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轨迹研究

2019-01-13 09:52陈晓丽
中国市场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京津冀

[摘 要] 随着新的经济形势的不断出现,国家逐渐认识到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伴随着京津冀区域經济的不断改善,本地区的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文章利用经济重心模型来探究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自2004年以来的移动轨迹。经模型计算得出本区域的经济重心移动大致沿着东北—西南—东北—西南方向演变。通过分析经济重心轨迹演变路径可以得知京津冀地区目前经济发展状况,进而寻求本区域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关键词] 京津冀; 经济重心; 移动轨迹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4.018

1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竞争局面优势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竞争局面,促进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京、津、冀三地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在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策略被提升到了国家层级,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1]其实,京津冀区域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1982年的“首都经济圈”概念中。[2]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区域为范围的发展模式促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所进步。2004年“廊坊共识”[3]的达成预示着京津冀一体化在今后的发展中有了较为完整的指导思路。自此之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便逐渐进入了实施阶段,并在近期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者关于京津冀地区的探究涉及多个领域。孙久文和原倩(2014)采用纵横比较法和各城市横向对比的方式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将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了被动、自动和协同发展的三个阶段来探究其本区域在今后发展中的定位与城市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提高经济发展协同水平。[4]郝大江和田秀杰(2018)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京津冀区域发展应该侧重于调整优化区域性资源在各地区之间的合理分配,提高结构化效率,合理布局本区域经济改革发展空间格局,增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5]张卓(2017)从涉外贸易发展、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数量和区域对外投资等指标对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开放水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6]齐婧(2019)从经济发展现状角度,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前后五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本地区经济已取得一定进步。在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要逐渐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与改革。[7]王海臣(2017)通过合理规划京津冀区域各城市发展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合作模式,抓住雄安新区发展的机遇,实现两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合作,促进本区域各个城市的快速发展。[8]王德利(2017)在分析京津冀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探究本地区的产业改革的发展状况,明确各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为提高该区域共同发展水平奠定基础。[9]李宏宇,张梦洁和吴遐(2010)梳理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探究了建立本区域可持续协同发展的必要性。[10]肖松(2016)认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的运行形势,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调整本区域的经济结构,扩大本地区经济各领域的发展需求,实现天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11]

学者关于经济重心研究的展开大多采用重心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冯云廷和张永芳(2018)采用经济重心计算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来探究中原城市群的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彼此之间的经济影响,认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12]林思宇和王良健等(2014)采用重心理论探究了湖南省经济发展因素的重心分布特征,并探析了各个领域重心变动的原因。[13]傅娟(2014)采用重心计算模型和空间均值地图演示模型对新疆的经济重心和消费重心的移动轨迹逐一进行探究,进而发现了新疆地区经济改革后发展的差异性和重心变动的机制原理。[14]

关于京津冀地区经济重心的研究主要是从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角度开展,较少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开展研究。刘子利(2013)认为随着滨海新区也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作为该地区重要一员,将会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探究天津市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的变动,深入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在2013年前经济重心的变动,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来推动京津冀区域尤其是天津市经济的发展。[15]文章是从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采用经济重心模型来研究本区域经济重心在2004—2017年的变动轨迹,进而探究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对推动京津冀共同发展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几何中心计算公式

几何中心是衡量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亦可称其为“重心”,其计算原理是通过取空间分布范围内一些系列对象几何坐标的平均值来代替[16]:

X=∑ni=1xi/n  Y=∑ni=1yi/n(1)

式(1)中,n是空间范围内存在的单元计数和,xi、yi是对应于第i个空间单元的坐标,X 、Y为空间几何中心的坐标。

2.1.2 经济重心计算模型

本模型主要是类比力学概念上的一些相关原理把要研究区域的一些指标例如经济发展指标(GDP)、人口指标等进行联结,并通过整理相关属性的数值进行权重赋值,进而对获得的加权平均值进一步处理[16]:

X=∑ni=1Gixi/∑ni=1Gi  Y=∑ni=1Giyi/∑ni=1Gi(2)

式(2)中,记第i个单元的地理中心(在本文指行政中心)的坐标为(xi,yi),Gi指GDP值。

2.1.3 重心移动距离

设d表示第i年的重心移动距离(相对于第j年),则[16]:

di-j=c×(yi-yj)2+(xi-xj)2(3)

