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下师幼关系的互动性研究
——结题报告

2019-01-13 15:55熊苑萍
魅力中国 2019年35期
关键词:师幼区域幼儿园

熊苑萍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实验幼儿园,广东 梅州 514021)

一、课题简介

(一)研究背景

1.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良好形式

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政策,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要求“幼儿园要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教学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幼儿园区域活动正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良好形式,它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区域环境和材料,贴近生活的情景,兼具教育性和游戏性,发挥了“第三老师”作用。然而,这样的区域活动,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也容易走进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在“放羊”的误区,对其深入探究,可以保证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进而提高本园教育质量。

2.师幼互动是关注教育情境实质平等的热门视角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凸现。随着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态化行动的兴起,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实质平等,并主张在微观领域上达到实质平等和情境平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者的着眼点开始转向师幼关系、师幼互动层面。师幼互动是师幼关系的动态表现,而师幼关系是幼儿与教师长期在园生活不断形成的。师幼互动成为研究者们了一个实现教育实质平等的崭新视角:通过师幼互动研究以促进教育的实质平等。区域活动为师幼互动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而又可控的教育情境,师幼互动也为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创造了一个最普遍也最重要的途径。

3.师幼互动是影响幼儿社会交往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交往的广泛,社会交往的能力就成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凡事从小抓,幼儿期可塑性强,正是发展的好时期。师幼之间的交流质量直接影响幼儿以后与人交流的方式。研究表明,幼儿交往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人所造成的,幼儿与成人的人际互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师幼互动对幼儿的发展与适应,特别是情感适应、学习过程、行为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师幼互动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得教育手段和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4.本园条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场所

自本园开展了创意阅读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都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上来,加上本园开展了课题《优化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优化了户外体育活动环境、户外体育活动器械及材料、优化了教师指导策略,促使本园户外体育活动科学开展,为本次研究奠定了基础。笔者将研究目光放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下的师幼关系的互动性研究”,一是回应了生态化研究的趋势,二是期望能通过此次研究了解本园区域活动师幼互动的现状、特征,为区域活动开展、教师教学提供教学建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师幼互动置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情境下进行独立系统地研究,以期通过深入研究深入考察其室内及户外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状况,分析不同情境、不同发起者、不同活动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师幼互动特征,及不同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进而提出改善意见,这补充并丰富了师幼互动的理论,同时,本研究关注于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这一微观因素,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区域活动和体育活动的理论。

2.实践意义

为促进教师与幼儿关系的改善提供借鉴与思考。本研究真实呈现梅州市某幼儿园大中小班三个年龄阶段室内外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状况,深入分析其特点,这有利于帮助幼儿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开展师幼互动的能力以及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相关的专业教育理念。同时为提高幼儿园区域中师幼互动质量和活动开展质量提供鲜活生动的案例和参考,提出优化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建议,这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将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三)概念界定、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1)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并进行观察与指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材料和活动方式,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和教师的互动获得发展,区域活动的开展地点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开展范围可以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打破班级限制,在全园创设公共区域,为了研究的可行性,本研究的区域活动限定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室内外区域活动。

(2)师幼互动

互动,作为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事实上,社会互动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发生和发展的。师幼互动是社会互动的特殊形式。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师幼互动问题才逐渐引起学前界的关注。1999年,刘晶波首次正式提出“师幼互动”一词,并指出师幼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这正是指狭义的师幼互动。狭义的师幼互动是指在教育教情景下,教师与幼儿用言语、表情、动作、体姿等多种方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谈与交往。

2.理论依据

(1)区域活动下的师幼互动研究综述

从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出发,通过查看文献发现区域活动下的师幼互动研究,国外研究者主要根据一些研究量表对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较出名的有美国学者Robert Pianta 和Bridger Hamre 根据日常教学自然情境中师生互动的状况而编写的教学评估编码系统。该量表可以通过情感支持、课堂组织和教育支持3个维度所涉及的10个项目来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从而得出评估结果。皮特(Peter)认为以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幼关系分为两种模式,积极的关系和有障碍的关系。国内对区域活动下的师幼互动研究主要是根据刘晶波老师从社会学的视野出发,从互动类型、互动性质、互动主题、互动结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和量化分析,最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量化分析范式。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张博和周玲等人,从其他角度对师幼互动进行研究分析。由此可见,国内外研究者对师幼互动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方面进行的。

(2)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师幼互动的研究综述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较少专门研究户外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关于户外互动情况只是散布于部分研究中,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方面研究的其中一方面,如《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的师幼互动》就指出运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在户外进行,在这一情境下更多的是进行师班互动,教师指令明显多于其他;贾倩倩专门研究了幼儿园户外活动下的师幼互动,但并没有将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这一场景纳入研究范围。

