员结构包括原住民、游客、城里来度假短租客、候鸟老人、商贾、附近企业员工等,他们共同和谐生活,田地可以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农产品定制等。这个群体要吃喝穿玩住购,乡村种植、养殖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就有了消费者,自来水、电力、建筑等也会随之兴旺起来,服务业也有了相对多的服务对象,一二三产就这样被带动起来,可谓一业兴则百业旺。

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条长而宽泛,提高了村民的就业率,解决了每个家庭的饭碗问题、生活质量问题,也能够带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兴旺,村民的生活才富裕,村集体经济才富足。

三、治理问题

村民处于社会阶层结构金字塔的最底端,他们在城乡分治过程中,长期低收入、低地位、低幸福指数,他们热切期盼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热切期盼有效治理。所有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的治理方式,他们都会竭力支持,这是乡村治理有效的群众基础。随着村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法制意识的增强,为民做主的治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乡村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

乡村治理的建议:一是村两委班子为主心骨。村两委班子在脱贫攻坚工作、社会事务治理中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他们联系各级党委政府,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是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二是致富带头人为领路人。致富带头人在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发展家庭农场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的需求等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他们在村民心目中头脑灵活、能干可信,成为其他村民的领路人,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乡村有效治理;三是动员村民自治。村民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帮助,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各村结合实际制定村民自治条约,让乡村治理有依据,有制度保障。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四是摆正政府位置。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放管服”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五是上下联动治理。调动社会各组织、各机构上下联动,共同协作、共同治理;

四、乡风文明

乡村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差异性,并不断融合接纳外来文化,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同地区的农耕文化是祖祖辈辈积淀下来的,在传承中不断渗透时代特点,不断改革、创新、进步。各地区的乡土文化随着信息化发展、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差异性逐步缩小,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的农耕文明、乡风民俗就有了更多的共性。乡风文明、公序良俗传承了某个区域千百年来积淀的文明并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创新优化发展。

乡村振兴就要提倡公序良俗,创建精神文明,发展乡村文化。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社会正气等的培育,需要党委政府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关于乡风文明的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各单位、群团组织要加强宣传引导,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要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媒体、学校、社区、报刊杂志、海报标语、微信、QQ等要宣传公序良俗、精神文明、乡村文化。二是加强监督。每个人都要自觉主动成为监督者,对乡村违反公序良俗、不讲精神文明、践踏乡风文化的言行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引导或依规处罚。三是完善制度。制定规则约束好人们的言行,对于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进行妥善管理和保护,动员全社会力量介入,爱护古树名木、遗迹旧址、传统技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生态文明

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有效地保护了苗木,宣传教育引导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近几年很多地区出台了各类规章制度保护河流、树木、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和大量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家提高了创建生态宜居乡村的自觉性。垃圾处理方式的进步,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乡村净化美化绿化。

乡村振兴不仅要求乡村具有高“颜值”,即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要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净化乡村旮旯角落,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还要求乡村富有“内涵”,即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要进一步激活资本、人力、技术等要素流动起来,促进农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新时代村民,发展农耕文化、培育乡风文明。

猜你喜欢
乡风村民人才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人才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乡风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文明乡风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