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培养途径

2019-01-13 15:55姜帆
魅力中国 2019年35期
关键词:全科基础知识学科

姜帆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 吉林 1321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提出新的优秀教师培养计划,要求根据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优秀小学教师。也就是说小学教师的知识范畴要扩大,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前提是首先成为全科教师。所谓全科并不是指对所有学科知识都完全系统化掌握,而是指扩宽自身知识面,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求小学优秀教师相对于小学分科教师而言,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能胜任小学阶段各门课程教育教学工作、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争当一个“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各学科知识与能力均衡发展的小学教师。

一、小学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

小学优秀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承担的教学任务涉及小学各门课程,鉴于小学属于蒙学教育阶段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全科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通识类知识,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教师需要从天文地理、生活常识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启蒙,这就对小学全科教师的通识类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二是教育类知识,鉴于小学生发展的潜在性和多样化,同时其缺乏自主意识,情感与理性调配失衡,这就要求小学全科教师掌握系统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科专业知识。三是学科类知识,小学全科教师要胜任多科教学,需掌握多学科知识,但对知识把握的程度不必过高。四是实践类知识,小学全科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人才,还需具备实践类知识,即小学教育的工作经验,这需要在专业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对全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重点掌握一门主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形成优势学科;掌握音乐、美术、体育的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一门技能型学科的相对特长;了解英语、自然科学、思想品德、安全教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多学科基本知识,掌握各门学科的具体课程教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小学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特征

(一)学科基础知识的广博性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培养能力综合、知识综合、理念综合的小学全科教师是小学优秀教师素质结构发展完善的目标追求。传统的小学分科教学以知识为目标导向,强化学科知识储备,重视学生认知的发展。以教师本位为立场,教师往往习惯于教某一两门学科,并习惯于深入这一具体的学科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对其他学科的关注。小学优秀教师的素质结构是由其担负的职责决定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广博性是其显著的价值取向。小学全科教师能够担负起小学所开设的多门课程的教学。小学全科教师学科知识的广博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改变了以往单科知识结构,拥有综合的学科基础知识,并且其知识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发展性。二是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随着教育阶段的提高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而逐渐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三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决定了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不求精深、注重综合。具备小学各学科基础知识,能胜任小学多学科甚至所有学科的课程教学,有稳定的教育信念、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具备小学多学科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最终目标是成为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文武双全、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的小学全科教师。

(二)教育实践能力的综合性

教育实践能力对于小学全科教师这一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完成小学全科教师素质结构的培养目标,就迫切需要构建与新课改相协调的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其教育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当前,小学全科教师素质结构中教育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能。小学全科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更要具备能够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并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授人以鱼”固然重要,但“授人以渔”更是小学全科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因此,为了有效地传播知识和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能就成了小学全科教师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在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授予过程中,小学全科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幽默风趣的沟通技巧,甚至是生动的表演技能,展现全科教师的魅力,提升教学效能。二是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分科教师不同,小学全科教师拥有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更懂得如何运用自身的学科优势达成教学目的。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组合与堆砌,而是构建全新的框架,并能够融会贯通。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 “如果你理解了知识的结构,那么这种理解会使你独立前行,你无须为了知道各种事物的属性而与每事每物打交道,只要通过对某些深奥原理的掌握,便有可能推断出所要知道的个别事物。”可见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是建构在对知识结构灵活而全面把握的基础之上的,他们不仅要承担多科教学,还要开展班级治理、学生活动策划与指导等工作,任务重、角色多,角色的转换与扮演塑造了小学优秀教师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专业发展能力的创新性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在卓越教师培养方面颁布的《意见》指出,未来小学教师的发展方向是全科型,这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创新性要求小学全科教师从过去单一教育的管理者转变为教育过程的生成者、开发者和引导者。教育事业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摇篮,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素质。新课程改革也倡导教师教学要去除教条化和程序化,让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充满创意、互动生成的过程。小学全科教师是否具备创新素质主导着其能否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全科教师应该通过全科化教学的创意和创新影响及带动全体学生创新,培养一批头脑灵活、创意浓厚、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在充满发展活力的目标诉求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小学全科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分解到各类教育之中,贯穿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整体调控来优化培养过程,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自我教学效能的优越性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源于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是指个人在特殊环境中对自己完成工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一种预测判断,是自己对预设目标是否实现的心理表现。小学全科教师具备全面、广博的基础知识,具备教授多门学科的能力,与传统分科型教师相比,更容易展现自身的专业优势,受到外界的好评。因此,小学全科教师在小学教育的情境中更能够对自身达成教学目标充满信心。因为对于“语数外通吃”的全科型小学教师,更为小学生所崇拜,因为他们能够解答学生不同学科中的问题。从家长角度而言,他们也更加接受和放心把孩子交给全科型的教师,家长只需要和一个教师沟通和交流就能够对孩子的各科学习有全面的了解。综上所述,小学全科教师的结构素质中自我教学效能的优越性这一特征就比较突出和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三、小学优秀全科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坚持多元发展