(3)不同教育情境下师幼互动的研究综述

教育情境产生于师生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定背景。区域活动是其中一种具体情境。因此,对不同教育情境下师幼互动行为的比较研究,值得综述并借鉴。

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第师幼互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师幼互动的结构、类型、主题、特征、影响因素等基本问题研究,及不同情景下的师幼互动研究。但是,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对师幼互动的基本问题探讨,而是开始更多的思考如何利用师幼互动价值的问题。

本研究将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立足于本园区域活动开展情况,对本园室内外区域活动这一情景中的师幼互动进行独立的研究,深入区域活动下更具体的场景,如室内外不同情景、不同活动阶段的师幼互动,进行观察、描述、总结、反思,力求探讨出构建良好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促进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本研究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以创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精神为指导,以本园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考察其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状况,分析不同情景、不同活动阶段、不同发起者的师幼互动特征,及不同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充分发挥区域的实效性,并在这基础上设计优秀课例,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为在区域活动中构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提出建议。

2.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活动下师幼互动现状,为教学工作者改善区域活动质量和师幼互动质量提供借鉴,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梳理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把握区域活动下中师幼互动的研究内容及趋势。

(2)通过分析不同情境、不同发起者、不同活动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师幼互动的差异,并结合案例和访谈,总结出不同情境、不同发起者、不同活动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师幼互动行为特征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3)结合观察结果、案例分析及访谈,改善区域活动并实践,提出优化区域活动师幼互动的建设性意见。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师幼互动置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情境下进行独立系统地研究,以期通过深入研究深入考察其室内及户外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状况,分析不同情境、不同发起者、不同活动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师幼互动特征,及不同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进而提出改善意见,这补充并丰富了师幼互动的理论,同时,本研究关注于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这一微观因素,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区域活动和体育活动的理论。

2.实践意义

为促进教师与幼儿关系的改善提供借鉴与思考。本研究真实呈现梅州市某幼儿园大中小班三个年龄阶段室内外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状况,深入分析其特点,这有利于帮助幼儿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开展师幼互动的能力以及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相关的专业教育理念。同时为提高幼儿园区域中师幼互动质量和活动开展质量提供鲜活生动的案例和参考,提出优化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建议,这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将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二、课题研究方法、时间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针对实际的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存在问题,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计划,用于指导相关活动下的师幼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总体设计,分阶段进行总结。

2.观察研究法

本研究抽取本园三个班级的区域活动作为观察对象,大中小各两个班,在正式观察之前,研究者将刘晶波老师在《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一书中所制定的师幼互动研究范式作为主要研究工具,采用现场非参与性观察法,现场采用事件取样法,在所观察班级中室内外区域活动时间内,记录幼儿与组织活动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事件。

3.案例分析法

为了深入探求区域活动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者收集了一些的师幼互动案例以作案例分析,即采用白描记录法,如实记录课堂互动的一些特殊互动案例及相对应的背景,并进行详尽分析,以保证本研究的深入性。

4.访谈法

访谈法分为正式访和非正式访谈两种 , 本研究以正式访谈的方式为主,非 正式访谈为辅, 以了解教师自身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正式访谈是在初步的量化分析结束后,对被观察的教师进行结构化访谈,一般是在教师办公室内进行,访谈记录以录音为主。非正式访谈主要是在观察的空隙,教师没有出现任何参与幼儿活动的行为时进行,一般是研究者与教师就某个幼儿的行为或观察到的现象所存在的某些疑 问,或是想了解更多有关的信息等与带班的老师进行的随意性交流,以获取更广泛的信息。

5.文献研究法

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学习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和师幼互动的相关文章,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分析维度、研究思路等方面的借鉴,帮助本研究的进行,特别是对收集资料的深入分析。

(二)研究时间

研究时间为两年(2018、3——2019、12)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3月至6月)进行初步的文献研究,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及意义,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根据方案对课题的各项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与研究、总结,积累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不断完善整个研究的内涵及体系,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3.总结阶段:(2019年6月至2019 年12月)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理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下良好师幼互动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做好幼儿园区域活动下师幼互动的现状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收集数据,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完成观察数据、访谈资料、互动案例的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一)研究的成果

第一、收集了室内及户外的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段师幼互动的相关相片数百张。

第二、室内及户外的观察记录:抽取本园6个班级的区域活动作为观察对象,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各2个班,在正式观察之前,研究者将刘晶波编制的“师幼互动行为分析框架”、问卷调查结果及实际区域活动情况制定了《室内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观察记录表》和《户外体育分区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观察记录表》,采用现场非参与性观察法,现场采用事件取样法,总共观察了60个区域活动,其中30个室内区域活动,30个户外体育分区活动。通过观察数据及案例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为以后的区域活动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第三、在网上对幼儿教师,重点是梅州地区的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户外体育区域下的师幼互动现状调查》162份,《室内区域活动下师幼互动现状调查》153份。充分了解了我们梅州地区区域活动下师幼互动的现状及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对抽取观察的6个班级的教师进行访谈并制定访谈表,进行了相关的记录,共访谈了12 位老师。

