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2019-01-13 05:25董山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目连技艺文化遗产

董山

(南陵县文化馆,安徽 南陵 242400)

一、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南陵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栖息生衍,西汉时期开始设县施政,名曰春谷,南朝梁帝(公元525年)时置南陵县。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青铜文化”“三国文化”“唐代文化”为特色的物质文化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项目类别多,地域分布广

1.2009年非遗普查数据显示,南陵非遗项目为200项,以民间文学为主,其次是民俗、传统音乐、传统制作技艺、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曲艺、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涉及全部九大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为《南陵目连戏》《十兽灯》《丫山藕糖传统制作技艺》《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以《弋江羊肉》《界山老鸭汤》《奎湖漂鱼》《牛歪子牛肉》。

2.从地域分布上看,南陵非遗项目既区域分布松散交叉、均衡普遍,譬如民俗、传统舞蹈(龙灯、鱼灯、马灯)大同小异;又核心内容地域分布集中突出,如:马灯、夯歌、罗汉灯、划龙舟、目连戏等项目主要分布在许镇镇;十兽灯、丫山藕糖传统制作技艺、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分布在何湾镇。

二、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2015年9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栏目专题报道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截止2015年底,南陵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取得了如下保护成果。

(一)抢救了《南陵目连戏》。1956年11月县文教局组成“目连戏调查组”,深入调查后,刻印了《南陵目连戏剧本》(3本150出),2015年完成《南陵目连戏剧本》剧本抢救性整理工程,影印剧本10套。1957年12月下旬,配合省文化局举办目连戏鉴定演出,历时5天,参加老艺人25人;1988年6月成立了“南陵县目连戏研究会”;2011年12月成功举办“南陵目连戏”展演活动。

(二)复牌了《十兽灯》。2007年整理、排演《十兽灯》参加安徽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2015年12月对《十兽灯》进行复排,受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三)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著有《南陵县民间文学集成》《音乐志·野获编》《南陵文化丛书》、非遗专辑《春谷遗韵》等。

(四)建成、完善了名录项目库。至2015年12月底,南陵县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41项,传承人58名,其中省级项目4项(《南陵目连戏》《十兽灯》《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送春》),传承人3名;市级项目1项(《丫山藕糖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3名;县级项目36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2名。2015年组织力量对41个名录项目申报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进一步加强了项目资料的采集、管理和数字化处理,全县非遗资源数字化率达到了90%以上,非遗数据库基本建成。同时,结合非遗名录项目传习和传承人队伍建设,建成“南陵目连戏”等6个传习基地(所)以及“十兽灯”等2处展示馆。

(五)创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结合“南陵大讲堂”“美好乡村大舞台”等活动,广泛开展“精彩非遗文化进校园、进乡村活动”,开展非遗校园剧、儿童剧创作活动,创作了情景剧《非遗知多少》。

(六)完成申报国家名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在省市县各部门大力支持下,2015年12月完成《南陵目连戏》《十兽灯》国家级项目申报前基础准备工作。

三、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非遗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反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工作人员中,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记谱、文字撰写、音像资料制作人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深度挖掘带来难度。另一方面,相当多的项目处于濒危状态,传承人年事已高,有的甚至是一人一项,抢救和保护形势严峻。

(二)传承保护目光“近视”

非遗保护缺乏长远规划,存在“一头热”和“一窝蜂”的现象,普遍是县级热、镇村冷;主管部门热,保护单位冷。且“重申报轻保护”现象严重,申报的项目保护“五年计划”无法完全落实。

(三)保护经费紧缺

非遗保护传承的专项经费严重不足,只能满足资料收集整理和进行低层次研讨的需要,无法对一些濒危的非遗项目进行恢复性创作。要进一步加以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

四、对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针对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加强经费投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后期保护工作所需经费投入数额将会更大。同时,足额资金的投放,也有助于缓解非遗保护中“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常开展。

(让他)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工作量大,专业要求高,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专门保护工作队伍是关键。要加大对重点项目传承人的培养教育,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激励机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聘请传承人授课,使传承方式由个体走向群体,加速项目传承人梯队建设,改变因传承人年事高而导致的项目抢救和保护的严峻形势。

(三)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保护传承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赢结合,着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年终工作考核管理目标,建立明确的保护工作职责,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理论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通过召开研讨会、创办相关刊物、撰写学术论、编辑、出版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进一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目连技艺文化遗产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岁月有大爱
试论御伽草子《目连草子》对汉文学的接受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目连戏的现实性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