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2019-01-13 13:52刘坤
魅力中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正确引导小兔子蚊子

刘坤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第三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1100)

童年时代孩子问题多,喜欢刨根问底儿。实际上当孩子不停地发问时,那是他的好奇心所驱使,拥有好奇心是好事还是坏事?回答是肯定的。但我们该提起注意的是当孩子过了四岁之后,好奇心就开始衰减了。如果家长或老师没有给孩子正确引导的话,会令这个孩子对周围世界慢慢减弱兴趣。在英国实验室做过的一个实验:当小孩子不会说话时,习惯用手指:“啊,啊。”什么意思呢?他在发问:“这是什么?”如果这时妈妈认真的回答说:“这是球,圆圆的,能够滚动,可以玩。来,你也玩一玩。”这样互动他会越发的喜欢指别的更多的东西。但是另外一组再做实验时让妈妈做出不正面回答:“这是鸡蛋,下次又说这是灯”然后说:“这个不能碰,千万别碰它。”就这样瞎说。或者妈妈不理他,随他指,妈妈没反应,做自己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奇怪,这个孩子慢慢不指了。这是什么现象?这是好奇心在不断减弱,是家长没能及时给他足够的引导造成的。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了解了正确引导孩子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引导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是有促进的呢?下面通过事例具体分析。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比如:“没事没事,一会儿就不疼了,别哭了,别哭了。”“你又在墙上乱画,说你多少次了,不准在墙上乱画。”“你看看王小毛,多听话。”“早跟你说过了,你就是不听,你看,现在知错了吧。”等等……往往是这些最平常最普通的语言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甚至是对世界的认知。

首先,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对孩子说出每一句话时,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比如:“爸爸,我这里被蚊子叮了一个包。”“妈妈,小胖不理我了。”“妈妈,我的兔子耳朵断了。”我们经常怎样回答?“蚊子咬一下而已嘛”,“小胖不理你,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理就不理吧。”“耳朵断了就断了,不要紧,妈再给你买一个。”所有这样的回答就叫做“忽略”。忽略孩子的感受会使得孩子越来越不愿和你沟通,尤其是到了十一、二岁,或者十四五岁。孩子觉得跟家长说话,反正不能得到理解,被大人觉得无所谓,所以孩子会慢慢学会忽略别人的感受,而且重要的是他觉得跟爸爸妈妈沟通是无用的,反正说什么爸爸妈妈都听不懂。“没关系,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不要这么小气。”这些话表达出来的都是对孩子感受的忽略,尤其是孩子摔倒了,你在一旁说“没事没事”,虽然是你把她扶起来的,你却还说着“不疼不疼。”你怎么知道他不疼呢,对于大人来说这点小疼是不算什么,但落在孩子身上呢,他能不疼吗?假如你摔倒了,老公在旁边说:“不疼不疼”,你是什么感受?所以这种感受对小孩子很重要。因此这样引导会好些:“真是的,这么一个大包,讨厌的蚊子把我宝贝叮了,是疼还是痒?”先认同他的感觉:“来,爸爸帮你喷点花露水会减轻一些。”“是吗?小胖不理你,你是不是感觉有些失落?”肯定是感觉失落才跟妈妈这诉说的,所以你一句话就能引导他愿意跟你说之后的话,“为了什么事情呢?”你根据他说的一步步引导就顺畅啦。“哟,耳朵断了,好心疼啊,可爱的小兔子变成可怜的小兔子了。咱俩一起把小兔子的耳朵缝补好吧。”你看,这样引导多好,这只小兔子在孩子心中是有生命的,家长那么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会给孩子幼小心灵留下伤疤的,之前还说再给她买一只,就是再买八只,这只小兔子也是断了耳朵的小兔子呀。再买了,那不是让孩子潜意识中滋生“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喜新厌旧”嘛。

再如:3-6岁孩子都处在幼儿园的年龄,假如孩子在幼儿园受老师批评了,或者和小伙伴闹意见了,甚至是受欺负了,回家一头扎在你怀中诉说,家长如何反应?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1.立马跟老师打电话。2.第二天送孩子时跟老师理论。3.想锻炼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于是对孩子说“你给老师说呀,主动澄清;你跟小伙伴说理。”这样的反应是好是坏呢?

这第一种反应“立马跟老师打电话”,这种反应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第二种反应当面去跟老师理论,这咱都不多说了,其实大多数都没必要,某些时候会引起节外生枝的矛盾。重点说说第三种反应“你给老师说呀”,其实这话根本就没有用。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两头受气。

那么当孩子表达受委屈的感受,家长正确的引导方法是怎样呢?

第一招:倾听就好。其实有时候你能够耐心来听,“嗯,唷,奥,真是……”就足够了。

第二招:如果是你想做的更好,你可以说出孩子的感受,这也是刚才讲过的“认同他的感受”,“你现在很委屈对吗?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有些伤心是吗?”说句这样的话,孩子自然会点头,也就愿意接着跟你说些别的事。甚至他会感觉发生的事对自己的伤害已经减弱了,因为妈妈已经理解了自己的感受。假如妈妈二话没说,替孩子说话或者打抱不平,家长出面要与老师或者欺负孩子的小伙伴去交涉,孩子心里会觉得,怎么妈妈这样的表现,太可怕了。以后也不会再多说或者给孩子造成做事欠考虑,不管后果,反正爸爸妈妈会为我出头、为我平息之类的事。

第三招:尝试着幻想

对孩子说:如果我是孙悟空,就变只小蜻蜓把叮你的小蚊子吃掉。如果我有法力,每当你摔倒时,就把你面前的硬硬的地面变成软软的海绵,倒下去时软绵绵的,这样孩子会含着眼泪扑哧一笑,痛苦自然就减轻了。

总之,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就好。甚至包括你要阻止他时,也要用认同他的感受来引导他。如:发现孩子对着瓶子喝饮料或者用手抓面条吃。父母觉得这样不雅观,而且也不卫生,当这时父母说:“多难看,放下,不要这样”,其实孩子是很不舒服的。他会觉得这么有意思的事不让做,等爸爸不在场的时候,他会再做一次。越禁忌的事越想试图挑战,不要怪孩子,这是孩子的天性。有效的方法这样说:“妈妈知道对着瓶子喝一定很痛快,但是妈妈担心的是这样做会滋生很多细菌,而且会传染疾病,所以不要这样喝汽水。”阻止了他,再建议他:“倒在杯子里喝。”这样就效果好。

孩子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只要家长给以正确的引导,他的心理路程会卓显舒服和顺畅。

猜你喜欢
正确引导小兔子蚊子
蚊子叮人
蚊子爱叮哪些人
熏蚊子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肚有蚊子等
正确引导开发幼儿潜能的研究
小兔子的1天
正确引导 消除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