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2019-01-13 09:59陈星伶1胡万正2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挑花黑土地彝族

陈星伶1 胡万正2

(1.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屯乡烙烘小学;2.贵州省毕节金海湖新区岔河中学,贵州 毕节 551700)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数排在少数民族的第六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的山区丘陵地带。传统的彝族服装及饰品绚丽多姿,体现了强烈的彝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传统的彝族服装及饰品凝聚着彝族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政治、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心理积淀,值得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彝族儿女去欣赏,去研究,去保护,去传承。

和绝大多数民族一样,彝族妇女们是本民族服饰制作的主力军。她们尤其擅长挑花刺绣,所以挑花刺绣就是彝族服饰的一大特征。在衣服的领、背肩、袖口,裤子侧缝、下端边沿,还有鞋口等处,妇女们用或红、或金、或紫、或绿的丝线挑绣着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纹图案。此外,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围腰、腰带、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为别出心裁、风格各异的装饰。

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精于挑花刺绣,她们从小就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如织布、绣花、直针花、三针颗、补花、勾云、平绣、绉绣、缠绣、帖绣等,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姑娘们才能的集中体现。彝族姑娘若不会挑花刺绣,人就算长得再漂亮,也很难找到如意郎君。

彝族人民的挑花刺绣种类繁多、丰富多姿、特别是那些大师级的艺人们的作品,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花团锦簇的大围腰,别致精巧、鲜花怒放的女鞋,做工精美,五彩缤纷的头帕、飘带等,都显示着彝族儿女的心灵手巧。每个彝家姑娘都有一个绣制精巧的针线包。包里边放着各种针线、花边和图案等。田间小憩或其他闲余时间,她们便习惯性地飞针走线,绣出幅幅精美图景。

彝族的挑花刺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彝族刺绣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的绘画、记事符号等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黑、红、黄是彝族服饰中的三原色。彝族人民尚黑是源于对黑土地的崇拜,黑土地是彝族人民的生存之源,人们生于黑土、存于黑土、灭于黑土。原始时期的彝族不明白种子为什么能从黑土地里长出来,于是对黑土地产生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理,他们希望黑土地能给他们带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于是给黑色冠以美好、高贵的色彩。彝族人民对红色的崇拜最早来源于火崇拜,彝族由于生活在高山地区,彝民一年四季都要生火取暖、煮菜做饭,彝族人民族吃在火边,睡在火边,对火的依赖性极强。彝族对黄色的崇拜源自彝族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在彝族人心中,黄色作为太阳的象征代表的是富足、华丽和丰收。青年男女喜欢在三原色的基础上配以强烈的颜色来设计自己的服装,如红、黄、绿、橙、粉等。中年人服装使用三原色配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纹样略少,素貌庄重。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服装的花纹、花边,带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其上纹样繁多,有日、月、彩虹、山、河、鸡冠、牛眼、叶、花、火镰、发辫、几何形等图案。

彝族男女闲时或节庆日子都喜欢披着"察尔瓦"。"察尔瓦"是一种羊皮披毡,由羊毛织布缝制而成,就像斗蓬一样,上方用毛绳收为领,底端至膝盖之下,缀有毛穗子,多为深黑色。察尔瓦是过去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摭风挡雨,四时不离。

妇女们戴包头、耳环。包头是黑色或接近黑色的。上身穿大襟右衽上衣,是镶边或绣花的,领口别有银排花。她们穿长裤,有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未成年的少女们梳的是独辫,穿的是童裙,裙子是红白两色的,十五六岁以后,可以穿长裙,长裙中段是黑色的长长的拖在地上,成年后的女子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拨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常穿右开襟上衣,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下着长裤,多褶宽脚。头顶留有一绺约三寸长的头发,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认为它能主宰吉凶祸福,所以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能触摸、戏弄。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青年人多将英雄结扎得细长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

青年彝族男女素爱打扮,以披金戴银为时尚。彝族佩戴的饰品多以金、银、铜、玉、石、骨等为原料,经铸造、打制、压制、镶嵌、雕刻而成。美丽庄重、色彩鲜明。其中尤以银饰品最为著名。在彝族人的传统思维中,佩戴银饰品具有辟邪、标志身份地位、祈福求神等诸多作用,所以彝族人佩戴银饰工艺品的习俗就传承至今。银器多数运用于妇女们的身上,她们的衣服上镶嵌有不同纹样的镂花的领、袖扣、襟环,手上耳上戴有打造精巧、雕刻别致,刻有动植物等纹样的手镯、戒指、耳链。纹样有花鸟草鱼、日月星辰、羊角、鸡心、山川草木等,直线与弧线并用,点线相应,动中有静,疏密有致,浓淡相宜。阴刻、镂空、镶嵌是彝族银器的主要制作手法。首先称出银器打造所需要银子,然后在炉火中经高温熔化成液态银水,接着将银水倒入模型中冷却成坯,然后将坯用特制的工具打制成各种形状的银片,银片经机械挤压后就是银器的雏形,最后经焊接、上胶、雕花、镂空、打磨、上光等几十上道工序,一件彝族银饰才算制作完成了。在二零零八年六月,彝族民间银饰制作这一技艺已入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之,彝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折射出了彝族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彝族文化受到了其他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与影响,彝族服饰也面临着同彝族文化一起消亡的危险。研究、保护彝族文化遗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猜你喜欢
挑花黑土地彝族
法博士之一块黑土地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浅析雪峰山地区花瑶挑花的历史及传承现状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挑花看“妹”
黑土地上稻花香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