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综合 时政入微
——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学生时政阅读能力培养

2019-01-13 05:01黄玲玲
魅力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时政能力课堂

黄玲玲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000)

综合思维素养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纵向认识人类历史的进程,横向关注现实社会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内容的联系,包括生活主题与史地知识的联系、史地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大事件的因果联系等,并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的综合思维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时政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时政阅读习惯和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价值。

一、时政关注,势在必行

近年的初中社政中考试题沿袭开放性、时政性、综合性的特点。以2018年宁波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为例,涉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海南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宪法修正案》通过、党的十九大、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等重大国内外的时政热点,涵盖地理、历史、道德、法律等众多学科内容,相关试题分值总计40多分。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有关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时政的认识与了解,更注重要求学生能结合时政并联系所学知识有主见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材料题第20题第二小问为:“根据材料分析塞罕坝创造绿色奇迹的原因?”以及第三小问:“塞罕坝创造绿色奇迹给我们实现“新目标”有哪些启示?并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法治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不能只是单纯地从时政材料里面寻找答案,而必须综合运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在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科学、自主地归纳总结。可见,学生要取胜中考,就必须关注时政,而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更离不开时政。

二、时政教学,利在长远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时政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时政,关注考察学生的生活能力、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书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九上第二单元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这一教学内容时,我曾结合“习近平主席瞻仰红船遗址,提出弘扬红船精神”这一时政热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回忆复习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及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历程;从民族精神角度思考弘扬“红船精神”对实现现代化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大意义。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不仅锻炼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民族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时政阅读,重在策略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时政的关注不够,大多数同学都停留在“等、靠、要”的思想上,表现为过度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时政知识的灌输和考前下发的时政材料,普遍不具备良好的时政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时政阅读能力。针对这个实际问题,本人尝试引时政入课堂,灵活运用时政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时政作引,激发学生浓厚的时政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新鲜的时政热点、焦点话题一开场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由最初的陌生、好奇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十分重视每日、每周新闻热点的搜集,常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时政材料导入新课,或用时政的事例贯穿课堂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理解掌握教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并评价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时政意识,养成关注时政,阅读时政的习惯。如在学习八上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大化改新》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会结合“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这一时政新闻,引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引导学生追溯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然后结合史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联系隋唐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这一事件进而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目的、措施及影响。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较好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时政阅读习惯

课改后的《历史与社会》的课堂,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体验、感悟逐步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而鼓励学生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关注世界、感受时代的脉搏。本着这样的愿望,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时政专题讲座、进行时政专题复习等,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并自主获取知识。

以新闻发布会为例,我先要求学生课前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多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收集并整理热点、焦点新闻;其次,课上留出5-10分钟,让两三名同学进行一周一次的新闻发布,要求他们表述简明扼要,在突显重点新闻的同时,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全班提出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时政点评,并能积极回答相关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搜集、整理新闻)、动口(语言表达)、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现实生活。

(三)多维综合,教给学生科学的时政阅读方法

时政材料中蕴藏了许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道理,如何解读,怎样探究,主导权不在教师,而在于学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有机的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问答、讨论、调查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融会贯通地来解读时政热点,并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有主见地深入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

如在每周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曾结合“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一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尝试通过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巩固等教学环节,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各角度,深入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曲折进程、伟大成就和光明未来。

具体实施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确定时政专题

根据我们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每个弘毅小组先围绕着“改革开放”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选定时政专题,然后进行人员分工,从背景材料选择、教材知识链接、命题思路出示、相关例题分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由于时间、精力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课外收集材料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筛选整合。

(2)师生共同参与,组织课堂交流

在课堂上,结合讲述、提问、抢答等方式,学生分小组向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就提问的角度和回答的有效切入点进行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归纳不够全面和深入,或者某些观点存在异议时,教师应该进行科学的引导,并给与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从而树立学生时政阅读的充分自信,培养学生时政阅读的良好习惯。

(3)课后及时巩固,锻炼解答技巧

从应试角度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最终还需要科学的答题技巧来固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中考时政题的解题能力,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渗透科学的学法指导。通过随堂练习,巩固相关知识,锻炼学生“时政材料+书本知识+学科语言”的解答技巧。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初中学生时政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综合素养培养的目标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养成关注时政、阅读时政的习惯,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时政能力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时政要闻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时政资讯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