式中,(xi, yi)、(xj, yj)分别表示对应年区域经济重心的经纬度值;c是常数,一般取111.111。

2.2 文章数据来源

京津冀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文章用 GDP来代表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文章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2004—2017年历年统计年鉴。

3 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演变轨迹实证分析

3.1 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移动轨迹

通过整理2004—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并经过经济重心模型的计算可以得出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轨迹演变图(见图1)。京津冀地区的经济重心大致分布于115.43°E~115.85°E,38.91°N~39.06°N,主要在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的交界处逐渐变动。在2004—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经济重心主要是沿着东北—西南—东北—西南方向进行演变,本区域的经济重心移动了约30.755km。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经济重心演变轨迹和移动的距离可以得出,京津冀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所拉大。

3.2 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

2004—2005年,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主要沿着东北方向移动,移动了约16.38km。在这一时期,北京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加之受到多个发展因素的综合影响,促使本区域的经济重心呈现沿着东北方向变动。

2006—2008年,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移动了约29.4km。在这段时间内,河北省经济发展有所回升,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经济受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有所放缓,进而使彼此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缩小,经济重心向西南方向变动。

2008—2016年,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大体上沿着东北方向移动,除了2009—2011年经济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移动了约47.62km。在这时期内,世界经济均处于经济危机发生后的恢复期,中国经济在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回升,并逐渐形成稳定发展的局面。受此影响本地区经济重心整体沿着东北方向移动。

2016—2017年,京津冀区域的经济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移动距离约3.05km。在近期经济发展中,京、津、冀三地在各个领域逐渐展开合作,比如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到河北省,三地成立科研项目组开展科技创新等,逐渐提高区域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多个领域的合作,带动经济共同发展。

3.3 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移动轨迹特征分析

经度方向,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除了在2007—2009年有所波动,但在整体主要以向东移动为主要趋势。在这期间北京市和天津市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河北省,加之三地原本存在的经济差距,经过合力促使经济重心逐渐向东移动。在2007—2009年,受經济危机等因素影响,京、津两地经济受到消极影响,出现经济波动的局面,进而影响本区域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

纬度方向,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整体呈现出向北移动的趋势,中间时期波动频繁。在这期间大致沿着向北—向南—向北—向南—向北的趋势进行移动。可见,本区域经济重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趋势。

4 结论

在2004—2017年,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虽然有所波动,但大致沿着东北—西南—东北—西南方向移动。本区域经济重心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均有所波动,呈现不同的移动特征。从本区域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可分析出本区域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因此,在今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要注重利用各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本地区资源,增强彼此之间的紧密度,深入开展高质量合作,为经济发展增添新鲜血液,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占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J].环境保护,2014,42(17):18-20.

[2] 周晗.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J]. 中国市场,2016(42):38-39.

[3] 廊坊共识[J].天津经济,2004(4):1.

[4] 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5):1-11.

[5] 郝大江,田秀杰.基于要素不完全流动性视角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18(3):35-43.

[6] 张卓.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京津冀对外开放研究[J].开发研究,2017(1):54-59.

[7] 齐婧.“京津冀”的前五年与后五年[J].中国房地产,2019(11):10-13.

[8] 王海臣.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径[J].前线,2017(10):68-70.

[9] 王德利.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3-34.

[10] 李宏宇,张梦洁,吴遐.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协同发展战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0(12):34,131.

[11] 肖松.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J].中国经贸导刊,2016(6):38-39.

[12] 冯云廷,张永芳.中原城市群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演变特征分析[J].管理学刊,2018,31(6):10-20.

[13] 林思宇,王良健,马中.1990年以来湖南人口与经济重心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4,34(10):31-38.

[14] 傅娟.新疆经济重心与消费重心转移路径及动力机制[J].新疆社会科学,2014(4):27-33.

[15] 刘子利.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重心转移趋势与主要因素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2013(2):90-93.

[16] 关伟,王春明.沈阳经济区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轨迹分析[J].人文地理,2014,29(3):103-108.

[作者简介]陈晓丽(1992—),女,河北邢台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开发与规划。

猜你喜欢
京津冀
京津冀优秀画家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率先突破
支持河北省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加强京津冀立法协作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