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报青年编辑自我成长策略浅析

2019-01-13 01:25葛薇
科技风 2019年36期
关键词:办刊学报学术期刊

摘 要:从青年编辑在综合性学报提升办刊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出发,针对综合性学报青年编辑面临着成长周期长、继续教育要求高、学科背景跨度大的问题,提出了 提升业务能力、强化科研素质、完善职业规划的建议,以期为青年编辑自我成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性学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学术型”编辑

1 研究背景

联合国将“青年”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的人。但是考虑到职业生涯的特性,我国普遍将35岁作为机关事业招考、行业企业招聘的门槛,因此本文中的青年编辑定义为35岁以下的从事策划、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活动的工作人员。编辑能力决定办刊质量,而青年编辑作为编辑工作者的有生力量和后备梯队,其自我成长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发展前景。

学报是指由学术团体、科研单位或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综合性学报不以学科为内容进行区分,其刊登的论文通常横跨多个学科,这就要求编辑在拥有一定的出版专业素养之外,还具备较广的学科涉猎和较强的相关学科背景。这决定了综合性学报编辑的自我成长,既有一般编辑职业生涯的共性,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

2 综合性学报青年编辑自我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综合性学报的特殊性质决定编辑成长周期较长。综合性学报多由高等学校举办,补充青年编辑多采取人才引进的方式,对青年编辑的学历要求也比较高。有调查者发现,学术期刊具有本科以下学历的编辑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6.57%,硕士占43.68%,博士及以上占9.75%[1]。但目前高校引进人才普遍要求其学历为硕士研究生起步,因此新加入综合性学报编辑队伍的年轻人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接受过完整的学术训练,但并不熟悉和了解出版行业工作内容及规范。因此他们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只能从核红、初审等入手,通常经历2-3年从业时间后方可达到平均业务水准,实际学习流程较长。

二是出版行业的规律导致其对编辑终身学习要求较高。我国出版业实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制度,考试内容涵盖出版法律法规、出版业发展历史、实际技能操作、出版发行管理、数字出版等内容,覆盖面广、考试难度大,青年编辑只有在通过该考试后方能具备执业资格;同时出版实践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出版行业新政策、新标准、新挑战不断涌现,获得了中级编辑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也要不断加强学习以应对新挑战,这对编辑的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综合性学报的办刊特点决定青年编辑需具备更高的学术修养。青年编辑在综合性学报办刊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学科背景跨度不够大的问题。有研究者指出,综合性学报缺少自身清晰的办刊属性,许多综合性学报至少涉及5个学科[2]。同时,“三审三校”的工作流程要求编辑们快速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但综合性学报编辑部往往规模较小,一个编辑负责的稿件往往涉猎多个学科,这要求青年编辑具备较强的多学科背景,否则会出现过于依赖外审、无法选出优秀稿件的情况,进而影响办刊质量。

3 青年编辑自我成长路径分析

3.1 提升业务能力,强化履职基础

业务能力是青年编辑的立身之本。缺少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及深厚的实践经验积累,容易导致新入职的青年编辑出现语言文字应用不当、缺少规范出版意识,甚至严重的编校质量错误也都有发生,造成恶劣的学术影响。因此,首先建议新入职的青年编辑从备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级)入手,尽量全面地了解出版行业的特点、规律、实务以及法律法规,尽快建立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对于已经通过中级考试的青年编辑,编辑部要制定合理、科学而规范的培养流程,将他们安排到编辑部的各个岗位进行轮岗,尽可能地全面接触编辑加工、数字出版、作者沟通交流和日常行政等方面的工作,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加深学习的印象。其次,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也是编辑业务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青年编辑要时刻牢记作者的期望,在工作中时刻做到对作者负责、对审稿人负责、对读者负责。最后,青年编辑要杜绝“闭门办刊”现象,要以编校技能大赛、期刊编辑业务能力培训等为契机,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和切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编校水平。

3.2 强化学术训练,努力成为“学术型”编辑

如果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稿件的编校任务,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综合性学报编辑的。青年编辑只有强化学术训练,完成自身的“科研化”,才能在职业生涯发展上更上一层楼。学术训练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加强对编辑出版科学体系的认知,多参加出版界的学术会议,大量阅读出版学书籍并应用在办刊实际中,进而结合工作经验,撰写出高质量的出版学论文,为出版科学添砖加瓦;二是青年编辑要加强对自身负责学科的研究动态研读,必要的时候还要攻读相关方向的专业学位,由此增加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知识素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学术型编辑[3]。

3.3 加强职业规划,树立远大目标

综合性学报的青年编辑虽然从事出版业,但人事关系仍归高校管理,因此不同程度地会出现晋升通道狹窄、岗位固定、职业倦怠等现象。这就需要青年编辑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着清晰的认知,才能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之外,青年编辑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所在高校关于科研管理、职称评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细则,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评奖活动,在编辑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编辑部以及其上级管理部门也要多关心青年编辑的成长和培养,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为青年编辑们排忧解难,使其尽快成长为办刊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赵秋民.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工作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06):645-650.

[2]王文军.分学科评价: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的合理路径——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综合性学报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48(03):140-146.

[3]李蕾,曹启花,谭辉.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实现自我培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6):163-166.

[4]孔倩,赵洋,耿金花.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培养策略思考[J].学报编辑论丛,2018(00):279-282.

作者简介:葛薇(1984-),山西吉县人,文学硕士,现任《江苏高职教育》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学术期刊出版。

猜你喜欢
办刊学报学术期刊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论学报的发行管理创新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再添殊荣
拟广告