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创新研究

2019-01-13 13:52苌丽萍
魅力中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协同区域

苌丽萍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单位,河南 郑州 450001)

协同创新概念逐渐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范畴,最初表现为一种新式的教学科研模式,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平台,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对多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实现协同作用,激发主体创新能力,形成一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协同创新同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整合具有十分突出的内涵,诸如在决策方面,构建高校、政府和企业三方的决策机制,进一步激发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而在运行载体方面,三方形成联盟,能够更为充分地整合市场资源,形成新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关系

协同故名思议就是合作共同,创新的本质就是突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区域经济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智力支持,因此在新常态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关系表现为: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区域经济创新提供支撑。高等教育改革方案提出高等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国外先进国家经验表明高校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高等院校是我国智力资源的代表,通过强化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有助于激发高校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例如越是高校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就越强;二是区域经济创新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以及人才支持。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本地的高校就职,而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吸引高校学生选择就业,这样对于形成浓厚的教育资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的瓶颈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创新的实力有待提高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促进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因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但是在新常态下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的实力还有待提升;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比较薄弱,科研成果转化不足。长期以来高校存在培养理论型人才的局限,高校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缺乏对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调研,尤其是忽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例如高校的科研条件投入不足,甚至部分地方没有品牌高校;其次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范畴有待加深。在强调创新背景下,虽然高校教育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但是根据对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创新的成效看,地方参与地方创新的范畴紧紧停留在简单的人才培养上,而缺乏对经济创新的深层次合作;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自觉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不足,难以为区域经济创新提供创新性产品。

(二)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机制不完善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制度不完善的缺陷:一是协同主体隶属部门管理体制不清晰。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的主体是高校与企业,然而由于二者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体制,造成协同合作停留在“口号”阶段;二是协同创新缺乏合理的运行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关键是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但是在运行机制建设上存在利益分配问题、成果所有权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平台运行机制就存在诸多缺陷,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运行平台多数集中在高校的实验室内,而产业化则集中在企业,这样受限于不完善的运行机制导致二者在利益追求上会出现矛盾与纠纷,影响协同创新的成效。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动力不足

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创新的动力不足。根据调查大部分高校不愿意参与区域经济创新,当然这与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是有很大关系的。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创新需要很长的过程,这需要高校消耗大量的资金、人力等,而政府对此没有相应的资金补贴就会给高校的运行造成巨大的困境,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不高。在新常态环境下虽然企业认识到高校资源的优势,但是由于高校科研创新受限于体制影响,因此企业在很多时候不愿意与高校合作,他们认为与高校合作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例如企业认为对高校科研的投入不足与支撑企业的回报,因此在协调创新合作上表现的不积极。

三、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阶段,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对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协同机制必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优化课程内容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首先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有目的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促使高校、政府以及企业三方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协同开展培养工作,落实各方责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坚持政府的指导和规划,在政策方面提供保障,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构建完善的合作关系,促使三者参与到协同培养中,提升协同培养成效。与此同时,应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结合实际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协同开展社会调研工作,对市场需求导向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完善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专业评价。

(二)实践教学规划

应创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校教育理念,从教学、实践以及系统几方面开展协同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协同教学主体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将校园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与此同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从多样化角度进行评价。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并非是对学生客体的评价,还需要从教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手段多角度进行评价,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客观评价。此外,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评价体系的构架需要由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制定,有待对评价方法进一步规范合理化。

(三)创新协同模式,激发创新动力

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要在持续的转型和升级中获得发展。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面临协同创新交流沟通缺位、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滞后等问题。为此,需要改变当前短视的“点对点”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多对多”的模式取而代之,以满足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区域内的企业要以长期的协同关系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搭建合作多方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构建覆盖应用型本科高校所有专业和区域内企业所有技术领域的数据库,使技术创新和转移的渠道更加顺畅,以此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能力与竞争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也进入深水区,加快转变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切实调整产业结构方向,通过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联合,振兴实体经济、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新常态下要切合时机地找准协同的接口和缺口,才能及时、有效、高效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进步,提供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猜你喜欢
应用型协同区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分割区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区域发展篇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