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银行会计业务化解操作风险的基本策略

2019-01-13 05:01彭琳
魅力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监督检查

彭琳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吉林 长春 130012)

一、操作风险起源

(一)业务人员素质偏低,风险防范水平差

一是部分人员思想素质低,缺乏自我提高的主动性,法制观念淡薄,抵制不良风气侵蚀能力差,知法犯法;二是业务素质低,对制度的了解肤皮潦草、一知半解,对业务的学习敷衍了事,缺乏对风险的技术防范能力;三是坚持原则性差,对实际工作中的原则问题以领导为准,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四是管理水平差,部分管理者管理粗放,工作不到位,该传达的不传达,该培训的不培训,该控制的不控制,致使整体防范风险的水平下降。

再加上会计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在会计操作风险成因中,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是开成风险的最主要原因。相当一部分员工对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防范意识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具体表现在日常操作缺乏必要的戒备心理,如操作密码不及时更改或隐密不严,印章、权限卡、重要凭证不及时入柜或离柜不收起等;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以“信任代替制度”,经常将权限卡、密码、印章等交由他人代办或该办理交接的不交接、该履行的制度不履行,为同事大开方便之门,使业务制度形同虚设,各种风险随之而生。

(二)制约管理体制缺乏,对差错事故查处力度不够

银行普遍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岗位责任,制约管理力度不够。同时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制度办法多、督促执行少;出现差错批评多、处罚执行少;发生案件姑息多,司法处理少的问题。这种查处不力的问题导致警戒无力,部分会计人员工作飘浮、差错不断甚至不惜以身拭法。

(三)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

往往是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各种检查监督制度从表面上看很完善,但真正落实的少,检查过程大多属常规检查,关注表面现象,对较深层次的问题难以触及,无法从根本上抑制事故的发生。同时业务检查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而不能及时发现、制止、纠正违规问题,造成检查无力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有章不循,违章操作

此类现象在基层网点业务操作中普遍存在,在业务操作上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以习惯做法代替制度,使一些内控措施有名无实。如违反结算纪律压单压票;为完成存款任务违章开户、违章过账;随意冲正错账,导致账务混乱;未经核实查清而凭主观意识更改凭证要素引发纠纷等。

二、操作风险分类

(一)人员风险

会计人员作为执行者和操作者,其会计行为会直接引发金融风险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一是会计人员对制度的学习和理解存在偏差,产生风险;二是会计人员违规操作,造成人为的风险;三是会计人员与他人勾结,故意逃避监督,挪用、贪污客户和银行结算资金,形成道德风险。

(二)核算风险

从接柜、审核、记帐、复核、签发汇票、制单、日终轧帐到与客户对帐等流程,会计核算风险无处不在。通常表现为经常性的串户、记重账务、透支、过失付款、资金汇划系统款项错划、日终轧帐假平、会计备份数据丢失、利息计算错误等等。

(三)结算风险

犯罪分子以银行为对象,采取伪造、变造票据,伪造、变造会计印章骗取银行资金,给银行资金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金融工作人员稍有疏忽,金融结算风险就可能随之而产生。

(四)电算化风险

由于银行电子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运用范围已覆盖银行业务的每一环节,一种新型的智能犯罪随之产生,并重点集中在会计环节。从近几年来的金融案件中不难看出,电算化案件涉及人员面很广,犯罪特点是:作案技术性强、隐蔽性大、转移速度快。作案手段有通过内部账户转移银行资金;私设帐号侵吞银行资金;内外勾结盗取银行资金等等,严重威胁着银行资金的安全。

三、化解风险策略

(一)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干部队伍

首先要提高管理监督人员的素质,增强各级管理者的风险预见能力。管理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对业务风险预见性不强也是导致案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检查员、营业网点主任、业务主办等人员,都属于会计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要人员,这些人员一定要对业务操作中的风险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如果这些人员风险预见能力不足,监督流于形式,即便现在没有出现问题,将来也一定要出现问题。所以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人员一定要时刻注重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对于有可能存在案件隐患的任何细节都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不了了之。该加强的加强,该制止的制止,努力将业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要加强对一线会计操作柜员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一线员工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业务核算的质量,对风险防范工作将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杜绝业务操作风险,一定要及时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增加业务人员对新知识、新业务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通过技能考核、岗位轮换等方式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本上夯实风险防范基础

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是风险控制的根本问题,只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充分动员起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防,收到成效。这就需要金融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将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法规教育,使之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会计的职能作用,提高遵章守纪和防范风险的意识。要不断的注意利用行内外的典型案例警示人们,做好案件的分析工作,一方面进行警戒教育,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分析原因,查找根源,改进和强化会计工作,增强案件防范的能力和水平,为有效的防范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技术防范手段,规范业务处理流程

针对利用会计电算化流程犯罪、金额大、手法隐蔽、转移速度快等特点,不断完善电算化系统,加速电子化进程,开发监督预警系统以强化制约机制的实现。同时注重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对一些特殊业务如冲账,调整账户信息的处理,其他应收(应付)款挂帐及核销等,前台监督人员必须审查这些业务的有效依据,审查是否有主管人员的批准签字;在事中会计账务处理过程中把好岗位关;事后监督要把审查大额转账凭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对转账关系是否正常放在重要位置,对于大额现金的支付,是否经有权人授权,以及凭证内容的合规性等做认真细致的审查,从而消除金融风险的隐患。

(四)规范会计行为,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查处和打击的力度

在工作中注意所有细节,尤其是行为细节的规范性。在实际工作中像大小写不符这样的无效票据引发的银企纠纷屡见不鲜,不仅给银行信誉造成恶劣影响,还有可能使银行承担资金损失。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建立以法制规章为准绳的行为规范,避免因工作中的疏忽而造成责任事故。同时要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查处和打击的力度,消除单位保护思想和名利观念,发现案件后,要确保快速上报,并主动配合侦破,使犯罪分子得到及时查处和有力打击,给不法分子和伺机作案者以震慑。

(五)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

制度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会计结算工作在管理模式、业务操作、制度保障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在新的业务环境下加强内控管理、防范业务风险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为解决制度、办法与现有环境不相适应的现状,首先要在细致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根据业务核算和管理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完善业务操作流程,调整、整合、细化和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力求各项业务操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以确保业务人员在业务操作方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规范业务操作行为。其次要按照会计基本制度要求,配齐、配足会计人员,明确各自职责,确保会计业务各主要环节互相制约。同时,还要完善事后监督、稽核工作质量的考核制度,确保差错纠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还要从严落实会计检查监督制度和责任奖罚制度。检查监督是规范操作行为、防范会计结算业务操作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从严落实制度是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根本所在。会计检查监督制度的落实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一线监控规范化。重点发挥会计主管的职能,会计主管要坚持坐班制,认真履行其审查、监督的职责,督促会计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事后监督全面化。要认真的按要求对全部会计业务实施全方位的事后监督,不留死角,使事故隐患在事后监督这条防线上得以发现和处理;三是稽核检查经常化。要定期不定期对会计业务的重要环节、重点部位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使差错事故和案件无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四是基层自查认真化。基层网点要始终将自身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通过检查,堵塞漏洞,作到防患于未然。当然检查监督不是目的,改正问题才是关键。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监督检查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夯实监督之基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