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好好说话成孩子性格缺陷元凶”等

2019-01-13 13:29
家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大吼大叫习惯生命

父母不好好说话成孩子性格缺陷元凶

不久前,7岁的河南小朋友余宝宝在武汉一地铁站独自冲进车厢与母亲失散,又在众多热情的武汉朋友们的接力帮助下与母亲相逢。见到失散女儿后,母亲劈头盖脸对孩子一阵痛斥!孩子委屈地大哭。这样的母亲绝不是个别。日前,家住汉阳某小区的一对母子像打仗一样闹了近一个小时,楼下的邻居不得不上楼来敲门。原来,5岁的儿子喜欢歇斯底里地哭,年轻的妈妈非常暴躁,习惯用大吼大叫来解决一切问题。正在进行儿童心理行为研究的医生卢林认为,父母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会产生类似于体罚的后果:孩子焦虑、压力和抑郁的程度增加,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她希望父母懂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无论孩子犯错与否,父母都应好好说话,大吼大叫不仅对改变孩子的言行无效,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父母不能控制住自己的焦虑,狂吼孩子,那么孩子与母亲的连接将再一次断裂,情感与思考缺失,会再次陷入惊恐,极可能导致孩子过度地使用分裂的防御机制,为未来的成长造成隐患。

(摘自《武汉晚报》)

迎接高中新生活,做好“学习三部曲”

近日北京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为即将上高中的学生及家长支招:做好高中学习三部曲。首先就是家长要帮助孩子“想学”,这就是我们说的把学习当重要的事情,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着孩子看一些展览。这些东西好像看起来是表面的,但是它让孩子视野更开阔,产生很多感触。这就是一种激励,这就是一种想学。还有就是培养孩子善学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议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中的第一天,就开始帮助他们制定长远的规划,每一段时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假期都有安排,过有规划的生活,而不是得过且过。此外,家长和孩子要共同定个长远目标。学业和理想,从理论上讲是一个生涯教育,15到17岁是一个初步的探索期,要帮助孩子有一个自己的生涯规划,包括一个职业理想,就是面对自己的向往和追求不懈努力。还要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不只是依赖老师和同学。孩子在高中阶段也许在学习某门学科的时候碰到困难,请告诉孩子坚持做下去,毫不犹豫地做下去,别停止。你只要是沿着这条路往下做,一定会有收获的。

(摘自《北京青年报》)

帮孩子守住“敬畏生命”的底线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面临着巨变,其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同步,容易导致他们在情绪、行为、认知上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以至于他们比较敏感、脆弱,容易被外部环境左右且不能自拔,产生冲动情绪。不少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是当时压力下的瞬间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也有的自杀源于长期的压力。绝大多数孩子从小被家长、亲人甚至老师灌输要上好学校、要学习出色、要考名牌大学,追求高学历,出人头地。使得一些孩子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生活中物质的层面,而忽视了对精神的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到应有的生命教育,很少考虑死亡的含义和死亡的后果,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感。家长可借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领他们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理解挫折是人生的必然。孩子敏感、躁动,如果父母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孩子内心的苦与乐,孩子就能从亲人的关怀体贴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懂得一个人不仅为自己活着,还要想着家人和所有关爱自己的人。有了这个牵挂,孩子就不会有轻生者那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也就不会走上绝路。

(摘自《中国妇女报》)

猜你喜欢
大吼大叫习惯生命
上课好习惯
父母不好好说话成孩子性格缺陷元凶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一只悲哀的猪
一只懦弱的猪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羊的生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