小学全科教师要求“一专多能”,定向委托培养,以适应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要求。基于此,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计理念应坚持多元发展,即形式多元、内容多元、课程多元和评价多元。形式多元是指培养组织形式,如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独立培养,高校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进修学校或教研机构和优质小学联合培养,着力构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共同体,保证优质生源、提升培养质量、确保定向就业。内容多元是指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内容多元,如课程内容应该涉及教育教学理论、学校管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地理人文、民风民俗和少数民族语言等知识。所开课程应涉及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需要。

课程多元是指课程应注重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要设置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技能。评价多元是指对学业进行多元评价,基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综合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态度和发展潜能等诸多因素,对学生学业及未来发展进行发展性评价,即时掌握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其转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发展目标、树立专业精神,促进学生成长为胜任各地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二)强化课程整合

随着农村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学生数量减少,按照现行师生比的配置标准,很难配齐各科专任教师。这就要求小学全科教师能胜任农村小学阶段所开设全部学科课程或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当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设置的是语、数两个学科的教师培养课程及内容,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到了农村,很难适应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基于当前小学开设的所有相关学科课程,为学生今后能够胜任农村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学科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但是,全科教育并非分科教育的简单相加,课程设置需要科学系统的整合。课程设计要强化人文、自然、艺术、实践教学等课程,让学生增强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特别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交叉融合,强化学科课程及内容整合,使学生形成综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学科教育教学技能,着力培养“全科型”、“一专多能”的合格小学教师。

(三)注重特色培养

“特色培养”是指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设计要体现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生特色,应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民族、各地域特点,制订结合本地文化、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课程。坚持学术性、注重师范性、强调实用性,发扬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优秀的育人文化、塑造优良的教师育人环境,在“师范性”上下足功夫,挖掘人才培养的各类优质资源,整合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校内外优质资源,根据学校自身人才培养面向、学科优势和生源质量等,着力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依据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优势设置地方特色课程,让每个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又掌握当地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就业时能快速融入地方、增强对地方文化的情感认同。在课程设计上,还要为地方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培养传承和发展地方教育事业需求的本土人才。地方文化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认同,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同时,还应增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选修课程,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四)重视实践教学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特别重视和加强小学全科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强化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学科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学科课程实验,巩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加强微格训练,组织开展说课、讲课、评课活动,开展课件制作比赛、教学设计大赛和教学情境设计等活动。通过教育见习让学生观摩一线教师是如何上课、如何组织教学、如何管理课堂和如何管理学生、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适应小学教学情境,适应小学“场域”。组织教学实习,让学生试教、试做,试教让学生做一些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备课、试讲、上课、作业批改等,让学生全程感受一堂课的教学准备和组织实施全过程。通过试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观摩,示范课、公开课和教学研讨活动,了解小学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小组内部试讲、听课、议课、评课,以及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研讨交流,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管理及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和实践智慧的形成。

四、结语

优秀的小学教师需要对自身知识结构有明确的认识,同时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和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适应能力,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切实有效的培养途径,努力成长为优秀的小学全科教师。

猜你喜欢
全科基础知识学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清律的基础知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掌握基础知识
“超学科”来啦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