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孤独者”形象的民族性文化内涵研究

2019-01-13 13:52江潇孙宾宾袁凯
魅力中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学革命知识分子鲁迅

江潇 孙宾宾 袁凯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孤独者”是一个极具普遍性的文学形象,各民族文学中都不乏可被称作“孤独者”的主人公,所谓“孤独”常常不仅是作者的孤独,还是时代的孤独、人类的孤独,大概正是因此,“孤独者”的孤独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种族与文化的限制让古今中外的读者产生共鸣,也让这类文学形象成为经典,屹立在文学形象之林。与大部分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不同,中国的思想启蒙大致发生、发展于二十世纪,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因其所处的特殊时代、历史文化环境以及其对自身的身份认同而具有典型性与复杂性,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是“非常复杂的世界文化对一个悠久的伟大民族的文化影响的最好范例”,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不但能够探寻外国文化是如何对一个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还能够看到在影响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与折射及其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内涵。鲁迅笔下的“孤独者”形象能够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代表来加以探讨,也能够体现出上文所提到的中国“孤独者”形象的世界性特质与民族文化内涵。

一、科举制与文化垄断

清朝时期科举制考试规定文体为八股文,“所谓八股文,就是一种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命题,限制用一定格式、体裁、语言、字数的应考文章。”八股文严格规定文章的形式结构与思想内容,大大束缚了文人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要求,考生只能“代圣贤立言”,不允许有自己的任何见解,解释儒家经典时也只能以某一特定(如朱熹注《四书》)注本为准绳;在文章的格式方面,要有破题、承题、起讲、等几个固定的部分;在语言方面,要用对偶句,对于连结性的虚词甚至字数都有严格要求。由于考生只能陈述古人的观点,加之内容形式等严格要求,绝大多数八股文都言之无物。这首先影响到文人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所掌握的大都只是知识的堆砌,孔乙己毕生所学恐怕也只限“茴”字的四种写法之类;而能够独立思考和批判理性是启蒙产生的必要条件。其次导致当时文坛风行拟古。清朝时期的桐城派主张“文以载道”,认为文章要宣扬儒家义理。黄遵宪概括当时文坛的情景为“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并不夸张。最后,官方书面语形式的固化还导致其与口语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增强了知识分子对文化、教育的垄断,熟悉儒家经典,成为统治阶级而掌握话语权也成为古代知识分子不断争取的特权。“面对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国受过教育的人通过独立的扩展,为书本知识开辟了特殊用途。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古典语言被抬高到崇高的地位,这种地位保证知识分子有某种表面的人身自主。而在其它方面,知识分子彻底服从贵族和后来的皇帝……”、“但是,即使传统的知识分子在同皇帝的关系中失去了某些政治上的自由,却加强了对语言文字和文化的优越关系。他们把自己称为‘文人’,宣称他们对古典语言和儒家经典的掌握,是他们享有显赫社会地位、不简单地屈从皇帝的原因。”

二、文学革命

对文化的垄断让古代文人认为自己不同于对四书五经不熟悉的平民百姓,科举既是产生这种文化特权的原因,也是他们行使特权的表现——想要步入统治阶级大多数出身并不高贵的人只能通过科举。文学革命是以改变这种文化优越性,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得以接触文化为目的的启蒙运动,这种以文学上的改革来促成社会甚至政治变革其实并非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发明创造,但通过语言文字的通俗化来取消包括自己在内的知识分子对于文化的特权,这算是头一回。从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到梁启超提倡“新小说”,“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多次藉文学改良以唤醒他们的同胞。那种包括风格和内容的改良旨在提醒中国读者警惕来自上层的专权。因此,五四知识分子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犯‘文字罪’的人。然而,他们用语言文字来反对知识分子对文化的优越关系,这却是前所未有的。”清末以来就有诸多仁人志士提倡通俗流畅的白话口语,并且用这种语言写出宣传性的作品(例如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但都影响不大。真正标志着文学革命开始的是胡适发表于《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以及随后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文章中胡适主要就文学的形式提出要以白话文写作代替文言文写作,并无过多涉及文学的内容与思想方面。如果说“改良”与“刍议”还略显温和的话,陈独秀则直接发起了激烈的“革命”,在《文学革命论》中,他直接提出要推到贵族、古典、山林文学,建立平实、通俗的文学。不论是胡适或陈独秀还是后来支持“文学革命”的钱玄同、刘半农等,大都只是从理论层面勾画出文学革命的理想,真正将其付诸实践并且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应该首推鲁迅的《狂人日记》。

不论如何,文学革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广白话文写作、积极译介外国优秀作品不但给中国语言本身带来了很多革新,而且也使得长期以来因为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而与书面文学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大众能够更加容易更迅速地接触到新的文艺和思想,这也是中国“启蒙”最深刻的意义之一。

结束语

“孤独者”又是鲁迅笔下的一个形象系列,他们具有中华民族的特殊性,他们寄托着鲁迅对传统文化及其制度的思考、昭示着鲁迅对中国小说现代化所做出的尝试与努力、蕴含着在特殊时期进行“启蒙”与现代化的知识分子们特有的痛苦与彷徨。

猜你喜欢
文学革命知识分子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五四”文学革命与《红楼梦》的经典化阐释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鲁迅思想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迟到的文白交锋: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之生成
阿迅一族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五四批判”与“文腔革命”——瞿秋白“第三次文学革命”思想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