第五、撰写了相关的观察笔记 48 篇:小班9篇,中班 18篇,大班21篇。充分了解在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为进一步改善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第六、教师相关的论文集及获奖情况:

1.教师论文集里收集了教师的论文有 9篇。

2.教师相关的论文及案例、自制教玩具的获奖情况:

(1)李苑兰《体育分区活动中的师幼互动》2019年2月在《新课程》中发表;

(2)刘俊芳《如何发挥区域活动中阅读角的有效性》2019年6月在梅县区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如何发挥区域活动中阅读角的有效性》2019年8月在《新课程》中发表;

(3)陈艳玉《师幼互动,动力无限——幼儿园户外体育》2019年6月在梅县区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自制教玩具《龙尾躲球》在2018年11月在梅州市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案例《龙尾躲球》2019年1月荣获梅县区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二等奖;

(4)刘莉琳的论文《浅谈幼儿园生活环节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熊苑萍论文《区域活动下师幼互动的良好策略初探》2019年在梅县区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区域活动下师幼关系的活动性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2019年4月在省级期刊《速读》中发表,《体育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在2018年10月广东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评选中获二等奖,撰写了相关的论文《室内外区域活动下良好师幼互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6)魏宝婷的论文《利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将在2019年11月在《新课程》杂志上发表。

(7)温一丹撰写了相关的论文《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第七、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编排了相关的情景舞蹈:《我们的户外区域活动》。

第八、撰写了相关的课例集:包括抽取相关的小、中、大6个班级的教案105篇(包括室内70 篇,户外 35篇),录像小、中、大班各录制了一个户外区域的5个区域(投掷区、平衡区、钻爬区、跑跳区、沙水区)的活动及小、大班各录制了1个室内区域的5个区域活动及中班2个室内区域的5个区域活动。

(二)研究结论

1.教师与幼儿应该是平等交往行为的主体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摆正与幼儿的关系,老师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来指挥、命令幼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应该站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跟幼儿讨论我们怎样来游戏,征求一下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对幼儿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给予采纳。

2.针对幼儿的提问,教师应该进行启发式的指导与帮助,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是寻求帮助的问题或是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进行启发式的回答,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

3.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来主导游戏,老师可以是参与者,而不是组织者

我们人类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免不了要与人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因此,在幼儿园里也一样,也免不了人与人交往,不过幼儿园里的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教师与幼儿的交往,即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导地位要改变,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来主导游戏。

4.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要怎样才能提高幼儿在区域活动准备阶段的互动次数呢?教师可以不要提供现成的游戏材料,特别是大班的幼儿,让幼儿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对这次活动产生兴趣,并想继续探索。

5.在区域活动中,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入手,教师要努力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

6.教师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发挥引领的作用

在平等、和谐的活动气氛中,幼儿会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大朋友”的适时指导和引导,游戏的教育成效愈加明显,从而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7.游戏后的讲评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游戏后对幼儿的评价不能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就应当判断为他们在很好地游戏。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要鼓励幼儿将自己在游戏中的创新表现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共享。最后,鼓励幼儿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8.设计游戏情境,构建师生互动的关系

在游戏中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用不同的师幼互动关系推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既能练习手臂投掷物体的准确性,发展了幼儿跳跃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遵守纪律的意志品质。

9.在整个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做:(1)观察指导,启发引导;(2)合理指导,循序渐进;(3)教师在体育活动时的指导应富有启发性。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比如:

(一)教师发起的互动主题不论是室内还是户外,约束纪律占的比例还是太多。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强调纪律,一则浪费时间,二则对幼儿的情绪以及幼儿活动的心理状态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其他幼儿造成不必要的等待,形成不好的效果。

(二)在具体的案例观察中发现教师针对幼儿的提问的指导方式基本是都是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太过于直接。

这样禁锢了幼儿的思维,不但使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开发而且会使幼儿养成遇到有一点点困难就问老师,因为老师会帮我解决,而不去自己探索,这样就不能够养成独立探索、勇于探索的习惯。

(三)在整个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行为或者作品的评价都是过于简单。

通常都是简单的几个字“不错”、“很好”、“很棒”、“非常好”等等,这样很笼统,评价了也等于没有评价,是无效的评价。

我们的工作还才刚开了个头,对于区域活动下师幼互动的研究的路还很漫长,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师幼区域幼儿园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分割区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爱“上”幼儿园
区域发展篇
师幼互动那些事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